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织融合

楊梅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皓叟吟草 2025年21期(总第107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题刊:刘清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主编:陈伟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制作:超 然</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织融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拜读刘清涌教授的《运动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 </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 黎雪芬 中国深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刘清涌教授最近创作的组诗《运动的人生》(四首),分别描述了瑞典撑杆跳高运动员杜普兰蒂斯、中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谢荔梅、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周雅琴、立陶宛男子铁饼运动员阿莱克纳,在世界级国际级的竞技比赛中夺冠获奖的壮举。并由撑杆跳高,联想到应选准自己人生的支点;由三级跳远,联想到一跳之前是励志;由平衡木运动,联想到平衡的人生;由投掷铁饼,联想到人生的抛物线(走向巅峰状态)。每一首诗,都由体育竞技延伸到人生体会,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每一首诗,都既是颂诗,也是哲诗。</p><p class="ql-block"> 组诗中,每一首诗的表现手法,既有对运动员夺冠获奖客观具体的写实,纪实;又有作者主观联想想象的夸张,比拟。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织融合,激活着感染着读者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中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谢荔梅</span></p> <p class="ql-block">  以组诗中,《远,三级跳远》(以下简称《远》)为例。《远》描述了中国福建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谢荔梅在国际比赛中夺冠的壮举。</p><p class="ql-block"> 这首叙事诗中,“谢荔梅”;中国“福建运动员”;在“亚洲女子三级跳远”的比赛中;起步助跑时,“踩着脚下坚实的大地”,“在跑道疾驰”,步频稳健;三级蹬踏起跳时,只见谢荔梅“一级”,“二级”,“三级”,在关键时刻,力量瞬间爆发;最后,“跳进了沙池”,“溅起了细沙”,完成了竞技运动的比赛,落地夺冠;谢荔梅”这“伟大的一跳”,跳出了“14•73米”的成绩,“冲破了亚洲女子三级跳远的纪录”;现场的“观众在欢呼”;然而,更令人深思感动的是,“一跳之前”,“谢荔梅在训练日记扉页上写下的一句话”,“金牌背后是磨励”……这些诗句这些文字(包括注释),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运动员的姓名,国籍,运动竞技的级别,项目,运动竞技的过程,结果,现场观众的反应,运动员的感悟……诗中各种叙事要素,各种意象,都体现了新闻报道般的客观,具体,真实。那是世人瞩目的名场面,各种叙事要素都容不得一丝的差错,容不得半点的质疑。《远》首先就体现了体育竞技文学的纪实要求。换句话说,《远》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p> <p class="ql-block">  然而,面对谢荔梅这“伟大的一跳”,这惊世的壮举,谁能不激动,不兴奋,不心潮激荡呢?谁能没有一些联想,遐想,想象呢?谁能不激起一些对理想对超越的向往,渴望,追求呢?遵循自己在观赏赛事,诗歌创作中的思想感情,在《远》中,还有了如下的诗句和文字。</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描述谢荔梅起步助跑,“乘着脚底呼啸的狂风”,“在空中飞奔”。这两句,由“坚实的大地”的写实,幻化出大地上“呼啸的狂风”。在丰富的想象联想中叠加着夸张,比拟和通感,视觉听觉触觉全被调动起来,感受着在“呼啸”(夸张的听觉意象)的“狂风”(夸张的触觉意象)中“飞奔”(夸张的视觉意象)的谢荔梅,那不可思议的速度和力度,那起步不凡的形象和英姿。</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描述谢荔梅三级蹬踏起跳,“跳过了黄河”,“跳过了长江”,“跳过了珠江”。这三句,在神奇的想象联想中叠加着排比,夸张。将谢荔梅打破世界纪录的“一级”,“二级”,“三级”的三级跳远,想象成跨越三大母亲河,跨越祖国疆域的壮举。黄河长江珠江,都是中国母亲河。母亲河抚育着两岸的炎黄子孙,也流淌着炎黄子孙为保卫母亲河的奋斗和奉献。承载着这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血脉,谢荔梅以超人般的力量,伟大一跳的身影,在中华大地,在三大母亲河这一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意境中,越发显得志向高远,越发显得气势磅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同样是描述谢荔梅落地夺冠,“跳进了沙池的海洋”,“激起了细沙的浪花”。这两句,由“沙池”幻化为“海洋”的意象,由“细沙”幻化为“浪花”的意象,在梦幻般的联想想象中叠加夸张和比喻。可以想像象,谢荔梅面对的,是翻腾着浪花的海洋,那意境,是怎样的宽广无边,高远无际!承接前面描绘谢荔梅跨越三大母亲河的诗句,再品读这“海洋”“浪花”。读者仿佛看到,谢荔梅带着黄河的基因,带着长江的意志,带着珠江的文明,带着神话般的诗意,走向更广阔的海天世界,走向更壮阔的世界舞台。</p><p class="ql-block"> 在《远》中,一而再,再而三的联想和想象,一而再,再而三的在联想和想象中叠加着夸张,比拟,通感,排比,突破了现实场景的束缚,将读者带入超凡脱俗的奇幻境界。对谢荔梅的世界夺冠,赋予激情澎拜的礼赞。换句话说,《远》还体现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p><p class="ql-block"> 在《远》中,描述谢荔梅世界夺冠的壮举时,同一个竞技动作步骤,都既有纪实写实,又有联想想象。如果只有纪实写实的现实主义描写,诗作会显得乏味;如果只有联想想象的浪漫主义描写,诗作会显得失根。而《远》中,所有浪漫的描写,都扎根于现实事件,为浪漫主义的表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可信的逻辑起点。如果没有14.73米的纪实,浪漫的跨越(母亲河)和走向(海天世界)就成了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但如果没有跨越(母亲河)和走向(海天世界)的浪漫,诗作就少了许多的激荡和震撼。在《远》中,现实主义的坚实基础同浪漫主义的交织融合,完美结合,共同展现了谢荔梅在夺冠壮举中挑战极限,冲刺顶峰的无畏勇气和超越自我,成就辉煌的精神内核。</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瑞典撑杆跳高运动员杜普兰蒂斯</span></p> <p class="ql-block">  读者还可以品读到,在《运动的人生》的组诗中,《高,撑杆跳高》既有“瑞典运动员杜普兰蒂斯跳过6•28米的高度,不断打破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这一客观具体的纪实,又有“翻过了蓝天”,“翻过了白云”,“翻过了自转的地球”这组想象夸张的浪漫;《平衡,平衡木》既有“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周雅琴在10公分窄的平衡木上360度旋转,荣获2024年巴黎奥运会平衡木亚军”这一客观具体的纪实,又有“像蜻蜓落在荷花尖上的轻”,“像小鸟跳跃在枝桠上的灵”,“像螺丝钉般的越旋越稳”这组想象比拟的浪漫;《飞,铁饼在飞》既有“立陶宛男子铁饼运动员阿莱克纳,2025年以75•56米破世界纪录”这一客观具体的纪实,又有“冲破了蓝天”,“穿过了白云”这组想象夸张的浪漫。《运动的人生》组诗,一组四首,都让读者沉浸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织融合之中。</p><p class="ql-block"> 刘清涌教授的组诗《运动的人生》,值得品读。</p><p class="ql-block"> 2025年08月18日 于深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1, 100, 250);">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周雅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1, 100, 250);">立陶宛男子铁饼运动员阿莱克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 <b>黎雪芬,</b>女 ,1948年出生。1982年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982年至2005年,先后执教于韶关教育学院、韶关学院中文系。系原韶关教育学院中文系副主任;韶关学院中文系语文教学法课程组长、副教授,任语文教学法课程教学。2005年退休跟随儿女旅居深圳后,仍勤于阅读,筆耕不辍,撰写下不少读后文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