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寻迹:山海之间的心灵之旅

陈玉霞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八月的旅顺口,天气多变,时而阴沉,时而晴朗,却丝毫不减这座城市的厚重与魅力。这次旅行以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为主线,穿梭于灯塔、古炮、纪念碑与海风之间,感受这片土地上的岁月沉淀与生命律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顺口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白玉山景区内的古炮台和纪念碑便是最好的见证。站在石制炮台前,抚摸着黑色炮身,仿佛能听见百年前的海浪与炮声。那些静默的火炮、石碑和塔楼,见证了近代中国海防的沧桑。</span></p> <p class="ql-block">‌白玉山塔‌是位于中国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白玉山顶的一座历史建筑,原为日军1907-1909年修建的“表忠塔”,现作为日俄战争遗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高66.8米,登塔可俯瞰旅顺全景。</p> <p class="ql-block">肃亲王府旧址:肃亲王善耆——显赫出身:最后的铁帽子王❉爱新觉罗·善耆(1866—1922),清太宗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后裔,**世袭罔替的肃亲王**(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少年得志:光绪年间任民政部尚书,掌管京师治安,是清末少有的开明贵族,曾支持警政改革、创办新式学堂。 ❉辛亥风云: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他力主镇压,但清廷大势已去。次年,**溥仪退位**,善耆拒绝在退位诏书上签字,成为最顽固的保皇派。 ❉1912年,善耆携家眷逃亡日本占领下的旅顺,住进太阳沟的旧俄式官邸(今肃亲王旧址)。 ❉投靠日本:与日本浪人川岛浪速结拜为兄弟,策划“满蒙独立运动”,企图在东北复辟清朝。 ❉宗社党领袖:组织保皇势力,联络蒙古王公,甚至向日本借款购买军火,但屡屡失败。 ❉他在旅顺的宅邸成为复辟据点,常召集遗老密会,屋内悬挂“还政于清”匾额</p> <p class="ql-block">旅顺博物馆旅顺博物馆成立于1917年(日本殖民时期,初名“关东都督府满蒙物产馆”),1945年苏联接管,1951年由中国政府正式接收并定名。</p> <p class="ql-block">中苏友谊纪念塔中苏友谊纪念塔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博物馆前的广场中心,是中苏两国友好的象征 。1945年苏联对日作战后占领旅顺,1954年赫鲁晓夫决定归还旅顺,国务院批准在此修建纪念建筑。1955年2月23日举行奠基典礼,周恩来撰写奠基碑文,1957年2月14日正式落成 。基座四面刻有天安门和克里姆林宫、鞍钢炼钢高炉、旅顺口风光以及表现农业丰收场景的浮雕。塔身为十二边形,塔身下部雕有高1.2米的象征中苏友谊的群像 。塔顶装饰:塔顶为雪花石雕刻的盛开莲花,顶端镶嵌中苏友谊徽 。</p> <p class="ql-block">旅顺关东军司令部旧址:是近代俄罗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二层半砖石木框架结构建筑,建筑面积2602平方米。1903年建成,初为沙俄关东州陆军炮兵司令部,1906年后为日本关东都督府陆军部,1919年4月12日改为关东军司令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司令部迁至沈阳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沿着海岸线前行,海风轻拂,浪花拍岸。黄渤海分界线处,海水呈现出不同的蓝,仿佛两条巨龙在此交汇。站在“旅顺黄渤海分界线”标志牌前,身后是壮阔的海景,眼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老铁山岬角延伸入海,海浪轻拍岩石,站在“老铁山岬”石碑前,感受着天地之间的辽阔与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一山担两海”‌是对大连旅顺老铁山独特地理特征的概括,指其作为黄海与渤海分界线的自然奇观,兼具地质研究与文化旅游价值。‌‌</p> <p class="ql-block">旅顺火车站中国第一座国际火车站,始建于1900年,是沙俄殖民时期修建的南满铁路终点站,历经俄、日、苏运营阶段,于2014年停运,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坐上了心心念念的轻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