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人这一辈子,难免会遭遇挫折,面临困境,经历风雨,实属平常。与其在困境中哀怨嗟叹,在挫折里自怨自艾,不如豁达一些,开朗一点,坦然接受。</p><p class="ql-block">著名诗人纪伯伦说:“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容,是一种胸怀,容,也是一种境界。为人处世,只有多接纳,多体谅,多宽容,才能展现个人魅力,才能拥抱美好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容:谅</p><p class="ql-block">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一定是能够掌控自己情绪,拥有平和心境的人。很多人,目光短浅,心胸狭窄,所以总是在琐碎之事上纠缠不休,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过了多少美好的风景。其实,最好的心态,最有益的心态,就是懂得理解他人,懂得换位思考,懂得体谅他人的难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就是不愿意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不愿意放下自己的偏见,所以总是固执己见,越来越自我,越来越封闭。这样的人,哪怕面对他人真诚的解释,他们也是不愿意接受的,不愿意相信的,反而越来越固执,越来越偏激。</p><p class="ql-block">有句谚语说得好:“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人际交往也好,个人修养也罢,如果总是自我中心,不懂体谅,从不肯换位思考,人是很难获得他人的真心和尊重的。只有在相互理解当中,在体谅当中,温暖他人,最终才能够收获真挚的情谊,才能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和有意义。当一个人学会了体谅,那他便能拥有更多的温暖和善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p><p class="ql-block">容:恕</p><p class="ql-block">人最难跨越的关卡,往往是自己内心的执念。例如,面对他人无意的过错,面对生活中的小摩擦,有些人就是无法释怀,甚至长时间耿耿于怀,只因为那一点点的不顺心,自己就陷入了怨恨的泥沼。其实,这样的情况,我们实在无需纠结,也不应执着。而且,一旦执着于此,甚至让怨恨生根发芽,反而是给自己戴上了沉重的枷锁。</p><p class="ql-block">《增广贤文》里讲:“退一步雨过天晴,忍一时风平浪静。”与其对他人的失误紧抓不放,不如与自己的狭隘斗争,因为和别人无休止地计较,最终只会消耗精力,还让自己满心疲惫。与自己的狭隘斗争,其实就是不断地开阔自己的心胸,调整自己的心态,修炼自己的性情,提升自己的修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正有格局的人,一定是能够原谅他人的,面对他人的无心之失,面对一些小的冒犯,自己能够保持足够的冷静、平和,甚至是以德报怨。《格言联璧》里写道:“能容小人,是大人;能培薄德,是厚德。”为人处世,不要因为一点小摩擦就剑拔弩张,更不要因为一时的委屈就睚眦必报。学会宽容一些,保持平和,做到宽恕,很多矛盾,一笑置之,反倒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涵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p><p class="ql-block">容:悯</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理解,被关爱,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期待他人的理解和关爱,而自己却不愿意付出,那这种期待往往是难以实现的。</p><p class="ql-block">所以,一个人要想收获温暖,或者说拥有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学会主动去理解他人,去关爱他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够拥有更多的可能过上一种充满爱的生活。显然,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令人喜爱的人,前提是一定要拥有悲悯之心,甚至是长期需要践行的。</p><p class="ql-block">剧作家莎士比亚说:“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拥有悲悯之心,能够容纳他人的困苦,才能够传递温暖,才有幸福之源。然后,整个人的心灵变得越加纯净,情感更为真挚,整个人的境界也足够高尚。</p><p class="ql-block">人生之路,漫长且曲折,充满了未知与变数。学会容纳,以谅处世,以恕待人,以悯爱人,我们便能在这喧嚣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收获真挚的情谊和美好的人生。</p><p class="ql-block">END图 I 更多精选文章 请关注“致君言”文 I 致君言 期待与您交流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