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合唱培训心得:一堂“及时雨”般的专业课

Xiaxia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今日培训聚焦《科学的童声合唱声音概念》,由武汉音乐学院潘宇凌副教授主讲。她不仅是业内公认的“五项全能”专家,更兼具循循善诱的教学智慧与幽默热情的个人魅力,耐心细致的讲解让每一位学员都倍感亲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课程结束后,我的内心仍久久无法平静。潘教授课堂上剖析的问题,正是我当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她点出的行业常见“误区”,我竟也一一踩过。这堂课如同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我的合唱教学思维逻辑,更精准破解了长期困扰我的教学难点。于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专业充电,更是一场恰逢其时的“及时雨”,为后续教学实践扫清了诸多障碍。</p> <p class="ql-block">今天一天都是满满的干货,我用文字记录部分内容,其余用思维导图记录。如</p><p class="ql-block">1、在呼吸支持方面,是否应该强调“保持住”这个词?</p><p class="ql-block">潘教授认为“保持住”这个词可能并不完全恰当。因为如果用在声音表演上,它可能会让孩子理解为声音要固定在一个位置,而实际上我们需要的是像喷泉喷水那样有力量和持续性的声音输出。正确的呼吸支持应该是让声音有向前推进的动力。那么对于孩子们来说,如何在保持住的状态下练习发声?</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得先教会同学们如何正确地“吸开”,然后在同学们能够做到“吸开”并保持住的状态下,再引导他们进行发声练习。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保持开口的状态下自由地呼吸和发声,而不是死死地保持住不变化。</p><p class="ql-block">在练习声音时,我们是如何强调“有呼吸”的?当想让孩子的声音往前送出时,我们会让他们怎么做?</p><p class="ql-block">我们强调“有呼吸”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们要像撑开并保持住一个球一样,让声音能够出去,而不是维持在一个固定的状态。潘教授通过比喻,比如喷泉往上喷水,如果声音需要传播出去,就需要有足够的“压力”或支撑力,而不是仅仅保持在一个位置。我们让同学们想象声音是一个需要被投掷出去的球,而不是一个被压住不前的球。在排练中,我们应该要具体指导他们如何运用“撑开”并“保持住”的方式来发出声音,而不是简单地保持某个姿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做到正确的“吸开”(即口腔打开)?</p><p class="ql-block">潘教授说,她会要求同学们模拟用手指动作,看他们的舌头是否能向外扩张,同时引导他们把手放在相应的位置感受口腔的打开程度。当他们能够按照指示张开手指并保持这个姿势时,就说明他们正在朝着正确的“吸开”方向努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3、在歌唱中,如何正确地打开口腔的内外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歌唱时,外口(即口腔的开口部分)应适度打开,而内口则需保持积极地打开状态。内口的打开是指牙齿部分不要紧咬,而是要让口腔内外形成一种空间感。这个技巧是通过实践和学习得来的,例如在与杨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他教给的方法是通过让孩子在行进过程中逐渐适应并保持这种口腔结构。</p> <p class="ql-block">4、如何通过放置手指来帮助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p><p class="ql-block">对于初学者,可以在孩子完成基本动作后,让他们将两根手指放入口腔测试,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在歌唱时口腔内部的状态。如果牙齿紧紧咬住手指,说明孩子在用错误的方式用力;若能轻松咬住手指并能随着歌唱往前推,就说明他们找到了正确的歌唱位置和方式。</p> <p class="ql-block">5、在歌唱教学中,如何解决声音位置不统一、不清晰的问题?</p><p class="ql-block">要解决声音位置不统一、不清晰的问题,首先要确保声音的位置打开且松弛,这涉及到呼吸的运用、发声部位的控制以及弹性力度的调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发声位置,并教导他们在演唱中如何调节不同部位的力量,以达到天籁般的声音效果。同时,强调在歌唱过程中,横膈膜的控制力对于整个音乐演唱质量的重要性,因为横膈膜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气息的进出和声音的稳定度。</p> <p class="ql-block">课堂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潘教授的分享,既拆解了童声合唱呼吸与发声的核心难点,又给出了可落地的实操方法,从理念纠偏到技巧指导,层层递进、干货满满。这些凝聚着专业智慧的教学经验,不仅为老师们破解了日常教学中的困惑,更指明了科学开展童声合唱教学的方向。未来将这些方法融入课堂实践,定能帮助孩子们更轻松地掌握歌唱技巧,让纯净的童声在科学的引导下,绽放更动人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