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北疆行之琼库什台(8)

杨柳依依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9日下午四点半,我们离开喀拉峻草原去琼库什台村。</p><p class="ql-block"> 在喀拉峻草原,小白说在这里就能看到琼库什台村,直线距离不远。但是只有一条路,不顺道,下山还是原路返回。单程至少要两个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  还没开始上山,在进琼库什台村的公路两旁,种植了很多果树,果实挂满枝头,挨挨挤挤,小白说这就是我们昨天吃的吊死干,大的是杏子,熟了会掉,小的是吊死干,新疆人取了个形象的名字,因为它成熟后可以吊到树枝上一直到干,都不会掉下来。新疆人很友好,小白说这些果实可以摘,只是不能浪费,我们下车去,看到这么多的吊死干,兴奋得无以言表。刚开始摘,就有一个人在路那边大声说了句话,我们不懂,吓得我们不敢动了,小白翻译说那个人说不能折枝,因为他看到我们把树枝压下来,以为要折枝,新疆人已经够友好了,我们更应该做文明游客。允许摘一点吃,但是不能祸害果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琼库什台村位于新疆伊犁特克斯县,是一个天山深处的很古老的部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它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木构建筑群。村民大多数为哈萨克牧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0年,琼库什台村获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去琼库什台,只有一条路,无论你从哪儿来都必须走这条盘山公路,翻越三座大山,来回得花五个小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条路虽然有些远,但这一路野花,牛羊,草场,毡房,河流,松树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时间有限,我们没有深度游。听小白说后山的风景更美,更原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有时间,这里还是值得一来。</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7月10日)早上六点二十七至七点十四分看了完整的日出。第一次在房间里看日出,在新疆琼库什台的民宿里。窗外就是一幅美丽的画。草场绵延起伏,看牛羊在草地里悠闲的吃草,一座座毡房散落在村子周围。村子里的房子和毡房大多改建成了民宿。</p> <p class="ql-block">  吃饭前司机带我们去村子里转了一圈,因为我们住的民宿在村口,离村子还远着呢,开车得十几分钟。走路要个把小时,那是我们民宿自己的旁边房子的主人告诉我的。他们把房子让老板租了改成民宿。留了旁边两间小的自己住着。我在门口瞅了一下,他们一点不讲究,里面很简陋,卫生很差。和民宿相比简直天上地下。门前的野草长的老高也没人去管。司机说哈萨克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以前都是在牧场放牧,逐水草而居,对住房没有一点要求。能住就行。</p> <p class="ql-block">  在琼库什台的半天一夜,摘了吊死干,在哈萨克人的毡房里吃了羊肉,晚上看了星星,星星又大又亮,让我怀疑那不是星星,而是远方的路灯,第二天司机说那就是星星。早上看了完整的日出,虽然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深度游但是还好算很好了。</p> <p class="ql-block">  在哈萨克的毡房里吃晚餐,毡房很大,比我们在昭苏看到那些当地人住的毡房要大的多,干净漂亮得多。因为要招待客人吧。毡房就像一个大通铺,也有点像北方人的炕,吃饭睡觉都在这里。被子折叠放在边上。毡房旁边有两个小窗子,小白说蒙古包和毡房的区别是蒙古包的窗子是开在顶上。</p><p class="ql-block"> 此时外面天下着雨,气温骤降,这里的老板和服务人员都穿上了羽绒服,我们幸好也带了冲锋衣。老板说明天可能会下雪,幸亏我们早来了一天。我们在毡房里盖着毯子,吃着羊肉,喝着汤感觉暖暖的。</p> <p class="ql-block">  哈萨克人的房子很有特色,外面全部是木板,房顶上居然都长着草,我们开始以为这是懒散导致的。后来才知这是有意为之。房顶上盖了泥土,有泥土必然会长草,这样可能既能保温又让房子更牢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