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共和国——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都里加,2024年人口约187.2万,以议会制共和制为政体,2004年加入欧盟和北约,2014年成为欧元区成员国。</p> <p class="ql-block">拉脱维亚的首都——是里加,它是该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里加——位于波罗的海东岸,濒临里加湾,地处道加瓦河入海口,是波罗的海地区最大的枢纽城市。</p> <p class="ql-block">里加——是波罗的海国家重要的工业、商业、金融和交通枢纽,拥有里加港和波罗的海地区最大机场。</p> <p class="ql-block">里加三兄弟之屋——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老城内的标志性建筑群,由三幢风格各异的石头建筑组成,分别代表中世纪不同时期的建筑特色。 </p> <p class="ql-block">黑头宫——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老城的一座历史建筑,始建于1344年,最初为德国未婚商人组成的黑头兄弟会所建,历经多次毁坏与重建,现为里加地标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里加老城——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道加瓦河右岸,作为波罗的海地区最大枢纽城市和疗养避暑胜地,20世纪30年代英国诗人格林曾赞誉其为"北方的巴黎"。</p> <p class="ql-block">里加圣彼得教堂——是拉脱维亚首都里加的一座标志性哥特式教堂,始建于13世纪,以123米高的钟楼和俯瞰全城的观景台闻名,历史上多次重建,现为金属结构。</p> <p class="ql-block">自由纪念碑——位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市中心,是为纪念1918-1920年独立战争阵亡军人而建造的纪念建筑。该碑由公众集资于1931-1935年建成,高42米,主体刻有“祖国与自由”字样,顶端自由女神像手持象征维德泽姆、拉特加列、库尔泽姆三个历史地区的三颗金星。基座浮雕描绘历史事件,结构分为劳动、国家实力、精神力量等象征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火药塔——是为了保卫老城区而建造的城墙上的一个城门,在17世纪曾经被用作火药库,高塔也因此而得名。这里现成为一座小型的博物馆向游客开放,还能够登上塔顶俯瞰布拉格市内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共和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北接拉脱维亚,东连白俄罗斯,南邻波兰,西濒波罗的海和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国境线总长1644公里,海岸线长90公里,国土面积6.53万平方公里。全国由7个城市、43个区、8个自治机构和2个疗养区共60个地方行政单位构成,首都为维尔纽斯。截至2024年10月,立陶宛总人口289.5万。</p> <p class="ql-block">特拉凯城堡——是立陶宛著名的中世纪水上城堡,始建于14世纪末立陶宛大公国时期,由大公盖迪米纳斯主导建造,最初作为防御条顿骑士团的军事要塞,后成为大公居所,现为历史博物馆及重要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首都维尔钮斯8月24日举行,二十公里马拉松骑行赛。</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克格勃博物馆——位于维尔纽斯,是展示苏联历史与立陶宛被侵略历史的重地,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实物揭示了该国在冷战时期的苦难经历。 </p> <p class="ql-block">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大教堂——建于1387年,教堂因多次改建,逐渐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几个世纪来一直是立天主教徒心目中最重要的教堂。立陶宛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都与之相关。</p> <p class="ql-block">维尔纽斯主教教堂——是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核心地标,始建于1387年,融合哥特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历经多次改建与修复。该教堂不仅是立陶宛第一座天主教堂,更在宗教改革、国家独立等历史事件中扮演核心角色。 </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东正教堂——是位于立陶宛维尔纽斯的一座教堂,也是维尔纽斯历史最悠久的东正教教堂之一。教堂为巴洛克风格建筑。教堂在1740年曾被大火摧毁,之后重建为巴洛克风格建筑。二战结束之后,教堂曾一度关闭,1947年重新开放。</p> <p class="ql-block">立陶宛黎明门——位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是该市古城门,建成于1522年作为防御工事。1671年天主教士在城门上方增建小教堂,用于供奉传说具有非凡魔力的圣母玛利亚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