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儒学与乡村儒学建设学术研讨会 (平民教育发源地、当代儒学圣地一一定州之行)

仉振清

<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2日,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现代新儒学与当代乡村儒学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历史文化名城定州隆重开幕。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古城,曾是晏阳初先生开展平民教育的重要实践地,如今再次成为儒学复兴的热土。本次会议汇聚全国三十余位高校专家学者与基层儒学义工,共襄盛举,共话儒学在新时代乡村社会中的使命与担当。</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李洪卫以深厚的学术素养与敏锐的思辨能力,对每一场报告进行了精准点评与精彩主持。他不仅深入剖析报告的核心观点,还结合当下乡村儒学建设的实际,引导与会者展开深入讨论,使整场研讨会既具学术深度,又富现实关怀。现场气氛热烈,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展现出儒学在新时代乡村社会中的强大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尼山圣源书院院长赵法生教授发表了题为《乡村社区儒学与四期新说》的主旨报告。他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梳理儒学发展脉络,提出“四期儒学”新说,系统阐述乡村儒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为新时代乡村儒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方向指引。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既有历史纵深,又具现实关怀,为与会者打开了全新的学术视野。</p> <p class="ql-block">随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相继发言,围绕“现代新儒学”与“乡村儒学建设”两大主题,展开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儒学理论创新、乡村文化复兴、教育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学者们以深厚的学养和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儒学在新时代乡村社会中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为儒学的当代转型注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学者们独到的高见与论文论述让我们茅塞顿开、醍醐灌顶,为一线义工打开了思路,指明了方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提升了乡村儒学讲堂的文化内涵,也增强了其在基层社会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使儒学真正走进百姓生活,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滋养人心的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  8月23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儒学志愿讲师齐聚一堂,分享他们在乡村儒学讲堂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与心得体会。他们以亲身经历讲述儒学如何走进乡村、走进家庭、走进人心,展现了儒学在基层社会中的生命力与感召力。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不仅感动了在场听众,更坚定了大家继续推动儒学落地生根的信心与决心。</p> <p class="ql-block">福鼎市儒学实践研究会会长李爱银女士深情讲述了自己投身乡村儒学教育28年来的风雨历程。她从最初的个人信念出发,逐步推动儒学在乡村的传播与实践,不仅改变了乡村面貌,也成就了无数家庭的精神成长。她的坚持与奉献,深深打动了在场每一位听众,也诠释了儒学在基层社会中的持久生命力与深远价值。</p> <p class="ql-block">赵云老师以“扎根乡土,薪火相传”为题,谈了她对乡村儒学讲堂的实践心得。她指出,要让儒学真正在乡村落地生根,必须把握两个关键:一是亲和力,二是灵活性。她通过实际案例,生动展示了儒学如何以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百姓心中,成为乡村文化重建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仉振清老师介绍了青州乡村儒学的开展情况,分享了各地讲堂的运行机制、课程设置,以及参与学习的孩子们在儒学熏陶下的成长变化,以及家庭成员在儒学滋养中获得的幸福与和谐。儒学不仅改变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也重塑了家庭关系,成为乡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p> <p class="ql-block">王明升老师:</p><p class="ql-block">分享自己曾是传统文化的反对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的心路历程。十多年来,他亲身感受到儒学带来的身心转变:暴脾气逐渐转变为对老父亲和颜悦色,感召父亲和蔼可亲;自己多年的偏头痛不药而愈;家礼的践行,如早上夫妻互敬一杯温开水,升发恭敬心,脾气化掉了,家庭更加和睦。他与妻子共同努力在大家庭中恢复跪拜礼,让晚辈对长辈升发感恩恭敬心,儒学真正走进了日常生活。</p> <p class="ql-block">柏桂月老师分享了“尼山小城子儒学讲堂”的缘起、发展历程与当前成果。她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儒学教育如何通过创新形式走进乡村,如何在乡村社区中落地生根,为与会者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儒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问,而是贴近生活、润物无声的教化力量。</p> <p class="ql-block">宫延寿老师分享了小城子儒学讲堂开办后的第一课,让他真正理解了儒学讲堂的意义。他说:“儒学讲堂就是讲传统文化和圣贤教育的,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孝敬父母,夫妻和睦,邻里团结等等!”他感慨道:儒学讲堂原来这么好!从此,他便爱上了儒学讲堂,成为讲堂的一名义工,投身于乡村儒学的传播事业。</p> <p class="ql-block">霍玉海老师分享了河南团队的实际践行与入户帮扶工作。儒学义工背负着使命,在一线践行儒家大道和大同理想。他感慨道:“不负此次定州之行,专家学者授课赋能弘扬晏阳初、陶行知、梁漱溟以出家的精神担当民族大义,我当砥砺前行。”儒学不仅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担当,一种对社会的责任与使命。</p> <p class="ql-block">王廷芹老师分享了自己从一个怨妇转变为孝亲尊师典范的心路历程。她说:“没学传统文化之前,自己是个怨妇,怨天尤人,现在,哪里都好。”她认为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做公益、做帮扶,是给生命再造的机会。家庭就是道场,在家任劳任怨,孝敬父母、家庭和睦,引领整个大家庭和谐幸福,从而感染身边的人,成为孝亲尊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霍香菊老师分享</p><p class="ql-block">讲堂周六下午常规学习与培训是开展一切公益活动的主轴和基石。通过学习与帮扶实践,汤阴义工最明显的改变特别是女义工们,意识到我在外给五保老人洗头洗脚,我在家有没有先给自己的公公婆婆洗头洗脚呢?如今给公婆洗头洗脚帮父母做家务已成为汤阴义工们必做的家庭功课。</p> <p class="ql-block">福建省霞浦县鲁学实践研究会荣誉会长曾春老师分享了研究会的成长历程,以及为社会做出的奉献与现代的成效成果。他以详实的数据与鲜活的案例,展示了儒学组织在乡村文化复兴中的积极作用,为儒学的当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撑。儒学不仅在讲堂中传播,更在行动中落地,成为推动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p> <p class="ql-block">侯圣德老师分享了自己与传统文化的缘分,以及南兵村传统文化的开展情况。八年如一日,他每天在本村群里弘扬传播圣贤文化,使整个村庄村风村貌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典范。儒学不仅改变了他个人,也改变了整个村庄,成为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鲜活样本。</p> <p class="ql-block">王成金会长分享:</p><p class="ql-block">十分感谢唐山社科联的李主席把我带进了这场儒学盛宴,让我大开了眼界。我十分钦佩各位老师的儒学素养,敬佩各位老师求真务实的治学精神,佩服义工老师的亲力亲为大爱无疆。参加这场盛宴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但也稍有遗憾。就是由于时间关系,各位老师对自己的论文没有展开讲。我相信,如果时间允许,各位老师一定会发挥的更好,我的收获会更大!好在有这本论文集,回去以后我要认真研读,找到解决我在儒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的金钥匙,我相信一定能找到!</p> <p class="ql-block">各位专家教授对一线义工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他们一致认为,这些来自基层的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儒学的理论内涵,也为儒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儒学的生命力,正在于它与百姓生活的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尼山圣源书院副院长陈洪夫老师为各位义工老师的分享做了精彩的点评和鼓励。他充分肯定了基层儒学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与创新精神,认为这些实践经验不仅丰富了儒学的理论内涵,也为儒学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本。儒学不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百姓生活中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陈寒鸣先生感慨地说:“一个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如果脱离了百姓,不能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样的文化再优秀,它还有什么价值?百姓日用才是道!”他深情寄语,儒学应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百姓生活的精神支柱。感谢大德学者们的深情授课与殷殷寄托!</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加研讨会的学习,让我们更加明白了乡村儒学的深远意义。乡村儒学以民间教化的形式重建儒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重构人伦秩序与道德底线。“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目前乡村义工们的力量虽看似微弱,但正是这种在当前社会环境中逆向而行的意志,复活了先秦儒家的仁爱精神,点燃了普通人的天赋良知,如星星之火,终可燎原!</p> <p class="ql-block">在此,衷心感谢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与定州市各级领导的精心组织与周到安排。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感谢义工老师的真挚分享。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会,更是一次儒学精神的洗礼,令我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定州,这座承载着平民教育理想与儒学精神的古城,再次成为当代儒学复兴的起点,为新时代乡村儒学建设注入了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