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来六盘水避暑已经四天了,我们订的这家民宿明天就到期了。接下来这间房子也被订出去了,如果继续留在六盘水,就要再寻找其他的房子。另外,过两天这里有马拉松比赛,订民宿及酒店也会比较紧张。</p><p class="ql-block">是继续留在这里,还是去其他城市?是做高铁还是包车?一系列问题让我们很纠结。</p><p class="ql-block">最后大家决定,明天出发,先去兴义的玉皇顶,然后再去兴义的万峰林。</p><p class="ql-block">路程较远,考虑包车会比较方便,于是我们试探性的联系了从机场送我们到这的司机师傅,没想到师傅非常热情,一再表示没问题。甚至,多次表示,明天要免费带我们去玩一个景点,以表达他强烈的接单意愿。</p>  月照养生谷  <p class="ql-block">为了让司机师傅安心,我们就答应了他的安排。</p><p class="ql-block">早餐过后,我们在路边等着师傅的车,当车停到面前时,我们都惊讶了,很难相信这是我们曾经坐过的那辆车,车子很新外表清洗的很干净。</p><p class="ql-block">当我们坐上车与他聊天才知道,这是一辆只开了三年的新车,而且是配置相当不错的电动车,只是师傅平时不太注意车辆的卫生和清洁。</p><p class="ql-block">师傅载着我们穿过市区,行驶了大约20公里左右,便来到了月照养生谷。</p>  <p class="ql-block">眼前是连绵不断的山峰,在云雾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若隐若现,林立的峭壁是错落有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再看这些郁郁葱葱的</span>树木,倔强的生长在峭壁的边缘上和缝隙中,仿佛给这壁立的石峰镶嵌了一层层绿色的框边,独具特色,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它很美,像刻在绝壁上的十里画廊,又像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川画卷。</p>  <p class="ql-block">穿过隧道,就是养生谷的村落了。</p><p class="ql-block">据说,养生谷这里常年恒温在20度左右,非常静谧,也非常适合宜居。因此,被称为最具休闲养生的田园之所。</p><p class="ql-block">这里不仅是一个养心、养身的世外桃源,也是游客们逃离都市喧嚣的隐居之地。</p><p class="ql-block">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只是在车上观景,没有深入养生谷游览,便离开去水城古镇了。</p>  水城古镇  <p class="ql-block">我们不想占用师傅过多的时间,只是让他送到古镇门前,便让他回去了。</p><p class="ql-block">分别时我们要给他结账,师傅坚决不收,并表示,说好免费的就不要钱。</p><p class="ql-block">真的太真诚了!</p><p class="ql-block">当然,我们也和他约定了明天的长途行程,也在整体包车结束时,将这段行程的帐一并结清了,我们不可能让师傅的服务免费的。</p>  <p class="ql-block">水城古镇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的繁华地段,始建于雍正十年,迄今为止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了。</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整个古镇,被环城的河水环绕,整体形态犹如一片巨大的荷叶,浮在水面上,所以又被人们称之为“荷城”。</span></p><p class="ql-block">随着六盘水城市的发展,钟山区政府为了打造旅游景点,因地制宜,将水城特区重新规划建设,并命名为“水城古镇”。</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重建后的古镇,但依然延续着清代建筑的风貌,严整的布局,厚重质朴的气质和风格。</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古镇,或许已经褪去了历史的风霜与沧桑,也没有了昔日的喧嚣与浮华。然而却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古镇,是一个充满全新活力的古镇。</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青石板路前行,在充满古韵的街巷中穿梭,在古朴的建筑前留影,在独特的小馆里歇息。</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感受着古镇的宁静与祥和,感受着它的多元化氛围,感受着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感受着充满活力的水城古镇。</p>  <p class="ql-block">在古镇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那就是三线建设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走进博物馆时,眼前的场景,瞬间将我们拉回到那个年代。</p><p class="ql-block">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数十万的建设者们响应毛主席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从全国各地奔赴到这片大山深处。</p><p class="ql-block">他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来到这深山峡谷、大漠荒野,用他们的血汗和生命,建起了众多的企事业单位,用他们的力量和双手,筑起了六盘水的工业基石。</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陈列着建设者们曾经使用过的,泛黄的工票、锈迹斑斑的工具、以及他们工作时的微缩场景。每一件展品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都是建设者们心血的写照。</p><p class="ql-block">此情此景,让我们心生敬意,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他们身兼使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奉献了青春与汗水,甚至于生命,为三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书写了最辉煌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在这荒山野岭的大山里,生活艰苦,环境简陋,但他们就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span></p><p class="ql-block">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无限可能,诠释了三线精神。“不出煤不回家,不想爹不想妈”!</p>  <p class="ql-block">这些三线建设者们,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竖起了一根根的电线杆、修建了一条条的铁路、公路,盖起了一排排的“干打垒”民房,建设了一家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的一处,还矗立着彭德怀元帅指挥“三线”建设的雕塑,形象生动的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为国家建设亲临指挥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摆放的,老式的蒸汽机火车头和130大卡车,当年就是靠它们将挖出的煤矿,运输到了祖国各地。</p><p class="ql-block">从“挖煤”到“挖景”,从工业重镇到旅游新城,如今的六盘水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已经完成了华丽的转身。</p>  <p class="ql-block">古镇里有很多咖啡馆,酒吧,餐馆,其中有一个百年烙锅店吸引了我们的目光。</p><p class="ql-block">据说,这家烙锅店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各大媒体争先报道和推广的一个店面。</p><p class="ql-block">它是凉都的一绝,也是六盘水的一张名片。</p><p class="ql-block">那热气腾腾的烙锅,承载着当地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民俗风情,让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凉都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烙锅是一个中间高边缘低,<span style="font-size:18px;">类似于饼铛一样的大圆锅。</span>将所有食材放入锅内,撒上油,像烙饼一样烙熟,然后沾着当地的特色料汁食用。</p><p class="ql-block">店铺里面的客人们都吃的津津有味,但我们北方人有些不习惯,由于天气热又围着火炉,烙起来又慢又热,还要不停的翻腾着锅里的食材,很费劲。而且,也不太喜欢那个沾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食习惯也是各有不同吧。</p>  <p class="ql-block">荷城很美!荷城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