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月二十二日,随着主持人开场,宁武县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第一期培训继续有序推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上午的培训首先由来自陕西省西安师范附属小学的韦雯老师围绕“基于语篇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设计与实施”进行了专题讲解。她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深入剖析了如何将词汇教学有机地融入语篇情境中,帮助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理解与运用词汇。讲座内容紧扣新课标理念,强调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参训教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思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的内容设置科学合理,分为背景介绍、课程设计、教学目标与总结反思四个模块,层层递进,引导教师系统性地理解教学设计的逻辑与方法。在“背景介绍”环节,主讲人带领教师回顾了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课程设计”部分则重点讲解了如何围绕主题语境进行教学活动安排;最后的“总结反思”环节鼓励教师将所学内容与自身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个性化改进方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韦老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清晰的逻辑,引导教师们思考词汇教学如何从孤立记忆转向语境化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由陕西省碑林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英语教研员赵琦老师通过具体案例讲解词汇课与语篇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赵老师“以飞鸟之眼俯瞰整体,做到系统构建”的核心理念,并结合生动的飞鸟图像,形象地诠释了教师应具备的宏观教学视角。这一理念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跳出单一知识点的局限,从单元整体出发,构建层层递进、逻辑清晰的教学体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接着赵老师又借助蜻蜓复眼的结构特点,类比教师在课堂中应具备的细致观察力。蜻蜓的复眼由多个小眼组成,能够全面捕捉周围环境的变化,正如教师在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多维表现,包括语言输出、思维反应与情感态度。通过这一类比,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课堂观察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深入探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策略,提升教师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能力,赵老师通过具体一节课例,围绕典型教学案例展开深入剖析与交流,旨在引导教师从实践中反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下午,我们继续聆听了赵琦老师带来的讲座《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与实施》。赵老师以生动的案例、清晰的逻辑,为老师们层层解码“英语学习活动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通过三类活动实现语言能力向核心素养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学习理解类活动:聚焦“获取与梳理知识”,如通过听、读、看等方式感知语篇,梳理核心语言(词汇、句型、语法)和文化信息。</p><p class="ql-block"> 2. 应用实践类活动:聚焦“内化与运用知识”,如通过角色扮演、仿说仿写、小组对话等形式,在语境中巩固语言,理解文化意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 迁移创新类活动:聚焦“解决真实问题”,如结合生活情境创编对话、完成项目任务(如设计生日派对、规划旅行),实现语言的创造性运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老师们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中也存在常见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我们的大多数问题是“感知”过于表层化,未能凸显“注意”的核心问题。我们的导入环节不能只顾“热闹”,而忽略了与接下来环节之间的衔接性,更不能脱离本单元的主题和课时的话题。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发现新问题,并以问题为认知驱动,形成认知期待。同时,我们对于读中的活动设计又过于碎片化,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概括和整合的能力。而且,有时候我们过于控制课堂,不敢“放手”学生,这些都是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我们往往会跨越层级,在学生没有充分消化文本的知识、结构和意义时,便提出了超越文本的高阶思维问题。而且,我们设计活动的梯度不够,给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上造成了诸多困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我们的设计往往会出现与文本逻辑和育人价值偏离,导致学生只能基于已有经验,浅层、形式化地回答问题。而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上,我们的活动设计又存在“标签式”育人问题,我们经常会用谚语等“套话”的形式来强化升华主题,而忽略了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自己带入、想象,思考自己的看法和观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琦老师和韦雯老师,还就两节课例,给我们展示了如何让素养真正落地,如何以主题为引领,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如何在真实情境中让学生真正感受,体会,运用,实践语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设计,本质是以主题为锚点,以活动为载体,以素养为目标。教师需打破“知识灌输”模式,通过真实情境中的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最终实现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思维品质的融合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