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文接上篇继续分享POB 2005年版芭蕾《珠宝》的第二段“红宝石”与第三段“钻石”的精彩内容。</p> <p class="ql-block">第二段《红宝石》</p><p class="ql-block">它象征美国百老汇风格的现实主义。配乐是斯特拉文斯基《钢琴及乐队随想曲》,具有革新精神的音乐摒弃了浪漫主义的多愁善感,热情奔放、带有爵士味道的芭蕾舞步与新古典主义交响的水乳交融,把红宝石那种闪亮、活跃、耀眼的特质表现无疑,更显“看见交响,听见芭蕾”的迷人魅力。</p> <p class="ql-block">6、双人舞:“炫目嬉舞”(选自《红宝石》)</p><p class="ql-block">女舞者:POB明星演员奥雷莉杜邦(Aurélie Dupont)</p> <p class="ql-block">男舞者:POB首席舞者阿莱西奥·卡尔博内(Alessio Carbone)</p> <p class="ql-block">本舞音乐节奏明快、带有爵士味的跳跃感,巴兰钦的编舞在这里摒弃了古典芭蕾的庄重,而转向充满摩登气息的机智互动。舞蹈轻松活泼、滑稽有趣。女舞者既是舞台“中心角色”,也是“调皮的挑逗者”,杜邦的手臂线路干净利落,眼神时常带着轻快的邀请与挑战,旋转和小跳如珠宝闪光般吸足观众眼球。男舞者则充当活力四射的舞伴,卡尔波内的托举、放手与接应都精确而带有弹性,使女舞者的动作看似轻盈无重。</p><p class="ql-block">该舞是一种节奏与技巧的调情,舞者之间既合作又互相“戏弄”,</p><p class="ql-block">它是炫目而俏皮的技术展示。</p> <p class="ql-block">视频:“炫目嬉舞”(选自《红宝石》)</p> <p class="ql-block">7、双人舞:“追逐”(选自《红宝石》)</p><p class="ql-block"> 舞者:奥雷莉.杜邦、阿莱西奥.卡尔博内</p><p class="ql-block">这是“红宝石”中份量最重的一段双人舞。杜邦和卡尔博内把斯特拉文斯基《钢琴与乐队协奏随想曲》里的那种“切分—停顿—再加速”的轻盈、机智感,演成了一场带火花的对话。</p><p class="ql-block">“追逐”双人舞契合全段的追赶、停格与再出发的结构与神态。是机智的比拼与默契的挑战:锐角、失衡、切分、突然的静止与瞬间的电光石火,都是“红宝石”的形象语言。杜邦的线条干净里带锋,卡尔博内的支撑精准里带弹性,舞蹈点亮“珠宝光”的同时展现出现代都市感。</p> <p class="ql-block">视频:“追逐”(选自《红宝石》)</p> <p class="ql-block">在该版《珠宝》“红宝石”段落中,还有一位女主角担任领舞:POB明星女舞者玛丽·阿涅斯·吉洛特(MarieAgnès Gillot)。</p> <p class="ql-block">第三段《钻石》</p><p class="ql-block">“钻石”是整部《珠宝》的压轴戏,是一段向柴科夫斯基和古典俄罗斯芭蕾黄金时代致敬的篇章,也是对传统芭蕾精神的礼赞。</p><p class="ql-block">舞台被冷调的白光与银蓝色背景笼罩,群舞的线条和阵型整齐如宫廷礼仪,象征钻石的纯净与辉煌,再配以老柴《第三交响曲》旋律宽广流畅的音乐,给人一种永恒与宏伟的感受。</p> <p class="ql-block">8、双人舞:“钻辉慢板”(选自《钻石》)</p><p class="ql-block">女舞者:POB明星演员阿涅斯·莱特斯图(Agnès Letestu)</p> <p class="ql-block">男舞者:POB明星演员让-纪尧姆·巴特(Jean Guillaume Bart)</p> <p class="ql-block">巴兰钦常说《钻石》是对“圣彼得堡传统”的致敬。他在《钻石》里选用柴科夫斯基《第三交响曲》第三乐章并非偶然,而是与“钻石”主题呼应。钻石在珠宝里常象征权力与尊贵,与“皇室氛围”高度一致。这一乐章以其悠长的旋律、透明的织体与挽歌般的庄严,赋予《钻石》双人舞一种超越爱情的氛围,仿佛在回忆俄罗斯帝国的辉煌与消逝。</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女舞者好比是晶莹剔透的“钻石化身”,男舞者则衬托出它的高贵无暇。舞段没有炫技,而是缓慢托举、静止、长线,动作与音乐的持续性呼应。犹如钻石的美不在于瞬间的闪烁,而在于恒久的折射。舞蹈不是激情的对话,而是对永恒与尊贵之美的礼赞,恰如钻石般冷冽、纯粹而不可磨灭。</p> <p class="ql-block">莱特斯图以她标志性的修长比例和冷静气场,把“钻石”演绎为 高贵而不可触碰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巴特的舞姿一如他在舞团中的传统定位——典雅、克制、宫廷式。他的扶持动作极为干净,没有任何“力量感”的痕迹,转体与托举像无声的支撑,使莱特斯图能够“漂浮”在乐句中。</p><p class="ql-block">莱特斯图与巴特的演绎展现了巴黎歌剧院学派的精华——冷静、雕塑般、极致优雅。他们避免了情感的泛滥,却在极度克制中释放出“永恒之美”的力量。这一表演堪称《钻石》精神的化身。</p> <p class="ql-block">在舞蹈尾声,男舞者轻吻女舞者的手,令人们看上去像是在行使某种宫廷礼仪:他向女性化身的“钻石”致以尊敬与臣服。象征对永恒之美与冷冽光辉的敬仰,将其呈现为不容占有、只可膜拜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视频:“钻辉慢板”(选自《钻石》)</p> <p class="ql-block">9、独舞:“王者的华彩”(选自《钻石》)</p><p class="ql-block">这是由《红宝石》中的三小段男主角独舞组成的舞段。舞者:POB明星演员让-纪尧姆·巴特(Jean Guillaume Bart)。</p> <p class="ql-block">舞蹈以高贵、庄严为基调。舞者挺拔的姿态与凝练的技巧,勾勒出一种古典而庄严的“帝王气度”,以展示王者的风采、烘托宝石般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在旋转与跳跃间,舞者以王者的姿态宣告自身的中心地位,展现出钻石般纯粹、耀眼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巴特在这三小段独舞中,阿拉斯贝克、旋转、大跳、挥鞭等动作的处理展现出他一贯的特质:风度胜于炫技,纯净胜于张扬。他的动作线条端正而高贵,控制力极强,不追求外在夸张,而是在每一次伸展与落地之间传递出稳定与庄严。特别是他的姿态处理,具有一种“雕塑感”——仿佛真正的钻石并不依靠巨大体量取胜,而在于每一个切面折射出的精准光芒。巴特的诠释像是内敛的贵族气度:他让这三段独舞成为《钻石》整体篇章中不容忽视的亮点——不是喧嚣的火焰,而是深邃而恒久的光。</p> <p class="ql-block">视频:“王者的华彩”(选自《钻石》)</p> <p class="ql-block">10、独舞:“钻石的光芒”(选自《钻石》)</p><p class="ql-block">舞者:POB明星演员阿涅斯·莱特斯图(Agnès Letestu)</p> <p class="ql-block">这里,女舞者配合柴可夫斯基第三交响曲的高贵、清透音色,仍以“钻石的化身”呈现。这段独舞并非炫技,而是“切面感”的展现:每一次舞姿的“定格”都仿佛是在展示钻石抛光后的一个钻面,冷光中见到结构,隆重却克制。</p><p class="ql-block">莱特斯图把“钻石”的贵气处理为冷冽优雅,她的这段独舞宛如钻石的最后一次折光,不是火热的光,而是冷艳、晶莹、折射多面的光辉。</p> <p class="ql-block">视频:“钻石的光芒”(选自《钻石》)</p> <p class="ql-block">11、双人舞:“钻石的誓约”(选自《钻石》)</p><p class="ql-block">女舞者:阿涅斯·莱特斯图,男舞者:让-纪尧姆·巴特。</p><p class="ql-block">该舞属于终场群舞前的“点睛之笔”,它以“女王加冕”的辉煌姿态,为整部《珠宝》划下权威而庄严的句号。柴科夫斯基第三交响曲的旋律在此刻充满节庆与庄严的气息,气势更加雄浑,色彩更加明亮,进入辉煌而高昂的阶段。</p><p class="ql-block">莱特斯图以她高挑、典雅的身段,展现出极为纯净和高贵的气质,动作流畅、精确,犹如现实中的钻石女王。巴特在此段的角色更像一位女王守护者和衬托者,让女舞者的高举和造型如同钻石加冕。他的举托与陪伴使女舞者的线条得到最大化的展现。其舞姿稳健、内敛,支撑力强,给舞蹈增添了一份庄重。</p><p class="ql-block">男女舞者之间隐含的庄重仪式感,以及他们所共同守护的光辉与永恒,如同皇冠下的誓约。</p><p class="ql-block">舞蹈中,女舞者多次在男舞者托举下向上伸展,象征钻石折射出的永恒光辉。舞段透着决断与辉煌的氛围,为全剧终场的大合舞做好铺垫。</p> <p class="ql-block">视频:“钻石的誓约”(选自《钻石》)</p> <p class="ql-block">乔治·巴兰钦的《珠宝》被称为“第一部抽象全幕芭蕾”。全剧由三段构成:《绿宝石》《红宝石》《钻石》。《绿宝石》有着低语与雾气中的诗意;《红宝石》有着火焰与都市的现代感;《钻石》有着宫廷与加冕的永恒辉煌。它们分别象征法国的诗意优雅、美国的现代活力、俄罗斯的古典辉煌。</p> <p class="ql-block">与其它舞团的版本相比,POB 2005版《珠宝》为极度“法式”的演绎——舞姿细腻优雅,手臂柔美,气质如珠宝般含蓄而精致。舞台氛围偏诗意,像法国浪漫主义油画的气息。该版具有优雅、克制、诗意化,三段都带有法式高贵气质的特点。它更注重“控制”和“雕塑感”,强调舞姿的流畅与精致,而不是完全的爆发力。POB舞者以细腻的古典线条、柔美的手臂和高贵的气质见长。2005年POB版《珠宝》的主演阵容极为豪华(如杜邦、莱特斯图、吉洛特、巴特、卡尔博内等),代表了当时法国舞坛的巅峰。</p> <p class="ql-block">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2005年版的演绎,以极致的舞者素养与音乐理解,展现了三种不同文化的气质。三段之间既独立,又互为映照,最终在《钻石》中达到庄严的收束。不愧是三段式美学璀璨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全文完,谢谢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