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 称:感悟风雨 美篇号:44176571 <p class="ql-block"> 八月中旬的西北,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却依然保留着高原特有的澄澈天光。车轮碾过高原路面的声响,在空旷的戈壁中回荡了近五个小时。400 多公里的路程里,视线所及之处尽是荒滩与雅丹地貌,偶尔掠过几只展翅的鹰,反倒更显天地辽阔与人类渺小。手机信号早在百公里前就消失殆尽,窗外的景色却仿佛被按下了重复键,土黄色的戈壁与灰黑色的岩石交替出现,连风都带着一股干燥的荒凉气息。同行的朋友起初还在兴致勃勃地拍照,后来也渐渐靠在座椅上,望着窗外沉默 —— 在这样极致的空旷里,连交谈都显得多余。</p> 就在我们快要被这无边无际的荒凉吞噬时,远处地平线突然冒出一片规整的水泥地。起初以为是戈壁上的海市蜃楼,直到汽车逐渐靠近,连片的车辆与醒目的 “黑独山景区停车场” 标识牌映入眼帘,我们才猛然回过神:原来已经到了目的地。停车场的规模远超预期,很多辆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大巴和小汽车整齐停放,穿着冲锋衣的游客背着相机来回走动,热闹的气息瞬间驱散了无人区带来的孤寂。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在这片荒芜之地的深处,竟藏着这样一处 “热闹据点”? 在停车场旁的游客中心简单休整后,我们按照提示购买了摆渡车车票。上车前,穿蓝色工作服的景区工作人员反复叮嘱:“黑独山属于脆弱的高原生态保护区,所有游客必须乘坐摆渡车进入核心区域,严禁私自开车或徒步穿越。” 待游客坐满,随车导游 —— 一位皮肤黝黑、笑容爽朗的本地青海姑娘,又拿着扩音喇叭再次强调:“一会儿到了景区,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要随意踩踏黑独山的山体。这些黑色岩石下的土层很薄,一旦遭到破坏,几十年都恢复不了。” 她的语气严肃却温和,让原本有些兴奋的我们,瞬间多了几分对这片土地的敬畏。 摆渡车沿着蜿蜒的土路行驶了约 30 分钟,起初窗外还是低矮的戈壁植被,渐渐的,视线里出现了零星的黑色岩石。又往前开了一段,眼前的景象突然变得壮阔起来 —— 成片的黑色山体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荒原上,像是被上帝打翻的墨砚,在土黄色的戈壁上晕染出一片暗黑秘境。导游适时介绍:“黑独山的黑色岩石,是因为山体中含有大量的铁、锰等矿物质,经过长期的风化和氧化,才形成了这种独特的黑灰色外观。这里也是《九层妖塔》《西风烈》等电影的取景地,很多游客都是冲着‘西北魔界’的名号来的。” 车停稳后,我们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远看黑独山,山体线条凌厉而粗犷,黑色的岩石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金属光泽,与远处的荒山、蓝天形成鲜明对比,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走近了看,才发现岩石表面并非光滑平整,而是布满了深浅不一的纹路,有的像流水冲刷的痕迹,有的像龟裂的土地,用手轻轻触摸,能感受到岩石的冰凉与粗糙,仿佛触摸到了亿万年地质变迁的时光。同行的摄影爱好者老张,立刻举起相机蹲在地上,镜头对准了一块嵌在黑色岩石中的白色石英石,嘴里不停念叨:“这对比太强烈了,随便一拍都是大片!” 沿着景区修建的木栈道,我们开始往近处的山头攀爬。木栈道由防腐木铺设而成,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小小的观景平台,既方便游客登高望远,又最大程度减少了对山体的破坏。起初我还走得很快,想早点登上山顶俯瞰全景,可爬了不到 100 米,就开始觉得呼吸有些急促 —— 这里的海拔超过 3000 米,虽然不算极高,但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原的人来说,还是容易出现高原反应。同行的阿姨脸色有些发白,扶着栈道旁的护栏停下脚步:“不行,得慢慢走,不然头晕得厉害。” 我也放慢了脚步,调整着呼吸,一步一步稳稳地往上走。 终于登上山头时,风变得更大了,吹得头发在脸上乱舞,却丝毫影响不了眼前的震撼。站在山顶远望,成片的黑色山体绵延向远方,像是一片黑色的海洋,而我们所在的山头,就是这片 “海洋” 中的一座小岛。天空格外澄澈,蓝得没有一丝云彩,远处的祁连山脉山顶清晰可见,黑色的山、蓝色的天、黄色的戈壁,构成了一幅色彩饱和度极高的画面,让人忍不住张开双臂,想要将这无边的壮阔拥入怀中。我拿出手机,想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却发现这里依然没有信号 —— 或许,这片土地就是用这样的方式,让人们放下电子设备,专心感受自然的馈赠。 在山顶停留了约一个小时,我们才恋恋不舍地沿着木栈道下山。回到摆渡车停靠点时,不少游客都和我们一样,脸上带着意犹未尽的神情,嘴里讨论着刚才看到的美景。一位来自上海的大姐说:“这辈子第一次见这样的山,黑色的岩石配着蓝天,太震撼了,好像是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下次我一定要带家人再来。” 再次回到停车场时,就在我们准备上车离开时,一阵欢快的蒙古族音乐突然响起。循声望去,只见停车场中央的空地上,几位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年轻人正在跳舞 —— 姑娘们穿着宝蓝色的蒙古袍,裙摆上绣着精美的云纹,随着舞步轻轻飘动;小伙子们穿着褐色的蒙古袍,腰间系着宽大的腰带,动作刚劲有力。他们的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舞姿舒展而灵动,每一个转身、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草原儿女的豪迈与洒脱。“这是我们景区为远方的客人准备的欢迎舞,也是告别舞。” 刚才的随车导游走过来笑着说,“这些年轻人都是黑独山附近牧场的蒙古族老乡,每到旅游旺季,他们都会来这里表演,希望能用传统的方式,让大家记住这片土地。” 我们停下脚步,站在一旁静静观看,有的游客还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拍手。。 车子缓缓驶离停车场,再次进入无人区时。壮阔的黑色山体、蜿蜒的木栈道、热情的蒙古族舞蹈、醇香的酥油茶…… 这片藏在无人区深处的暗黑秘境,不仅用极致的美景震撼了我们的视觉,更用淳朴的人文温暖了我们的心灵。或许,旅行的意义就在于此 —— 穿越荒凉,邂逅惊喜,在陌生的土地上,遇见不一样的风景与感动。而黑独山的故事,将会成为我记忆中最独特的一页,永远闪耀着暗黑与光明交织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