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抵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景观。就定义而言,景物大多指自然和人文景观,很少有动物入镜。在洛阳“八大景”“八小景“共十六景中,“八大景”全是自然和人文景观,融合了自然与人文,展现洛阳的历史与美学价值。 但“八小景 ”中却有一景是动物——金鱼,同样展现了洛阳的历史与美学价值。</p><p class="ql-block"> 上述“金鱼”在“洛阳八小景”中名列第八景,准确称谓叫“龙池金鱼”,这一胜景位于洛阳西郊龙池沟村北山坡上,南临延秋,北接龙潭寺遗址。</p><p class="ql-block"> 说起延秋,笔者很熟悉。延秋是洛阳市和宜阳县交界处的一个村落,一直是很有名气的集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笔者大学毕业分配到涧西某军工企业工作时,单位的许多职工经常骑车或坐公交到这里买肉买菜。从市区牡丹广场到延秋有区间公交,几十年来,从未间断。几年前,笔者在延秋东边几公里处弄了几分菜园,平日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经常去这里,</span>或拔草锄地,或邀友品茗。这里环境和气候都十分宜人——当然,不光我说这里好,1300多年前的武则天在市区住烦了,也老往这里跑。据传,唐武则天曾在此地修筑避暑宫殿,因这里气候凉爽,即使秋天结束了也迟迟不愿离去,希望延长秋天季节,于是便取殿名“延秋宫”,延秋村也由此而来。不过这只是当地人传说,有记载的是此处属隋唐西苑西墙最南的一个门——"迎秋门",概因"迎""延"二字形体相似、读音相近,后人遂名其"延秋"至今。</p> <p class="ql-block"> 再说“洛阳八小景”之一的“龙池金鱼”,景在地位于延秋村北面秦岭的一条幽谷中,这条山谷人称龙潭沟。历史上这里水清花香,景色秀丽。尤为奇特的是,谷深处有一深潭,人称“龙池”,因此当地人称其龙池沟。池中有泉,清水不仅终年汩汩流淌,而且温度常年在12摄氏度左右,加之生长着特殊的水草,实为金鱼自由自在生长的舒适之地。这里,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与游动的金鱼融为一体,构成一幅动静辉映的风景画,难怪武则天赞其为“河洛一绝”。这样看来,洛阳大小“十六景”中唯独把金鱼这一动物列入其中也就不难理解了。可惜,日转星移,如今的龙池沟早已干涸,沟中金鱼自然难见踪影。</p><p class="ql-block"> 龙潭寺和龙潭池乃后世所建,与延秋宫并不在同一时代。 龙潭寺面南而建,寺内原有规模宏大的三层大殿——"九龙圣母庙",殿内木柱上雕饰着滚龙,主神为"九龙圣母"。殿前阶下有龙潭,围砌青石,竖以雕花石栏。潭内生五色金鱼,色彩艳丽,当地人称“神鱼”“龙鱼”。可惜龙潭寺在明代惨遭破坏,据大书法家王铎《龙潭寺》记载,清初的龙潭寺已是残垣断壁,野兽出没,荒废不堪,一片凄凉景象。更为可恨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袭击洛阳,不但炸毁了九龙圣母庙,而且往龙池中投掷了数枚手榴弹,致使龙池被毁、金鱼丧生。现在的龙池为原池修补后的真迹,其余建筑都是近三四十年重建的。据护寺人讲,上世纪60年代池中曾惊奇地生出妩媚多姿的五色金鱼,可恨有人竟用炸药捕鱼,致使金鱼绝迹。</p> <p class="ql-block"> 笔者在游览龙潭寺时,惊喜地发现寺内的龙潭池里有金鱼游动,护寺人说,这些金鱼是近年放养的。看着自在游弋的金鱼,感觉眼前看到的虽不是一千多年前的景象,但至少为“洛阳八小景”之一的“龙池金鱼”增添了些许佐证——毕竟现今“洛阳八大景”和“洛阳八小景”中的不少景观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完全淡出人们视野了。</p><p class="ql-block"> 草于2025年8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