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夏日的圣彼得堡(一)

汉韵听鹂

<p class="ql-block">7月1日晚乘坐北极星号列车去往圣彼得堡</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漫步在圣彼得堡大街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终于来到了圣彼得堡,这里曾经也是青年时想一堵风采一探究竟的地方。因为这里的冬宫、夏宫,因为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因为1917年占领冬宫的枪声,对我们曾经有太多太多的吸引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在圣彼得堡大街上,第一印象就是这座城市活力四射,路上行人乌泱乌泱的。它是俄罗斯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俄罗斯文化的摇蓝,它孕育了众多文学与艺术大师,从普希金、莱蒙托夫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与多元文化的传承。从1712年到1918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圣彼得堡,这座城市经历了200多年的时光转换。这里曾经是俄罗斯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通往欧洲的窗口,如今它仍然魅力无限。这里的地标性建筑如彼得保罗要塞、冬宫、夏宫、叶卡捷琳娜宫等,都展现了军事与文化交融的特点,使其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俄罗斯的建筑堪称世界之最,而圣彼得堡的建筑与俄罗斯异曲同工,堪称风华绝代。高大的建筑彰显古典主义与欧式的建筑风格,浪漫且精致。许多到俄罗斯工作或旅游的人们,说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到俄罗斯看建筑,可见俄罗斯建筑绝非一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街上行人着装简雅,虽然行色匆匆,但淡定自如,感觉不到俄乌战争的影响。漫步在涅瓦大街上,不仅有教堂的静谧,歌剧院悠扬的歌声,还有咖啡的醇香与烤面包的奶香,随着夏日的轻风飘然而至。这里美女如云,棕黄色的披肩长发、灵动的长睫毛、深邃明亮的大眼睛、加上白里透红的肤色,让美女姑娘们夺目且亮眼。许多年青人骑着滑板车风驰电掣般从路边掠过,高大酷炫的身影帅呆了。偶尔还能遇到圣彼得堡街头的绘画艺人,弹奏吉他讨生活的音乐爱好者,正在认真雕刻的匠人,与坐在街头休闲椅上读书的青年小伙,当然还包括外卖小哥的回眸一笑,他们构成了圣彼得堡街头的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活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似乎我的野心也在膨胀。在圣彼得堡又在想下次旅行的目标是哪儿?因为在路上的感觉最惬意,因为在大自然中最放松、最美好。</span></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下的圣彼得堡</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大街上的众生相</p> <p class="ql-block">餐饮店里的姑娘在遐思</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百年书店一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喀山大教堂宽阔的广场上绿草如茵,花岗岩喷泉里的水流喷涌而出,形成了欢乐的韵律节奏,仿佛大地的脉搏在跳动。孩童们在妈妈的带领下尽情的玩耍嬉戏,老年夫妇们坐在路边的长条凳上聊天,和平鸽在广场上自由自在的飞翔着,频添了些许欢快的气氛,形成了一幅温馨且美好的生活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我们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走进喀山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到圣彼得堡的第一站,我们参观了喀山大教堂。喀山大教堂坐落于圣彼得堡著名的涅瓦大街上,大教堂从东至西竖立着94根科林斯柱,呈半圆形环绕广场,面对正北方向,高高的穹顶耸立在柱廊中间壮观无比。柱廊前面矗立着原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和俄国陆军元帅巴克莱.德.托利青铜纪念雕像,前面宽阔的教堂广场上绿草如茵散发着勃勃生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喀山大教堂属于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名称来自于教堂内供奉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在俄罗斯深入人心,传说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圣母显灵事件:第一次为16世纪伊凡雷帝对蒙古作战,蒙古大军不战而逃沙俄复国。第二次为1812年俄法战争期间,库图佐夫统帅在大反攻前祈祷,圣母托梦预示将出现严寒天气,寒流导致法国拿破仑军队冻死过半,法军不战而退。第三次为1941年二战时期,苏联面临德军侵略者威胁,东正教大牧主向圣母祈祷,圣母再次托梦提示寒流将至,寒流致使德军飞机坦克瘫痪,又一次因严寒溃败,苏联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即卫国战争的全面胜利。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喀山圣母如同救世主,成为了俄罗斯的保护神。多次在危难关头显灵,护佑俄罗斯转危为安。通过这三次喀山圣母显灵,俄罗斯人民深信“当灾难降临,圣母必将再现”。也深刻揭示了在俄罗斯民族整体意识中,对神庇佑的心理依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喀山大教堂内,立刻感受到了它的庄严华丽,金碧辉煌的大厅内奢华无比,仿佛置身于巨大的宫殿之中。那高80米的金色穹顶,那马赛克壁画,似乎在诉说着这里每一次变革的历史。库图佐夫元帅墓也这里,这位为俄罗斯民族立下赫赫战功,打败拿破仑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它更像是历史的见证者,见证着18世纪卫国战争那难忘的硝烟岁月。这里还陈列着缴获的拿破仑军队的战旗、钢盔、武器装备、元帅指挥棒、城市城堡钥匙等战利品,成为了俄罗斯军事历史中荣誉的象征,更增添了喀山大教堂历史的厚重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越广场晨曦中的青铜雕像,似乎那每一根科林斯柱都展开了双臂,拥抱着那些曾经走过的日子,高大的穹顶下流淌着俄罗斯民族的精神灵魂,它如时光的刻刀,雕琢着东正教璀璨的日月星光。喀山圣母凝视的目光,是寒流中的温暖,是战火中的曙光,是胜利者的精神力量。它如千年不灭的指路灯塔,在信仰的大道上永放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喀山大教堂内</p> <p class="ql-block">涅瓦河两岸风光</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涅瓦河感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微风不燥轻轻吹拂,在涅瓦河码头的青铜雕像下,我们登上了游船。此时的天空乌云翻滚着,太阳羞涩地躲进了云层,虽然是炎热的夏季,可游船上却被丝丝缕缕的凉意裹挟着。游船慢慢驶离了码头,船后的水波如碎银般洒落着,散开两条参差不齐的波纹。涅瓦河两岸风光旖旎,风情无限。远远望去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像,在蓝调中如剪影般矗立在涅瓦河畔。不远处的冬宫与喀山大教堂的穹顶在夜幕降临时闪着金色的光,让暗影中的巴洛克廊柱熠熠生辉。彼得要塞的塔尖剌破乌云堆积的天幕,看啊!对面的海神柱与青铜骑士跃跃欲试,黄白相间的海军大厦与立下了无数战功的阿芙乐尔巡洋舰,都在暮色中静静的期盼着,似乎做好了与阑珊的夜色握手言欢。涅瓦河两岸古典主义欧式风格的建筑群形成了圣彼得堡壮观的文化历史长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此时此刻涅瓦河上风光无限,两岸的灯火渐渐亮起来了,两岸建筑倒映在河中摇曳生辉。许许多多的大小游船穿行在涅瓦河上,每当游船擦身而过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游客互相挥手致意,此刻的游船上热烈与欢快交织在一起,心情也如飞扬的帆逍遥且自在。在涅瓦河上,在这异国风情中,耳边似乎响起普希金曾倾情吟唱过的那句“被诅咒又被深爱的浪花”“我站在涅瓦河上”的诗句,在涅瓦河夏日的空中回响着。我们准备穿越冬宫的开河桥了,虽然没有赶上壮观的开桥仪式,可是桥上艺人的手风琴声传入耳中,《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婉转动听的琴音,仿佛诉说着俄罗斯民族的浪漫与坚韧。闭上眼睛倾听那美妙的音律节奏,尤其是穿行在涅瓦河上,让人沉浸在夏日的热烈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若把伏尔加河比喻为俄罗斯的母亲河,那圣彼得堡的涅瓦河,就是穿着燕尾服的贵族诗人。在沙皇的旧梦中,在前苏联时期的峥嵘岁月里,它带着诗意与憧憬穿城而过,这条圣彼得堡的灵魂之河,它始终流淌着历史的荣耀与艺术的活力,它串连起这个战斗民族的灵魂与情怀,为这座迷人的城市增添了生动与浪漫,使这座被称为“北方威尼斯”的城市充满了勃勃生机。风景如画的涅瓦河,还是俄罗斯重要的水上航道之一,它起着沟通拉多加湖和波罗的海之间的联系,是波罗的海和伏尔加河两道水系的重要航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夜色阑珊中的涅瓦河风光让人无比留恋,两个多小时的游船,时间飞速划过,虽然短暂,却让我们难以忘怀。再见!夜幕中的涅瓦河!再见!这难忘的涅瓦河游船之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涅瓦河畔彼得大帝青铜雕像</b></p><p class="ql-block">这是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彼得大帝青铜骑士像,这尊雕像用以纪念俄国沙皇彼得大帝。展现了彼得大帝引领俄罗斯走向现代化,使俄罗斯从一个内陆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出海口的强大帝国的伟大功绩。雕像中的彼得大帝骑在腾起飞跃的骏马上,体现了他英勇无畏以及改革旧制度的坚定决心,同时也象征着俄罗斯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的民族精神。它还是一件18世纪雕塑艺术的经典之作,在世界雕塑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吸引着众多游客和艺术爱好者前来打卡观赏。</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圣尼古拉海军教堂</b></p><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涅瓦河岸边的圣尼古拉海军教堂,圣尼古拉海军教堂是圣彼得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教堂。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俄罗斯巴洛克以及古典主义元素,教堂以黄色为主色调,搭配黑色尖顶,圆顶顶部装饰十字架,在夜幕即将降临时彰显庄严肃穆。用以纪念和祈祷海上作战海上航行的安全,在俄罗斯海军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圣彼得堡海军军部大楼</b></p><p class="ql-block">圣彼得堡海军军部大楼,它位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海军部落1号,是俄罗斯海军的总部所在地。最初建于18世纪,在19世纪进行了大规模重建,其标志性的金色塔顶是圣彼得堡的重要地标之一,建筑风格融合了古典主义元素,外观宏伟壮丽,黄色的外墙搭配白色的柱廊,显得庄严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涅瓦河畔的冬宫</b></p><p class="ql-block">涅瓦河畔的冬宫,又称艾米尔塔什博物馆。冬宫是俄罗斯著名的历史建筑,外观宏伟壮丽,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以蓝白绿三色为主色调。如今冬宫作为艾米尔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和历史文物,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涅瓦河上的冬宫桥</b></p><p class="ql-block">这是涅瓦河上的冬宫桥,冬宫桥连接着圣彼得堡市中心的冬宫广场和瓦西里岛,是圣彼得堡的重要地标之一。该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著称,桥上有精美的桥头堡建筑,带有穹顶等设计元素。冬宫桥在夜间会打开,以便大型船只通过,涅瓦河这一景象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观赏。</p> <p class="ql-block">图片左侧高高耸立的尖顶建筑是圣彼得堡证券交易所,它位于瓦西里岛的岬角处,由法国建筑师设计,采用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圣彼得堡证券交易所旁边是涅瓦河上著名的海神柱,海神柱又称科罗斯特拉灯塔,是彼得一世为纪念海战荣耀而建。海神柱旁边的金色尖顶建筑,为彼得保罗要塞中的彼得保罗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遇见阿芙乐尔巡洋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时此刻在涅瓦河游船上,终于看到了阿芙乐尔巡洋舰。它在我心中神秘地存在着许多年了,多少次默想着它的样子?它的神勇?它的巨大能量?它的作战能力?这些问题始终在脑海中萦绕。当它在太平洋海战时被击中返回圣彼得堡时,又在为它的命运担扰。当然这一切均为20多岁以后从书中从电影中认知的历史与故事情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知道它到看到它,50年的光阴飞速划过。当70多岁时走进圣彼得堡,在涅瓦河极昼的夜晚里我们终于相遇了,我终于看见了它钢铁的身影。它昂首挺胸,气势磅礴地停靠在涅瓦河边。此刻圣彼得堡已经是夜晚11点了,天空依然有些亮,这就是它特有的白夜,也称极昼。从5月底到7月中旬,这座城市沉浸在不眠的夏日中,在圣彼得堡的白夜天光中,目睹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号,似乎很有新意。夜色朦胧中它高大的舰影更清晰,棱角更分明。此时很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也有点按捺不住的小激动,那是因为在渐渐变老的路上与年青时的想象不期而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行走在夕阳正红的路上,阿芙乐尔号也以退役,成为了海军博物馆的一部分。人在变、物在变、这个世界也在变,似乎只有那颗尚为年轻的心不变,还在憧憬,憧憬着希望!憧憬着未来!一切美好的不期而遇等你留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涅瓦河畔的阿芙乐尔巡洋舰</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芙乐尔巡洋舰停泊在涅瓦河畔,它是俄罗斯革命的见证者和传承者。它参加了三次革命、四次战争,是俄罗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在涅瓦河畔向沙皇冬宫发射信号炮,十月革命的这一声炮响,使阿芙乐尔巡洋舰成为了十月革命胜利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芙乐尔号是俄罗斯帝国建造的3号舰,1900年5月在圣彼得堡下水,1903年7月正式服役,该舰长126米,舷宽16·8米,标准排水量6731吨,最远航程为4000海里。1904年随俄国太平洋舰队参加对马海峡战役,被日军击伤后返回圣彼得堡。二战时期于1941年自沉于列宁格勒湾用以阻敌,战后被打捞修复,作为苏联海军博物馆分馆,停泊在涅瓦河畔供游客参观游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27年阿芙乐尔号获国家红旗勋章,1968年又获十月革命勋章。夜幕降临后的阿芙乐尔巡洋舰如钢铁卫士般守护在涅瓦河畔,它是俄罗斯人心中的英雄,那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让俄罗斯人世世代代铭记于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圣彼得堡的血色丰碑 </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滴血大教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7月3日天气有些阴沉沉的,我们来到了圣彼得堡的滴血大教堂参观。坐落在格里鲍耶陀夫运河边的滴血大教堂,也被称为耶稣复活大教堂。这里是亚历山大二世遇难的地方,这座建筑不仅是血色丰碑,更是俄罗斯近代历史上的悲情注脚。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奴隶制,推动君主立宪的改革愿望,随着他的死亡戛然而止。从1883年奠基到1907年举行祝圣仪式,历时24年之久,这座高81米,占地1642平方米的东正教圣殿落成。滴血大教堂这座在血色悲歌下衍生的建筑史诗,成为了俄罗斯民族纪念亚历山大二世的纪念碑。并以其绚丽的色彩,新颖别致的造型为圣彼得堡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使其成为圣彼得堡地标性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这座滴血大教堂的九个圆顶风格各异,又和谐统一。每一个圆顶高低不一,这种多层次的构造与构成,可以避免各种大自然中的灾难降临。1000平方米的珐琅覆盖着五个穹顶,其它四个用镀金装饰。镀金铜铸的十字架彰显庄严华丽,它象征着一支永远燃烧着的蜡烛,记载着俄罗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悲剧。大教堂的装饰多处使用了马赛克,总面积达到了7065平方米,用了12年时间完成。另外还采用多种彩色装饰,如蔷薇辉石、碧玉、砂金石、玛瑙、蓝、紫水晶、绿松石、石榴石、绿宝石、石英、黄玉、布哈拉州天青石、阿尔泰斑岩、意大利大理石等等。使滴血大教堂内外及其华丽壮观,超强的视觉冲击力使其成为俄罗斯近代建筑史上的巅峰之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走入大教堂内,金碧辉煌五彩斑斓的大厅,其奢华并耀眼的装饰让人无比震撼。以蓝色和金色为主体的色调,辅以金箔、彩釉、珐琅、马赛克等元素,折射出万丈光芒,令人目不暇接。墙壁与立柱上嵌满了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画作,穹顶之上则绘制耶稣基督的肖像和故事。其中穹顶中央的《全能基督像》,由2.8万块金箔与彩色珐琅拼贴而成。基督双目瞳孔采用0·3克拉钻石镶嵌,在光影交错下,产生一种凝视信徒炯炯有神的逼真效果。整体呈现出中世纪俄罗斯皇室风格的恢宏、精致、奢华、大气。81米高的空间垂吊着耀眼的灯饰如点睛之笔,那金色的光芒如星辰般璀璨,如圣光飘落大地,形成了大殿内庄严肃穆的氛围。它的富丽堂皇,它的每一幅壁画,它的色彩斑斓,让人一眼千年难以忘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滴血大教堂它即是宗教权力叙事的载体,也是匠心独具的智慧结晶。当抬头仰望穹顶,所见的不仅是沙皇的悲歌,更是万千无名工匠以0.1毫米的精度垒砌的人类不断发展的文明史诗。这些毫米级别的艺术成就将与匠人精神永存于世。站在运河北岸,凝视这座滴血大教堂,当细细思量,唯有敬畏历史,方能让文明的血脉,在世间永远流淌且生生不息!</span></p> <p class="ql-block">滴血大教堂正南面,中间的马赛克画像为《耶稣荣耀》。</p> <p class="ql-block">穹顶上的圆型马赛克画为基督荣耀,下面为神龛,神龛中间的门为圣障。</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二世遇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南神龛</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画作者:巴尔菲洛夫</p><p class="ql-block">《耶稣降生》</p> <p class="ql-block">马赛克画作者 :别利亚耶夫</p><p class="ql-block">《亚伯拉罕的牺牲》</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它从历史的变革中走来</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圣彼得堡滴血大教堂又称基督复活大教堂,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东正教堂,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1881年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经过圣彼得堡的格里博耶陀夫运河河堤时,遭极端分子暗杀身亡。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1907年,教堂主体建造完成,俄国革命后,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夺。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关闭此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宁格勒被围困,教堂被用作蔬菜仓库。战后教堂又被用作附近歌剧院的布景储藏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7年8月,教堂在关闭27年后重新开放。这里也定期举行礼拜仪式,针对中学生的教学活动,教堂也常常举行音乐会,每周日都会为亚历山大二世祈福祷告,现在已经是圣彼得堡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文字与图片均系本人原创</p><p class="ql-block">整理完成于2025年8月22日</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