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要冷落了中年

愚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谌容的一部《人到中年》电影,撼动了多少观众的心,尤其是中年观众的心。然而中年往往境况不佳,遭受的多是冷落,或者简直就不为人所记得,不妨信手拈来几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下,无论是乡村小镇还是繁华都市,商店设有“老年人专柜”、“儿童玩具专柜”,挂着“妇女儿童商店”牌匾的专营门市亦不鲜见;在车站、售票厅有“老年人窗口”,候车室有“母子候车处”;在文化界,报刊杂志,泾渭分明,小孩子有《儿童报》之类,年龄稍大一点的则是《少年文艺》等。专为青年男女办的报刊更是俯拾皆是,老年人有《老同志之友》《XX老年》等等。至于电视节目,同样瞄准年龄段群,少年儿童有鞠萍姐姐主持的节目;青年学生尽可在《第二起跑线》一显身手;展示老年人风采的则有沈力女士主持的《夕阳红》等,就是动物们都有自己的“世界”……上述所举并非有什么不妥,如说有遗憾的话,是走遍世上各个角落,似乎唯独没有中年人的栖身之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固然,少儿是祖国的花朵,青年是世界的未来,老年是社会的财富,在物质和精神消费方面,多倾斜他们无可厚非,值得赞扬,只是勿要冷落了中年。细细想来,中年其实是最负重的,他们义不容辞地肩负着赡养老一辈和哺育下一代的历史责任。去到单位是骨干,回到家中是台柱,工作和生活双重重担压在肩上,是人生季节中最忙碌的岁月。他们也需要歇歇脚、喘喘气,轻松一下,享受一下,逛逛属于他们的商店,看看属于他们的书刊和电视节目,闲暇之余拥有自己的一方小小的天地,该不是什么奢望侈想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我又想,比如保健品之类的倾斜老人和小孩,虽无可厚非,只是恐怕并非真在尊老爱幼,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孔方兄也,不过是为动员他们兜里的票子而已矣。且不说那保健品有许多并无什么保健作用,甚至于是假冒伪劣品。就说真能保健,中年就不该保健一下吗?因为商家精明地懂得,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自会竭力尽义务和责任去赡养老的哺育小的,唯独自个儿暂还顾不及“保健”一下。倘若是的话,这世道也太势利了些,而那势利者中,可悲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人自己恰恰正是中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年也需要社会的爱抚,人们(包括中年人) 不要冷落了中年人才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