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109期主持词:</p><p class="ql-block">尊敬的夏莹会长,尊敬的主分享嘉宾,各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蜜友,大家晚上好。欢迎走进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109期,我是主持人彭佩珍,也是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分享会主理人。</p><p class="ql-block">本周精读部分:《奶蜜盐2》第五章p224-227的:《母亲是孩子安全感最核心的来源》。</p><p class="ql-block">自我开读张文质老师的《奶蜜盐》七年,可以说,再看什么书自然而然很容易从中探寻到家庭教育的脉络,诚如张文质老师所言:“因为在所有书里,都涉及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涉及一个人理解力的提升,涉及一个人独特的发现是怎么得来的,这些书总会关联着一些生命的经历,比如你遇到什么、见识了什么、谁影响了你、谁启迪了你等”。由此,张文质老师还在《父母的关键认知》中归纳了三句话——身边有师傅,远方有导师,心中有偶像。</p><p class="ql-block">家庭教育万变不离其宗的理念里,母亲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在婴儿时期,母亲通过与婴儿的互动,帮助其建立“安全基地”。说的就是婴儿从出生后就开始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建立依恋关系,母亲给予婴儿温暖、支持和一致性的养育方式,积极回应婴儿的需求,能与他们建立信任和亲子关系,这种安全依恋是婴儿最理想的状态。当婴儿处于安全依恋状态时,他们能够在母亲离开时经历短暂的焦虑,但当母亲回来时,会迅速寻求安慰,情感迅速恢复,表明他们对母亲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有信任感。尤其母亲的爱让孩子迷恋,特别是幼儿期的男孩,母亲的爱有助于其完成对母亲的依恋,为其心理发展奠定基础。</p><p class="ql-block">记得张文质老师在《奶蜜盐2》中曾这样描述: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家庭,尤其是母亲的意义重大。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是可以做好母亲的。这就是天性。经过对孩子生命孕育的漫长过程,所有的母亲很自然地就有了一种母性的特质,心理上、生理上身体上,包括讨论的话题、关注的问题等,都朝着身为人母的方向进行自我塑造。我们简单地说吧,绝大多数的女性都可以做个好母亲,做不好的是极少数。</p><p class="ql-block">孩子从出生到三岁之前,每天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找妈妈!饿了找妈妈,不舒服了找妈妈,孤独了找妈妈,高兴了找妈妈,不高兴了也找妈妈,随时随地都在找妈妈。所以,如果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不能经常陪在孩子身边,如果孩子总找不到妈妈,孩子就会缺少安全感。</p><p class="ql-block">总之,母亲的情绪状况、身体状况都会对一个儿童的成长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母亲就是一个孩子命运最为重要的保障。</p><p class="ql-block">所以对孩子而言,母亲的存在,就是孩子生命存在最重要的保障,甚至是其精神上最重要的援助。母亲跟孩子的关系就是孩子跟他人的关系的母本。如果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处理不好,这个孩子的成长就会遇到麻烦。</p><p class="ql-block">就母亲跟孩子之间的这种情感关联而言,如果母亲总是积极地、主动地呵护孩子、鼓励孩子、肯定孩子、接纳孩子,这一切实际上就构成了我们经常说的亲子关系中“正常、健康、积极”的依恋关系。如果母亲不是从内心接纳孩子,不是由衷地去呵护、去关爱孩子,那么这个母亲跟孩子之间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母亲不跟孩子生活在一起,母亲总是回避跟孩子有身体的、情感的互动,甚至连亲昵的动作都没有,这样的亲子关系一定会很紧张。</p><p class="ql-block">殊不知,一个孩子从小就能从身体跟心灵的认知上感知到母亲跟他的疏远。还有一些母亲,由于种种原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嫌弃他、漠视他,甚至对孩子有攻击性的言行,这对一个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极其困扰的事,可能他终生都想不明白,终生都会非常矛盾、纠结,甚至这会影响到他跟所有人的关系。 </p><p class="ql-block">好了,刚才我把我读《<span style="font-size:18px;">奶蜜盐2》“母亲是孩子安全感最核心的来源”一文的一点粗浅认识抛砖引玉分享出来。</span></p><p class="ql-block">下面热烈的掌声响起来,欢迎今晚莅临的二位分享嘉宾。</p><p class="ql-block">首先请出第一位出场嘉宾,她就是来自浙江杭州的王飞老师。</p><p class="ql-block">这位王飞老师,小学语文一级老师,高级儿童阅读指导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近期参加了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第九班的培训,表现的非常非常优秀,写的文章也很有深度,郭菲老师十分赞赏她,诚邀她加入奶蜜盐留守儿童父母共读担任分享嘉宾,二话不说就应邀。她对《奶蜜盐》十分推崇,说:三原色里的教育回甘:一本总在等你的生命之书。</p><p class="ql-block">感谢王飞老师精彩分享。他说在读奶蜜盐这本书时,你会无数次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父母甚至祖辈的影子,这样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感体验,让我们对自己成为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教育都充满了热切的希望与期待。我们相信,当我们早早接触到这样的思想,便会尽己所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的童年,为孩子的成长打造坚实的基础。所以这是一本治愈之书,生命之书,智慧之书,它属于需要安慰的万千父母,属于热爱生命的所有人,属于渴望成长的每个人。</p><p class="ql-block">最后压轴出场的嘉宾是我们的孙美霞老师。</p><p class="ql-block">孙美霞(河北张家口)初见孙美霞校长,未见其人已听其声,爽朗的笑声,也特别有亲和力和辨识度。打开她的朋友圈有几条字幕特别令人感动。从普通的乡村教师成为财富流教练,翻转生命,找到使命,全然幸福饱满的绽放。看得出来美霞校长一直都没停止过学习,一直奔走在生命成长的路上。她作为文质教育研究院家庭教育的高级指导师,生命化教育的践行者,宝藏妈妈社群创始人,致力于对话孩子,改善教师生命状态的研究,探索幸福教育的新路径,打造美好教育的生态圈。为此,她曾举办家庭教育讲座60余场,汇集近10万个家庭。这么一位大爱无疆的公益大使、学校校长,对奶蜜盐读书会更是情有独钟,承担着读书会的线上分享会总理人之职,无数主分享嘉宾被她诚邀来赋能,她自己身先士卒,哪里需要就那里,妥妥的金砖之材!今晚她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呢?掌声有请!</p><p class="ql-block">感谢美霞老师精彩分享。“坚持每一天做到的”,简单说来,就是理解坚持的痛苦是普遍存在的,但当我们将短期行动与长期目标绑定,便可以用意义感对抗人性的即时满足倾向。而坚持的本质是用每日微小的行动积累复利效应,实现自我提升和生活改善,构建健康生活的基础习惯,最终实现个人状态的系统性提升。其关键不在于完美执行,而在于持续修正与正向迭代。</p><p class="ql-block">“坚持每一天做到的”,坚持规律作息与运动,坚持健康饮食与自律。在深度阅读与专注力训练上更是卓有成效。别小看每日写作与复盘,撰写1000字以上日记、杂文或复盘笔记,通过文字梳理情绪、深化思考,长期坚持可提升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无需公开,就重在自我对话。再次感恩美霞蜜友精彩的分享!</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父母是否用心教育孩子,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主角、配角还是客串,最初或许只有时间和金钱上的差异,最终却决定了孩子生命质量的差异。”教育孩子没有范本,没有标准,只有用心。”</p><p class="ql-block">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家长教育学》所说:“父亲和母亲是如同教师一样的教育者。他们不亚于教师,是富有智慧的人类创造者。因为孩子的智慧在他还未降生到人间的时候,就从父母的根上伸展出来。”</p><p class="ql-block">每一个奶蜜盐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热辣滚烫鲜活的生命个体。当我们看见、筛选,而后共鸣、触动,意犹未尽,时间就来到我们说再见的时候了!</p><p class="ql-block">亲爱的蜜友,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其中情感缺失和教育引导不足尤为突出。据调查,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表示感到孤独,这种孤独感严重影响其心理健康,也导致留守儿童案件层出不穷。所以守护留守儿童心灵成长的路径主要还是要落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层面上,以构建心理支持体系,强化亲子联结,整合资源精准帮扶。</p><p class="ql-block">所以父母请把孩子带在身边吧,实在不行,也做好远程陪伴,拿起手机每天和孩子视频,听听孩子的声音,看看孩子的气色,你追踪的热切目光,胜过你给孩子的任何物质补偿。孩子的成长黄金期只有几年,来日虽方长,但再多的金钱和物质,怎么弥补得了孩子曾经缺失的爱的陪伴?再次由衷感恩夏校创建的这个平台;感谢肖曦林小嫚孙王菲美霞三位老师精彩分享,也感谢长久以来坚持在群里共读陪伴积极互动的蜜友们,更感谢热心热情一路推动的最美志愿者们。最后,热烈祝贺奶蜜盐读书会留守儿童父母共读群第109期线上分享会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下周五我们再见哦!</p><p class="ql-block">接下来就是颁奖领奖时刻!</p> <p class="ql-block">三原色里的教育回甘:一本总在等你的生命之书</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王飞</p><p class="ql-block">前言:2025年“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第九班、第十班、第十一班于8月5日同时开班。在21天的集训里,将由五位讲师和多位优秀的助教老师带领大家通过深读、精读、读透一本书的方式,从认知改变到行动改变,让每一个父母都能成为专业的教育者,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培养更优秀的孩子。</p><p class="ql-block">今天给大家推荐阅读的文章是第九期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王飞女士,在奶蜜盐共读指导师课程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几百万家庭在共读的家教畅销书是怎么“生出来的”》学习打卡,本节课由文质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晓霞老师主讲。</p><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慢热型的人,从上海参加完第19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研修班回来,脑海中一直在回旋着那三天的时光——我认识的人,听到的那些刷新认知的金句,受到启发我想做的实践。</p><p class="ql-block">昨天约了朋友见面,一起吃饭聊天时,忍不住和他分享起在上海的经历。我想告诉他,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的那些对生命充满热情、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满怀追求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可当他问“那你们都学些什么”的时候,我突然有些语塞——我喜欢张文质老师的书,喜欢听他的讲座,也认同他的教育理念,可真要让我讲出来,却似乎总找不到头绪。 </p><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奶蜜盐》共读指导师的第一课,帮我很好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感谢晓霞老师在第一节课里,详细地让我们知道了这本被几百万家庭共读的家教畅销书是怎么“生”出来的。</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刚出版时,我就买了回来,可几次搬家后,它就不知所踪了。 </p><p class="ql-block">这次在上海,看到《奶蜜盐2》,忍不住再次下手搬回了家。更意外的是,活动当天的拆书环节,张老师还给每人送了一本《奶蜜盐1》,也算弥补了小小的遗憾。</p><p class="ql-block">然而好事多磨,回家后这本书一直放在床头,有事没事我都会随手翻一翻,结果今天要进行共读第一课,再去找它时,掘地三尺竟完全不见踪影。于是,我放弃了寻找。</p><p class="ql-block">有些时候,你和一些书的缘分就是这么奇妙,兜兜转转,总会在某一个特殊的机缘下再次重逢,共读同行。 </p><p class="ql-block">《奶蜜盐》是一本适合不同人、能满足不同需求的书。</p><p class="ql-block">如果你觉得工作忙,3~5天就能读完;如果你觉得自己学历不高,口述书形式的语言表达会帮你减少阅读障碍;如果你希望学了就能用,书中即学即用的方法一定会对家庭教育有所助益;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很难坚持,那就来参加这本书的读书会吧!不管有哪种顾虑,总有一款学习方式适合你。</p><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结束时,晓霞老师留下的问题是:“你眼中的《奶蜜盐》是什么色彩?什么味道的?” 回顾曾经读过的文质老师的书,以及这两天的讲座,我想,《奶蜜盐》在我心中是红黄蓝三原色交织的,是刚出炉面包的味道。 </p><p class="ql-block">从1993年黄克剑老师提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开始,张文质老师便开启了长达30多年的生命化研究与实践。我看到了一个对生命化教育孜孜不倦探索追求的张文质老师,这种追求是浓烈的红色。 </p><p class="ql-block">张老师走过20多个省市,深入上千所中小学,与老师、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交谈。这样的研究实践,广泛且深入地扎根于中国教育的现实土壤,既实现了教育的本土化,又深谙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的问题,绘制出了中国式育儿的解决方案。</p><p class="ql-block">所以在读《奶蜜盐》这本书时,你会无数次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父母甚至祖辈的影子。这样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感体验,让我们对于自己成为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教育,都充满了热切的希望与期待。</p><p class="ql-block">我们相信,当我们早早接触到这样的思想,便会尽己所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的童年,为孩子的成长打造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这个基础的打造,源于一颗追求生命化教育的赤诚之心,它是红色的,热烈、绚烂,充满力量。</p><p class="ql-block">他以“开启智慧,润泽生命”为生命化教育的追求,以“民间立场,草根情怀,田野作业”为行动方式,用丰富的实践与切身的体验,带领读者跟着他的脚步——从反思自己开始,从儿子、父亲的视角出发,去看见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是怎样成长的,他是怎样长成这个样子的,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父母,又为什么会这样教孩子;也让我们去思考,我们的孩子为什么长成这样,将来他会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又将如何培育下一代。</p><p class="ql-block">这样的代际关系溯源三问,让我们在读书时不时停下来思考。这种思考,带着温度,带着深度,也带着治愈的力量,这种力量是蓝色的。</p><p class="ql-block">最后,字里行间穿插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研究理论,以及张老师丰富的案例,让我们洞见内心深处那个真实的自己,从而与过去的自己和解,同时相信自己有力量在未来跟着《奶蜜盐》这本书,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去润泽孩子的生命,成就孩子的未来。 </p><p class="ql-block">就像张老师教育表达中反复出现的那些词语:“润泽生命”“教育是慢的艺术”“想大问题,做小事情”“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孩子是父母最大的事业”“从能够改变的地方开始”……</p><p class="ql-block">这些以生命为基点的语言表达,充满着慈悲、怜悯与关怀。它们是黄色的,是向日葵的颜色,充满着温暖和向阳的力量,让我们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包括自己。</p><p class="ql-block">所以,这是一本治愈之书、生命之书、智慧之书,它属于需要安慰的万千父母,属于热爱生命的所有人,属于渴望成长的每一个人。</p><p class="ql-block">它的味道,像刚出炉的面包,深深吸引着每一个打开它并驻足的人,让每个人在享受的过程中获得营养与能量。 </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真谛,从来不在远方的道理里,而在贴近生命的温度中,在三原色交织的日常里,慢慢熬出回甘。作者介绍王飞第九期奶蜜盐共读指导师,小学语文一级老师,高级儿童阅读指导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欢迎加入“奶蜜盐共读指导师”团队。</p> <p class="ql-block">和孩子一起坚持做每件能做到的</p><p class="ql-block">分享嘉宾:孙美霞</p><p class="ql-block">蜜友们,大家晚上好。马上就要开学了,我不知道整个假期你对你的孩子表现是否满意呢?也不知道大家是在平常如何跟孩子学习管理时间,管理日常的呢。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个话题,是和孩子一起坚持做每件能做到的。</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一天读一本书也是有可能的,可是每天都一本书,是不是都能坚持下来,这是个问号。但是每天坚持读10页书应该是能做到的。也许我们1天读一本书很高效,但长持以往无法坚持的话,就形不成一个好的行为和习惯。那我在这个假期就跟孩子坚持做以下三件事</p><p class="ql-block">我每天和孩子,坚持在晚上的时候读童诗三首。在读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孩子的语言的感知力提升了,读起来自然而然的有了感受和画面。她发现这套书是系列的,要求在她我读完这本还想买下一本叫《》冰小鸭的春天》那我说那你读完了下一本我再给你买。</p><p class="ql-block">一套书有五本,慢慢来,读完一本再买下一本。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比我们平时强迫性的养成孩子读书的习惯的效果要好。</p><p class="ql-block">第二,我还和我的孩子坚持读肯定自己的能量文。为什么有这个习惯呢,是因为在2025年助力姐姐中考和高考的时候,我们每天起来都会给自己打气,也会给姐姐鼓劲儿,就这样坚持每天早上有1分钟的时间来读文稿读,连续三遍,对于文稿的内容早就熟记于心了,顺口就能读出来,所以关键是在固定的时间提醒孩子来完成。</p><p class="ql-block">第三,孩子在微博上早起打卡,因为早起打卡啊,每天打卡成功就会赚得一毛钱,这样会让孩子看见自己坚持的力量和成果,随时间而一直在坚持早起。肉眼看得见的奖励对孩子也是动力</p><p class="ql-block">那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真的有时候短,快,要快速要高效,可是快速和高效的背后往往会带给孩子不好的体验,不好的体验就会让孩子没有办法坚持,甚至没有动力坚持,那么最好的是任务气润物无声的坚持和潜移默化浸润,对于孩子来说是尤为关键的。</p><p class="ql-block">为此我对自己每天锻炼身体也有了一些感悟。以前我每天坚持做瑜伽。带瑜伽一个小时,对于我来说就很难坚持。现在我发现我给自己半个小时的时间,21分钟的时间,不给自己定目标,反而能坚持下来。为了帮助不出自己,我还主动帮助我的嫂子和哥哥和我一起来做运动。因为我们承担了,所以就要做到才能影响他人。这也对于每天能坚持做到的是一个新感悟。也就是适当的让孩子们主动承担些任务和责任,反而对还这么的陈长是一种不足和激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