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少数民族县澜沧-彩云之南之三

Parke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澜沧是我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这里还有汉族、佤族、哈尼族、傣族等20多个民族。拉祜族先民属于古代氐羌族群的一支,原居住于青藏高原东部,今四川、甘肃一带,后逐渐南迁至云南。拉祜族目前中国50万,在缅甸,泰国,老挝也有拉祜族,名字不同。<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拉祜族擅长歌舞,如芦笙舞、摆舞。《快乐拉祜》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拉祜族民歌,老达保景区酒井乡勐根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芦笙舞》保护传承基地,因创作《快乐拉祜》等近300首民族歌曲而闻名。老达保村民曾多次在央视等舞台表演。<br>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翁基古寨是景迈山上的布朗族千年古村落,布朗族认为人类起源于葫芦,与佤族的创世神话相似。属于南亚语系民族,与东南亚柬埔寨的高棉人、缅的甸孟族有远缘关系。目前布朗族大约有12万人。布朗三弦、象脚鼓等乐器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佤族创世史诗中的“司岗”意为山洞或葫芦,讲述人类诞生故事。西盟龙摩爷圣地,供奉3000多个牛头骨的神秘山谷。据说直到1957年佤族还是用人头祭祀,后改为牛头祭祀,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直过民族。佤族单弦乐器的独弦琴音色古朴。佤族跳木鼓舞,甩发舞,展现野性美。佤族大约有40万人,缅甸有更多佤族,即我们称呼的佤邦。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傣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及东南亚重要的民族之一。傣族源于百越,傣族中的景,勐,曼分别代表城,地,村。西双版纳、德宏、普洱、临沧等地,人口约130万。葫芦丝,孔雀舞,建筑顶部都有半圆形叉子饰件,代表牛角。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普洱茶为国人广为熟知,产地是澜沧江穿越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地区两岸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与比起高的乔木、低的蕨类等共生的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生产的茶。澜沧景迈山是普洱茶的核心产区,以其千年万亩古茶园及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布朗族与傣族共居地。穿行在参天古茶树间,感受“林中有茶,茶中有寨”的生态奇观,可以观赏到世界可能独有的蜂王树。这里人们以茶为生。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高山密林,交通不便,刚刚脱贫,加上有些文化落后因素,缺父少母或双缺的孩子比留守儿童还要多。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教育水平也相当低。乡村振兴还是路慢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