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资本论》(五)寻找一个助产婆

刘志汉

<p class="ql-block">  马克思撰写的《资本论》是一部研究人类历史命运和前途的书。</p><p class="ql-block"> 在《资本论》的时空中,人们可以寻找到一个助产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什么是暴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拳头相击是人类实施暴力的活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资本论·第七篇》,第819页,北京新华印刷厂,1975年第1次印刷。</span></p> <p class="ql-block">一、暴力源于人的兽性。</p><p class="ql-block"> 关于暴力,中国的老祖宗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p><p class="ql-block"> 中国古代东汉的王充在《论衡·遭虎篇》中说,虎“禀性狂勃,贪叼饥饿,触自来之人,安能不食”,因为“人之筋力,羸弱不适,巧便不如”,无法与老虎相抗衡,所以人“动于山林之中”,往往是“遭虎吞噬之时”。</p><p class="ql-block"> “贪叼饥饿”是说兽性源于动物的自然属性。王充又说“人亦虫也”,即人与动物一样是自然存在物,也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贪叼饥饿”的</span>自然属性。“夫人以刃相贼,犹物以齿角爪牙相触刺也”,“刃”是人类拳头的发展,就是人制造的武器,功能如同动物的齿、角和爪牙,贼就是杀戮,王充认为人的兽性是用武器进行杀戮。</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蜀汉刘备的军师诸葛亮也说“含血之蟲,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共戏,怒则相害;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器,辅以自卫”(1),诸葛亮把王充的“刃”明确为兵革之器。</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span style="font-size:18px;">《诸葛亮集· 治军第九》</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国老祖宗对暴力的认识,与西方恩格斯的学说是相通的。  </p><p class="ql-block"> 恩格斯说根据原始人的遗物来判断,最古老的工具就“是打猎的工具和捕鱼的工具, 前者同时又是武器”(1)。</p><p class="ql-block"> 原始人制造的石刀,因为其有“刃”,所以既是劳动的工具,也是杀戮的兵革之器。人类从制造石刀开始,逐步发明制造的梭标和弓箭,乃至现代战争中的枪、 炮、火箭、导弹、原子弹、氢弹、飞机、军舰、航母、军用卫星航天器等兵革之器,都是王充所说的“刃”,是人类爪牙功能的延伸,是人的兽性的物质载体。</p><p class="ql-block"> 武器的发展只能说明“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基本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也不能摆脱兽性”(2)。</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span style="font-size:18px;">恩格斯《自然辨证法》,第154页,人民出版社,上海东方印刷厂印刷,1971年上海第1次印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恩格斯《反杜林论》,第98页,人民出版社,上海东方印刷厂印刷,1970年上海第8次印刷。</span></p> <p class="ql-block">二、暴力是杀戳与谋略的对立统一。 </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的高明在于他又认为“用兵之道,先定其谋”(1)。因为人是社会存在物和有意识的存在物,会思考问题。</p><p class="ql-block"> 动物对其它生命体实施占有欲时表现为单一杀戮,而人在实现占有欲的同时,还懂得运用分析利敝进退的谋略,这就是人性。</p><p class="ql-block"> 一方面,谋略是人有意识地通过社会力量使用武器,以及利用山川河流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充分发挥自己的爪牙功能, 进行大规模的杀戮,能使自己的兽性发挥到极至。</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 谋略是人有意识地通过讲理、 妥协、军事威慑、经济制裁、 游行示威和言论攻防等手段, 调节和节制手中武器的爪牙功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杀戮,也把自已的人性发挥到极至。</p><p class="ql-block"> 所以,暴力不仅仅是动用兵革之器的杀戮,而是兽性和人性,即杀戮和谋略的对立统一。</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诸葛亮集·治军第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暴力的工具特性。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众所周知,人类的起点是是发明工具进行劳动,以获得充饥的食物。然而在人类发明劳动工具的同时,也发明了语言工具和暴力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斯大林说“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它把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用词和由词组成的句子记载下来,巩固起来,这样就使人类社会中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了”(1),所以人人都会讲话,都可以讲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十分形象地用“助产婆”三个字,点明了暴力的工具特性。就拳头相击是人类实施暴力的活化石而言,也是服务到每一个人的。就如同《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那样,人人都可用拳头打人,人人都会用拳头打人。</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群众印刷厂印刷,1972年2月上海第1次印刷。</p> <p class="ql-block">四、暴力与利用自然资源的关系 。</p><p class="ql-block"> 中国唐朝思想家柳宗说过“荀卿所言, 必将假物以为用也”。“假物”一词源于先秦古籍《荀子·劝学》,荀子说“假于马者, 非利足也,而致干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意思是人之所以凭借马力日行干里,凭借舟船游遍江河湖海,是因为人“善假于物也”, “假物”即人通过相互间的协作,来开发自然资源以维持自己的生存。正因为如此,柳宗元又说“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意思是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人类产生暴力争斗的根源,而且这种争斗永远也不会停止。 </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则更加精准地说“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暴力作为工具,是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社会团集、不同的民族及不同的国家之间,形成了不同的意志后,为了经济利益,以一种意志与另一种意志进行的较量,以战争进行对抗或征服。</p> <p class="ql-block">五、暴力与资本的原始积累。 </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说“货币怎样转化为资本,资本怎样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怎样产生更多的资本”(1),这段话如同为资本的运行画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个圆圈。</span></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圆圈中,“资本积累以剩余价值为前提,剩余价值以资本主义生产为前提,而资本主义生产又以商品生产者握有较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为前提。因此,这整个运动好象是在一个恶性循环中兜圈子,要脱出这个循环,就只有假定在资本主义积累之前有一种'原始'积累,这种积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结果,而是它的起点”(2)。</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是这样描述这个起点的:“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3)。</p><p class="ql-block">注(1)《资本论·第七篇》,第781 页。</p><p class="ql-block"> (2)同上。</p><p class="ql-block"> (3)<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上,第819页。</span></p> <p class="ql-block">  关于“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p><p class="ql-block">‌ 美洲(西印度)金银产地的发现者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1492年,哥伦布在寻找通往亚洲的新航路时,意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它导致了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征服和掠夺,不仅加速提升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的经济和军事优势,还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和全球贸易的发展,加强了欧洲与亚洲、非洲等地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  关于“土著居民的被剿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土著居民的被剿灭,发生在16-19世纪的美洲大陆,欧洲殖民者为了抢夺印第安人部落的土地,当时美国等国家推行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政策,进行了一场残暴的屠杀,</span>导致美洲印第安人的人口骤减。</p> <p class="ql-block">  关于“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p><p class="ql-block"> 哥伦布1492年误将美洲当作印度,导致欧洲将美洲称为“西印度”,真正的亚洲印度及周边称“东印度”,包括印度次大陆区域和马来群岛区域。此后欧洲各国成立与该区域贸易的公司,均冠以“东印度公司”之名。 </p><p class="ql-block"> 16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垄断了亚洲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香料、茶叶等东方商品对欧洲进行的贸易,广泛建立殖民据点,征收税费,</span>巅峰时拥有庞大船队和军队 ,<span style="font-size:18px;">进行殖民扩张。</span>后起的荷兰、英国等国先后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16 02-17 99)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东印度公司(16 00-18 74)</span>打破了这种垄断。 </p> <p class="ql-block">  关于“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近代西方,殖民扩展首先从非洲开始,葡萄牙和西班牙是最早进行殖民活动的国家, 利欲熏心的欧洲殖民者把人数众多、具有热带作物种植技术,又能适应热带劳动的非洲黑人当作猎奴的对象,在抓获后送上一艘艘贩奴船进行贩卖,其野蛮程度如同是吞吃人肉。 </p><p class="ql-block"> 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建立种植园的同时,肆意地屠杀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人数锐减,无法为种植园提供足够的劳动力,于是种植园主开始买进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在种植园劳动,为欧洲奴隶贩子提供广泛的市场。</p> <p class="ql-block">六、暴力与资本的商业战争 </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又说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起点上,“跟踵而来的是欧洲各国以地球为战场而进行的商业战争。这场战争以尼德兰脱离西班牙开始, 在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中具有巨大的规模,并且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继续进行下去,等等”(1)。 </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资本论·第七篇》,第819页。</p> <p class="ql-block">  关于“尼德兰脱离西班牙”。 </p><p class="ql-block"> 尼德兰革命,又称荷兰独立战争,发生于16世纪中叶。具体经过是尼德兰北方七省脱离西班牙统治,于1581年宣布独立,<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span>成立“尼德兰联省共和国”。由于其中的荷兰省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主导地位,这一共和国通常被称为“荷兰共和国”。尼德兰革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早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p> <p class="ql-block">  关于“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p><p class="ql-block"> 1685年,詹姆斯二世得以继承英国王位,但在1688年的资产阶级贵族发动的光荣革命中,被剥夺王位而逃到法国,受到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保护。他的儿子詹姆斯·弗朗西斯·爱德华·斯图亚特和孙子查尔斯·爱德华·斯图亚特还继续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1688年至1746年间,策划大不列颠和爱尔兰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企图</span>恢复詹姆斯的王位。</p><p class="ql-block"> 但这一系列的起义,<span style="font-size:18px;">被执政政府称为詹姆斯党人的叛乱,又称为雅各宾派叛乱</span>或英国继承战争。所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英国的“反雅各宾战争”实质是对雅各宾的复辟运动的镇压,并通过军事胜利、政治整合与经济改革,塑造了英国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雏形。</span></p> <p class="ql-block">  关于“对中国的鸦片战争”。</p><p class="ql-block"> 鸦片战争是1840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等为借口,派出远征军侵华,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p><p class="ql-block"> 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p class="ql-block"> 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七、暴力与资本运行的时空轨迹。 </p><p class="ql-block"> 馬克说“原始积累的不同因素,多少是按时间顺序特别分配在西班牙、 葡萄牙、荷兰、法国和英国”(1)。马克思的这段活,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析了暴力与资本曾经的运行轨迹。</p><p class="ql-block"> 首先,从空间的地理上讲,地球是三山六水一分田‌,准确地讲,海洋覆盖地球表面的比例约为71%。西班牙和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三面环海,是航海探险和殖民扩张的绝佳的出发点‌,也就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其次,从时间的历史上讲,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时代在,亚士利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险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span>哥伦布于1492年10月12日开始探险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于1497年率领船队开辟从欧洲绕过好望角直达印度的航路;麦哲伦于1519年一1521年率领船队首次环航,证明地球是圆的。在这些殖民探险家们取地理大开发伟大成就的同时,对各地许多还处在原始社会的原著民,使用暴力工具进行压服,甚至大屠杀,这也是一段充满血腥掠夺的黑暗历史。</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资本论·第七篇》,第819页,</p> <p class="ql-block">八、暴力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善。 </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还说“这在英国,这些因素在十七世纪末系统地综合为殖民制度、国债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保护关税制度。这些方法一部分是以最残酷的暴力为基础,例如殖民制度就是这样”(1)。</p><p class="ql-block"> 从西班牙和葡萄牙在15世纪起,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起点开始,经过荷兰于1581年宣布独立,在全世界首先完成资本主义的革命;加上法国于1789年7月至1794年7月暴发大革命,产阶级取得完全胜利;到英国于18世纪60年至19世纪40年代,确立了蒸汽动力主导的大工业生产体系,完成工革命,并以此崛起,通过颁发“私掠许可证”,鼓励海盗劫掠西班牙商船获取财富。</p><p class="ql-block"> 在此过程中,殖民者不仅使用暴力工具,画了“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产生更多的资本”的一个圆圈。而且资本主义的殖民制度,也伴随着这个圆圈逐步发展起,其中英国最为完善。</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资本论·第七篇》,第819页。</p> <p class="ql-block">九、暴力与社会发展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说“所有这些方法都利用国家权力,也就是利用集中的有组织的社会暴力,来大力促进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过程, 缩短过渡时间”(1)。</p><p class="ql-block"> 马克思又说“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2)。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无疑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在此过程中,资产阶级政客们熟娴地运用暴力工具,缩短了过渡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所以,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p><p class="ql-block"> 从石刀到现代车床的车刀,是人类劳动工具的发展,是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发展,是生产力。从原始群拳打脚踢到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原子弹,是人类暴力工具的发展,是人类社会争斗能力的发展,是经济力。</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span style="font-size:18px;">《资本论·第七篇》,第819页。</span></p><p class="ql-block">(2)同上,第783页。</p> <p class="ql-block">十、暴力也是美国的助产婆。</p><p class="ql-block"> 17世纪到18世纪初,英、法二国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而对外殖民扩张,英国自1606年起至1733年,在现美国西海岸先后建立起了十三个经济领地地。法国也不甘落后,在西起加拿大的魅北克,南至墨西哥湾,并襄括现美国广阔的中部地区建立了经济领地。</p><p class="ql-block"> 在美国现在的土地上,欧洲殖民者之间一共打了三仗。</p> <p class="ql-block">  第一仗,<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美英法战争</span> 。</p><p class="ql-block"> 1756年至1763 年的北美英法战争,起因是英法双方为了抢夺毛皮和渔业资源而爆发了战争,此战以法国战败被赶出美洲而告终,为美国在北美洲独立建国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第二仗,美国独立战争。 </p><p class="ql-block"> 1775年至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在英国战胜法国后,为了弥补在英法战争中的损失,加重了对十三个英属经济领地的税收,迫使十三个经济领地盟生了独立的念头,开始组建军队,推举华盛顿为总司令,发表《独立宣言》,暴发了反对英国的独立战争,并取得胜利,迫使英国政府于1783年9月3日, 与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在法国凡尔赛宫签订了《巴黎条约》, 承认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此战是美国的立国之战,为美国日后的强盛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第三仗,美国南北战争。 </p><p class="ql-block"> 第三仗是1861年至1865年的南北战争, 此战是美国平定南方叛乱的内战,导火索是为了争夺奴隶劳动力。</p><p class="ql-block"> 美利坚合众国成立以后, 原来十三个经济领地成为十三个州,集中在东部大西洋沿岸。 在美国建国后的七、八十年间, 由于经济迅速发展而带动了西部开发,必然要求变革当时那种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相杂交的社会制度。具体来说,密西西比河以北地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其快速有效的途径是解放黑奴。而密西西比河以南地区的莊园奴隶主们守着现存的奴隶制不肯放手。每当西部新开发一个州,都会围绕着黑奴的问题产生南北之争。</p><p class="ql-block"> 1860 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第十六任总统,有废除黑奴的主张, 引起南方七州不满而宣布独立, 建立美利坚联盟国,引爆了南北战争。此战双方共投入350 万兵力,付出了伤亡105万的代价,以北方胜利告终,巩固了美国的统一政权,为美国建成世界强国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  英法战争把法国挤出北美,独立战争把英国挤出北美,南北战争彻底镇压了内部的分裂势力,这三场战争使美国建立和巩固了由欧洲殖民者执政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而且取得了政治经济上的卓越成就,发展成为世界头号强国。</p><p class="ql-block"> 美国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完全证实了马克思关于“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婆。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的英明论断。</p> <p class="ql-block">  从西班牙和葡萄牙从作资本原始积累的起点,到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都说明劳动力的买卖是资本的质,剩余价值的增加是资本的量。</p><p class="ql-block"> 对于劳动力买卖这个资本的质,马克思有过这样一段描述:“<span style="font-size:18px;">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然而马克思的这段话,是从法国作家奥日埃《论公共信用及其古今史》一书中关于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2)的论述,点化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资本论·第七篇》,第829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同上。</span></p> <p class="ql-block"> 无独有偶,马克思还为此加了注解(2),即《评论家季刊》转載英国经济评论家托·约·登宁在《工联和罢工》中一段论述:即“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 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纹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奴就是证明”。</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资本论·第七篇》,第829页。</p> <p class="ql-block">  奥日埃和登宁的论述,说明除了马克思以处,研究资本的有识之士大有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许多观点,大量地被马克引用进《资本论》中。</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奥日埃的论述仅仅反映了资本的质,那么托·约·登宁的论述既描写了资本“走私和贩奴”劳动力的质,又描写了资本追求利润,即追求剩余价值的量。资本这种质与量的运动,使得就是资产阶级政客利用手中的暴力工具,在全世界制造或鼓励“动乱和纷争”。</p><p class="ql-block"> 资本一旦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就会肆无忌惮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就象一个无底洞,把全世界的剩余劳吸纳进去,从地理位置来看,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再是荷兰和法国,接着是英国,最后在美国达到顶峰。这些国家,至今还是最富裕的国家,都是利用暴力工具吸纳全世界剩余劳动最多的国家。当今美国的现状,足以说明一切。</p> <p class="ql-block">  助产婆是人类劳动力再生产的产物,是人类生命繁衍的工具。马克思用助产婆比喻暴力是人类社会争斗的工具。</p><p class="ql-block"> 恩格斯则明确地论述了暴力的工具特性,他说一方面暴力作为工具“仅仅保护剥削,但是并不引起剥削”(1),另一方面“暴力在历史中还起着另一种作用,革命的作用;暴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是社会运动借以为自己开辟道路并摧毁僵化的垂死的政治形式的工具”(2)。</p><p class="ql-block"> 阅读《资本论》,人们能很高兴地拜会到这位助产婆!</p><p class="ql-block">注:</p><p class="ql-block">(1)恩格斯《反杜林论》,第150页,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东方印刷厂印刷,1971年上海第8次印刷。</p><p class="ql-block">(2)同上,第181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