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蜀汉铭文铜弩机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青铜兵器文物,铸造于蜀汉延熙十六年(253年)。该弩机部件保存完整,机身铸有三十五字铭文,采用"年号+制作部门+主管官员+工匠姓名+重量"的格式,形成古代兵器特有的"身份证"体系。长13.3厘米,宽6.7厘米,高15.3厘米,立坂重二斤五两(汉代计量)。</p><p class="ql-block">弩机构造包含弓、弩臂、青铜机匣(郭)、望山(瞄准器)及悬刀(扳机)等部件,体现了汉代青铜铸造技术的精妙工艺。该文物与三国军事史密切关联,其改进后的带分度线望山设计具有早期弹道学特征,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同类武器曾发挥关键作用。该器物与诸葛亮改进的"元戎连弩"存在技术关联,其"一弩十矢俱发"的连射功能在三国战争中发挥过关键作用。</p><p class="ql-block">《魏氏春秋》记载,诸葛亮曾对连弩进行改良,并称之为元戎。这种连弩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且能一次发射十支箭。学者们推测,诸葛连弩不仅保留了射程远、精度高和杀伤力强的特点,还成功克服了传统弩射速较慢的不足。汉朝的弩已经初步具备了弹道学的特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