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故事(91)《双桂楼里的全家福》——程建平著

青衣人

全家福 <p class="ql-block"><b>第一百零五章:双桂楼里的全家福</b></p><p class="ql-block">大塘老家的新宅基地上,矗立着一栋古朴典雅的宅子,名曰“双桂楼”,那是程家三兄弟齐心协力为完成父亲的遗愿建的。2024年除夕,这座小楼迎来了它最热闹的一天。</p><p class="ql-block">天刚蒙蒙亮,程家老母亲就披着厚棉袄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了。虽已八十七岁高龄,老人精神矍铄,银白的发丝梳得一丝不苟,红彤彤的脸上满是期待。她知道,今天儿女孙辈都要回来过年。</p><p class="ql-block">"妈,您怎么坐这儿呀?"小儿子程小雷一进门就扶住母亲,“堂屋凉,快回里屋暖和暖和。”</p><p class="ql-block">“不冷,我在这儿等你们。”老人执拗地摇头,“今年人齐,我高兴。”</p><p class="ql-block">小雷无奈,只得给母亲又披了件羊绒披肩。他转头对两个哥哥说:“大哥大嫂快到了吧?二哥二嫂呢?”</p><p class="ql-block">院子里传来孩子们嬉笑打闹的声音,大哥大龙的两个儿子正领着几个孩子在贴春联。红纸黑字,透着浓浓的年味。</p><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大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程家老大程大龙,老二程宝儿迎了出去:“大哥大嫂,可算赶上了!”</p><p class="ql-block">应标校长在老伴搀扶下缓缓下车,虽中风后行动不便,但今天特意穿了崭新的藏青色中山装,步履虽蹒跚却充满仪式感。</p><p class="ql-block">"小雷,婶娘气色真好。"应标望着堂屋里的老婶子眼眶发红,“我们这些老兄弟,得趁她老人家在,多聚聚。”</p><p class="ql-block">家宴摆了二桌,堂屋里那桌坐着程家五位兄弟和他们的妻子。餐桌正中摆着程家祖传的青花瓷盘,盘里堆满了母亲最拿手的红烧肉、糖醋鱼、八宝饭。孩子们穿梭其间,给长辈们倒酒夹菜,笑声不断。</p><p class="ql-block">酒过三巡,程宝儿放下筷子,环视在座的亲人:“咱们五兄弟难得这么全,给我妈一起合个影吧。”</p><p class="ql-block">“这个主意好!"应征哥放下酒杯,“我寻思着,双桂楼建好头年,得留个念想。”</p><p class="ql-block">在省报社工作的侄女小玉第一个举起单反,市场做广告的外甥郎周周则扛起了摄像机。大家簇拥着老母亲,站在双桂楼大堂的字画前合影,两位堂哥堂嫂伴着老母亲坐前面,而我们三兄弟夫妻则站在后排。</p><p class="ql-block">程小玉喊“三二一”的瞬间,老母亲笑了,眼睛眯成一条缝。这张照片后来洗出五份,每家都摆在客厅最显眼处。</p><p class="ql-block">谁也没想到,这张合影成了永远的珍藏。五一刚过,一向身体硬朗的大堂嫂突发心梗离世。2025年春节刚过,应标校长也随老伴而去。照片里爽朗的笑声,就这样被永远定格。</p><p class="ql-block">如今程家再聚会时,总会指着照片中的温存说:“看,这是最后一张全乎的合影了。”每到此时,老母亲总会摩挲着相框,喃喃道:“人这一辈子,就像过年,聚聚散散,且行且珍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