辅街

了然

<p class="ql-block">  提起中央大街那可是闻名遐迩,特别是1997年6月将其改造为商业步行街。从此无论是哈尔滨人还是外地人都喜欢来这街上走走看看购购物。每逢节假日,满街人如潮涌直到深夜,相比之下它的有些辅街则失去往昔的繁华和光彩,然而它的暗藏的历史故事与中央大街一样精彩。</p><p class="ql-block"> 8月1日下午,凉爽宜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我与老同学国珍、邵秀敏一同来到中央大街的南端辅街——端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国珍带领我们竟直走进了端街一家公益性的小博物馆“中央大街印象主题馆”,这小博物馆面积不大,灯光较暗,据说这是博物馆的设计要求,主要出于文物保护、节约能源、观展体验以及营造氛围、突出主题与细节的考虑。这里每天都有大学生志愿者轮值管理,馆内陈列简约,以老照片的形式介绍了中央大街为主题的哈尔滨一些老街道旧貌,向参观者讲诉着曾经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知道了端街原名“短街”,街路形成于1903年,因该街较短,故称短街,又称外国八道街,1925年由短街的谐音改称端街,沿用至今。这条小街东起于中央大街,西止于经纬街。长度不足300米,现在沿街有市公安局的行政管理大厅、市房产住宅局、尚志幼儿园等单位。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却是国外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街道两侧曾有房产主大楼、金店、浴池、洋服店、咖啡厅等。</p> <p class="ql-block">  从端街出来带着意犹未尽,来到西十三道街。</p> <p class="ql-block">  西十三道街旧称“宽街”,它始于1902年,几乎与中央大街同时建成。东起尚志大街,曾与著名的“八杂市”相对,现在是哈尔滨新一百商店。西止中央大街,宽40米、全长220米,街心建有贯穿全街的街心花园,是中央大街辅街中最宽的街道。初名老埠头十三道街,1903年正式取俄文街名“宽街”,1925年更名为“十三道街”,1959年更名为“西十三道街”并沿用至今。1900年左右已经有华俄商业公司、俄奥出口公司和哈尔滨最早的华商照相馆在街上开办。</p> <p class="ql-block">宽街博物馆小院整洁幽雅,在院里遮阳伞下小憩,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宽街也是哈尔滨历史上著名的饭店街,据史料记载1920年至1930年有海成轩、南味馆、福泰楼、英国饭店等,1930至1940年代有广珍粤菜馆、巴黎饭店、老都一处等,至1950年初先后有几十家饭店在此开办。记得我年青时也曾与好友来到这条街上的福泰楼、老独一处,松滨饭店聚餐过。1997年我们单位参与了这条街上“顺迈宝鼎公寓”的建设,所以知道只是一条很有名气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  宽街博物馆是哈尔滨第二家街道历史博物馆,是“东和昶1917——宽街文化复合体”业态之一。展厅面积32平方米,秉承着“再小也是博物馆的力量”理念,梳理出宽街百年历史变迁,展陈了近百件珍贵的宽街历史遗存。</p>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进宽街的老俄侨西餐厅,它是宽街博物馆的一部分,那个优雅的小院就是它家的。餐厅面积不大,整洁雅致,东侧整面墙为书架,都是真实的书籍。</p> <p class="ql-block">  点过菜品,我们开始细细观察餐厅,这时一对俄罗斯情侣走了进来,微笑着用标准的普通话向我们打招呼“你好”!我们也热情地回复“你好”。他们选择坐在我们对面的餐桌。我们友好地邀请这对高大、大方的情侣一起合影,他俩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来到我们的桌前留下这张合影。男老外很幽默,摆出一个歪着身子张望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天色渐暗橱窗里灯亮了起来,门楣上的“老俄侨”三字格外抢眼,二楼阳台上传来萨克斯曲“回家”。</p> <p class="ql-block">  这些辅街与中央大街相生相伴,有着自己独特风格与故事,又为主街提供着丰富的辅助功能,譬如餐饮,酒店,停车场等,<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为中央大街系统中不可或缺一部分。有些城市的步行商业街发展不起来,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像中央大街这样的辅街。辅街</span>像绿叶一样滋养拱卫着主街这朵美丽的鲜花,中央大街的辅街并未落幕,正在续演着独特的华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