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洒西冲爱满满——读《西冲岁月》知青散文回忆录有感

林积才

<p class="ql-block">《西冲岁月》是阮刚石和唐新孝老师主编的西冲知青散文回忆录,18.5万字(不包括附录),全书由17个知青的80多篇回忆文章构成,历时九个月。全书分为七个章节,一起下乡、初生牛犊、历经风雨、广阔天地、我们高考、西冲丰碑、告别西冲等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西冲知青历史画卷。我用两天时间仔细品读了《西冲岁月》,这些文章写得细腻、深情,感染力极强,每一篇都倾注了作者的深厚情感。读着读着我就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股相同的感情,让我浮想起人间的情和爱来。放下这本书,书里的那些人和事一一呈现在我的脑海中,借用《三国演义》主题曲中的歌词“眼前飞扬了一个个鲜活的面孔”。</p> <p class="ql-block">17个知青都有一个独特的外号。“老假”程真,二元对立,富有哲理,告诉人们“假作真时真亦假”。温芳一个妥妥的女人名字却偏是实实的纯爷们,别号“温豆记”让我联想到“温度计”,时时刻刻关心着人们。唐新孝老师为何叫“唐猫记”估计是与“莲莲胆小如猫”有关联,在西冲时间捕获了金嗓子“莲莲”,收获了一生的爱。颜志成富有寓意的“有志者事竟成”外号叫“蒂行”,估计与身手敏捷有关,也可是知行合一。孙岳晨一个晨跑达人叫“昌子”,示范带头作用明显。唐晓雯一个女生给了一个很阔气的“唐老板”,不知唐新孝老师有何感想。张小明去掉了明字,更加简洁明了。万丽霞叫万嗲让我想到了“万人迷”,崔麓湘叫六嗲,估计是“麓”的谐音。李毅夫叫“李干部”,只有“干部”才配有如此文绉绉的夫子。王湘平叫“细王”估计是那“曼妙的身姿”为悦己也为知己者悦。阮刚石犹如金刚石一样的名字,怎么能“阮”?于是外号“刚石”。曾燕吟的外号叫“妹妹”,郭勤叫“细郭”,曹鹏叫“曹先生”,学问之大先人一步。旷青莲叫“莲莲”,汪凌云叫“凌凌”,朗朗上口,美丽动人。这些富有个性化的外号,抓住了人物特征,犹如《红楼梦》的开篇一样,交代了“金陵十二钗"人物的命势。17个“外号”犹如《水浒传》中水泊梁山108将,气场强大,气势宏伟,闯入西冲,演绎了动人心弦的人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一起下乡”和“初生牛犊”这一章,我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1975年3月这些十七八岁的“牛犊”子,抢占先机、双向选择、完美组合、成功组队,在远离矿冶东院的东边乡里,开启了“经风雨见世面”的下乡历程。刚开始有股新鲜劲,可是乡下的日子苦得结结实实,没有半点回旋余地。夜色渐深,四周漆黑。突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哭泣,哭声由弱变强,由小到大,这是多人在哭。还夹杂着“造孽”“可怜”的唏嘘,整个房间充满了哭声,哭声飞过走廊,穿过土墙。感染其他房间,燎原成一片。官冲里仅有的这座建筑被十来个男孩的哭声笼罩,响彻上空。周边人迹罕见,无人知晓,只有他们自己在尽情地述说着。怎么办?白天还要逞强,只有夜深人静时,偷偷哭泣,哪曾想这玩意感染性极大,瞬间就成燎原之势。但读着读着,我又大笑起来了。“十个光头闹西冲”让我忍俊不禁。下乡后,理发需要步行十里路。于是知青们自己动手帮别人理发。这一天唐新孝理发,大家围观,不知是谁提议,何不剪个光头凉快?新孝说:可以啊,要剪都剪,无非我带个头。随后,自愿的、被动员的、被强行的,全部推了个精光。次日大队开民兵大会,十个光头全部戴着草帽,排成一排席地而坐。十人全把草帽垫在屁股底下,十个光头闪亮登场,惊呆众人,引来全场目光,没想到主持人趁势表扬,你们看知青队伍最整齐。这么一件好玩的事传到母校,竟被误解成了对社会不满。看看,真是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人说好就有人说坏。人性永远如此。带头剪光头,这符合唐新孝老师的性格,他永远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8岁在西冲大地带头种西瓜,两年纯赚几千元。1992年担任长沙有色金属高等工业专科学校矿山系主任,力排众议,通过向测量师生倾斜利益分配,当年暑假完成20多万测量项目,矿山系职工收入当年跃居至最高。1998年进入中南工业大学科技处,分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制定激励政策,调动老师以科技成果入股创办企业的积极性,2000年代表学校签订100多家技术入股公司发起人协议,引起了国家、省、市级媒体集体围观,《新闻联播》用90秒时间报道“中南现象”,唐新孝出镜20多秒。在这些公司中有山河智能和红宇新材分别在2006年和2012年成功上市,学校股权收益超亿元。2010年担任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当年向学校缴1000万元,超之前10年上缴总和。之后每年递增1000万元。退休后入职深圳金航,金航已与美国投资机构签约。计划在美纳斯达克上市。好的回忆散文如同一坛封藏的老酒,越品味越浓,越喝情越深,这是一种特殊的阅读享受,《西冲岁月》的作者们把珍藏的老酒无私奉献出来,让我如醉如痴,让我敬佩不已。</p> <p class="ql-block">在“广阔天地”和“历经风雨”,我读着读着竖起了大拇指。一群少不更事的青年男女,在西冲经历风雨,事业有成,收获爱情。下田春插几分钟后,唐新孝膝盖以下没了知觉,鼻涕不停地流,手上全是泥不能擦,只能往卷起的棉衣袖上蹭。别人插一垄15分钟,我要半小时。……冬天田里一层薄冰,唐新孝卷起裤腿光脚下田挖泥垒垄,脚开始发红,慢慢失去知觉变乌……不经风雨哪有彩虹。历经岁月打磨,唐新孝开始学种西瓜,先种2亩试试,没想到收获亩产8000斤,次年种了20亩,亩产10000斤,两年西瓜卖了2.16万元。帮西冲大队实现了高调“脱贫”。由此西冲知青点获得了出席1978年5月长沙市科技大会的殊荣,同年12月被评为长沙市先进知青点并出席当年长沙市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由此带来的溢出效应,爱情由朦胧开始了明朗。老假和万嗲的爱情从歪歪唧唧的朦胧到旁若无人的明朗,新孝和莲莲的爱情从小心翼翼的朦胧到火星撞地球般的明朗,毅夫和六嗲的爱情从风风火火的朦胧到“换个高种”的明朗。唐新孝老师是如何追“莲莲”的?唐猫记和曹鹏先生经常到郭勤和莲莲的寝室,两人经常一左一右坐在郭勤的书桌旁,操着西冲方言,学着当地老爹的口气。你一言我一语地教导郭勤,比如革命的后代不能忘本啦。比如要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啦,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啦。一句一个撒,叫人哭笑不得。那段时间,郭勤发现隔几天就来一次,每次都是那么几句,就问曹先生怎么回事?曹先生说:唐猫记在追莲莲,自己做幌子而已。呀,真没想到唐老师做啥事都是那么的用心,那么的创新。大量的铺垫,让人感觉不唐突,面对这样的爱情攻势,谁不破防!唐新孝老师是我的大学班主任,所有这些都是我不曾知道的,阅读之后,我就知晓了唐老师的罗曼蒂克史、西冲创业史、中南现象史。在阅读这些过程中,我始终是虚心的、虔诚的,也是充满微笑的。在十男七女的西冲知青点,结出了三对爱情果,这是高产的西瓜,可远比西瓜还甜蜜。</p> <p class="ql-block">在“我们高考”这一章,读着读着我不得不佩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读书参加高考可不是冠冕堂皇的事,比高考更重要的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否则“不安心农村”让你政审过不了关。要做到读书劳动两不误,必须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只有白天出工,晚上复习。两个月时间,还要常常晚上全体参加普法学习到十点。一般十一、二点才开始学习。一盏马灯多人共用,累了歪着头睡一会,睁开眼接着学。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并不为过。不过读书也是要有方法的,靠智取,不硬拼。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就确定了数理化只看一遍,把书读薄,把原理解透。不浪费时间和精力。政治偏重了解基本常识和名词解释。语文靠基础和日常积累。复习期间经常开展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备考过程中做到精神没有压力,考试时不紧张,以最好的状态进入考场。此外,上辅导班,分享学习体会和学习资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年他们就分享了三篇猜测的作文,一篇叫“向党交红卷”,当年高考作文题就是“心中有话向党说”。这还了得,竟然猜对了。1977年12月第一年高考,17人全部参加,8人考取本科,录取率47%,是全国本科录取率的20多倍,是当年知青高考录取率的30多倍,之后,其他知青锲而不舍,克服困难,全部通过考试获得各种高等教育的学历,向时代交出了异于常人的优秀答卷。这些文笔优雅的回忆散文,让我如同架着一叶扁舟,在岁月的海洋里荡来荡去,采撷他们的经验,反复咀嚼着,仔细体味着“梅花香自苦寒来”。</p> <p class="ql-block">在“西冲丰碑”章节,读到曹鹏先生为国捐躯时又一次泪眼婆娑。犹如莲莲在信中写到:伤心的泪水就像雨滴!曹鹏先生1958年出生,多才多艺,会拉二胡和小提琴,无愧于“先生”这个至高无上的称呼。当年他放弃了大学录取,义无反顾地投笔从戎,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选择了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他是祖国万千青年的杰出楷模,是西冲不朽的丰碑。唐新孝老师真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曹先生牺牲后,他多次远赴广西边陲烈士墓地,追思曹先生,情义重如山!</p> <p class="ql-block">在“告别西冲”这一章,我读着读着就情意满满,“告别”成了“牵挂”。读到最后我才反问自己西冲在哪里?于是我又从头开始寻找,原来西冲是湖南省长沙县下辖的福临公社的一个大队,福临缘于山上生长茯苓而得名,西冲想必也生长着许多茯苓吧。当年告别西冲是为了更好地成长,开启人生新篇章。当年的西冲知青告别西冲后,弘扬了西冲精神“团结友爱、战天斗地、各行各业、尽数风流”,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最终酿成了西冲情结,“牵挂”西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用唐新孝老师的话:离开西冲后,西冲知青从未间断过对那片热土的向往。比如返乡凭吊、追忆青春。把那里的人当做亲人,有人生病了去看望,有人去世了去慰问。还经常携部分家属回到西冲凭吊青春。比如唐新孝老师心心念念用学到的地质知识帮福临公社找矿,送图书到当年参加高考的影珠中学,对影珠中学定向招生。郭勤送医送药到西冲,把西冲当作“第二故乡”。读着这些力透纸背的情谊,我时时被感动着。让我想起了五代后梁契此的一首诗中一句来:原来退后是向前!那么能否套用一下:告别原来是牵挂!情意绵绵,也禅意浓浓。西冲悠悠三载,令人牵挂一生。</p> <p class="ql-block">读完《西冲岁月》我对那段尘封已久的知青岁月有了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它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让我感受到了面对困难,只要坚定目标并付出努力,就能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读完《西冲岁月》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些时间久远的回忆散文是难写的,要写得如此深情是很不容易的。为了写好这本书,编委们的集结号吹了一轮又一轮,感情酝酿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情洒西冲爱满满,一瓣心香献知青!《西冲岁月》犹如《夏洛的网》再次让我感受到了情谊的力量!(林积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