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名邦 印象绥德

藏蓝银徽

<p class="ql-block">在绥德,有条诗中的河,叫无定河;在绥德,有群勤劳朴实的人,叫绥德人;在绥德,有一碗豪气干云的面,叫羊肉面;在绥德,有位英雄,叫韩世忠;在绥德,有一座山,相传后羿曾在上面射日,叫疏属山;在绥德……</p> <p class="ql-block">前不久去了趟绥德,这座藏在黄土高坡上的小城,硬是给了我满当当的惊喜。走在街头巷尾,岁月的痕迹随处可触——作为陕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的古老传说和历史故事,仿佛俯身就能拾起。</p> <p class="ql-block">绥德的名字取自“绥民以德”,自金正大三年建城起,便注定不寻常。扶苏、蒙恬曾在此留下深深足迹,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的传世故事也发源于此,历史的厚重感早已融入城池肌理。它也是陕北革命老区,曾是中央红军在陕北的主要根据地,更一度作为陕北的政治、经济、文化枢纽,赢得“上郡古邑”“秦汉名邦”“天下名州”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交通的脉络更突显这座小城的不凡。地处陕北榆林市东南部的绥德县,秦朝时太子扶苏在此监军,亲手督建的“秦直道”穿城而过;如今,“太中银”铁路与“包西”铁路在此交汇,枢纽大动脉地位远超陕北的榆林、延安二个中心城市,“陕北旱码头”的名号果然名不虚传。</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惊叹的还是绥德的石雕。街头巷尾的石狮子,或是店铺里的石雕工艺品,无一不彰显着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那些石狮子,有的憨态可掬像个顽童,有的威风凛凛似镇宅神兽,每一尊都像被注入了灵魂。感慨锤子与凿子的每一次碰撞,都像是在诉说这份传统技艺的传承力量,让人打心底里佩服。</p> <p class="ql-block">穿城而过的无定河,流淌了千年仍不知疲倦。河水潺潺,像根无形的线,一头系着小城的烟火,一头牵着在外的游子。都说这里是黄土高坡,可眼前的山却没有想象中沟壑纵横的粗犷,反倒多了几分圆润柔和。山上植被茂盛得很,四季常青;据说到了春天,各色花朵热热闹闹地开满山坡,姹紫嫣红的,倒有几分南方春天的温婉,让人恍惚间忘了身处陕北。</p> <p class="ql-block">绥德人的性子,就像这里的山一样实在。人口不多,人均收入不算高,可大伙儿说话嗓门亮,待人却热络真诚。走在街上,家家户户飘出的烟火气里,不是羊杂碎的鲜香,就是黑粉的清爽。在这里,我试过喝拿铁不加糖,却总觉得油漩里少不得夹块猪头肉才够味;大夏天里,路边摊的“冰镇黄酒”更是绝配——保温桶里浮着层薄冰,舀上一杯咕咚灌下肚,满身的油腻暑气瞬间消散。难怪有人说,在这座没什么压力的小城里,愁绪少见,倒是容易被美食喂得心宽体胖。</p> <p class="ql-block">太阳一落山,绥德的热闹才真正开场。各大广场上,锣鼓点“咚咚锵”地骤然响起,震得黄土仿佛都在微微发颤。婆姨汉子们闻声而动,甩开彩扇扭起秧歌,脚步轻快,笑容灿烂,那份欢快热烈的劲儿,和南方某些舞蹈的灵动倒有几分异曲同工之妙。看着他们尽情舒展的模样,连带着自己的心情也跟着明朗起来。</p> <p class="ql-block">绥德,这座黄土高坡上既古老又年轻的小城,藏着道不尽的魅力。它有历史沉淀的厚重,也有艺术流淌的灵动,还有美食勾人的诱惑,更有自然馈赠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无定河波光潋滟,映照着风华正茂的绥德。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始终散发着璀璨的文化气息。若你亲身踏足,定会如我一般,深深爱上这里。</p> <p class="ql-block">后记:绥德处于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的黄河中游地区,历史悠久,建置较早,秦朝建立后设为上郡,素有“天下名州”之美誉。在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新石器时代的李广寨遗址,到疏属山的秦扶苏墓;从出土了闻名遐迩的汉画像石的汉墓群,再到南宋名将韩世忠的蕲王庙,几千年来的黄土文明与独特的边塞文化,在绥德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