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北,望安山上下,是云霄一中仰天地精华、汲山川灵秀的宝地,继往开来、生生不息的校园。(1994年拍摄) 云霄一中的前身于1907年创办,初期名为“云霄县官立两等小学堂”,1926年更名为“云霄县立初级中学”。1944年由五县(云霄、漳浦、平和、诏安、东山)共同出资创办“省立云霄高级中学”。 1953年“省立云霄高级中学”与“县立云霄初级中学”合并为“福建云霄中学”,1958年正式定名为“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学”。当今云霄一中的建校时间是从1926年算起,到2026年,就是建校100年,不言而喻,这是个承前启后的重要纪念节点。 <p class="ql-block"> 不同年代的几种一中校徽,见证了历史时期的变迁、校园的晴雨寒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p><p class="ql-block"> 左上:50年代的学生校徽(布质);左下:60年代的教师校徽(铜质);</p><p class="ql-block"> 右上:60年代的学生校徽(铜质);右下:70年代的学生校徽(软塑)。</p> 2025年5月4日上午,云霄一中召开2025年校友座谈会暨百年校庆筹备交流会。历任校长、历届校友代表齐聚一堂,共商百年校庆筹备大计。<br> 云霄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高进金向与会校友介绍了近年来学校的发展状况及百年校庆筹备的工作思路,呼吁各位校友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宣传校庆、参与筹备。 <p class="ql-block"> 云霄一中校友会第四届理事会秘书长苏龙成回顾了近年来校友会的工作情况,希望校友们推荐、提供著名校友信息及在母校学习时的旧资料等,以便充实校史馆、完善校友信息库。</p> 与会校友围绕校庆主题、活动形式,提出了各种建设性意见,表示将尽其所能,全力支持母校办好百年庆典活动。 高中1988届校友代表方成江代表第四届校友会宣读倡议书,指出,百年校庆不仅是对校史的回顾,也是重塑辉煌的良机。要将百年校庆办成一场有特色、有文化、有温度、有内涵的盛会,促进学校创新发展。<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座谈会图文内容,摘要自一中办公室的会况简报】 </div> (进入新世纪的云城一隅——迎宾门。) 从1929年7月初中第一组毕业(即初中毕业第一届)算起,近百年来,云霄一中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图示1940年代(1946年)县立初中毕业证书(不完整,上方原有两面交叉的民国旗子,被裁掉了),其落款既有学校大印也有校长签名、私章。 1950年代(1956年)高中毕业证书,同样是盖学校公章,加校长签名、钤印。原国家城建部住宅建设专家高拯是云霄一中杰出校友之一,生前曾任云霄一中北京校友会会长。 1960年代前六年中学毕业证的格式与50年代大同小异,变化在竖排改横排,繁体字改简体字(估计1958年就更换了)。此图借用1964年平和四中的初中毕业证书,云霄一中的毕业证书格式应该是一致的。 <p class="ql-block"> 到1966年,由于文革开始,时势急遽变化,1966届中小学毕业生都未颁发毕业证书。66届高中毕业生直到1968年底才补领毕业证书。这时中学毕业证不但简化还“革命化”,跟小学毕业证同样改变了格式,未贴个人照;盖的不是学校公章,更没有校长签名盖章,而是由主管单位(镇革委会)盖公章。</p> 1970年代(1972年)初中毕业证书。沿用“文革式”简易格式,远不如50年代格式气派、美观。 1980年代(1981年)高中毕业证书。格式与70年代差不多,但落款由盖公章恢复为校长签名,是一个明显变化。 <p class="ql-block"> 一张高中1957届学生的老照片,在希望的田野上,衣装朴素甚至土气,还都打赤脚,但精神饱满,胸怀理想。其中唯一的女同学林红叶(前左1)后成为一中优秀的数学教师。</p> 50年代末(1959年2月)的一中学生会执委在西面大榕树畔留影。应该包括初中、高中生,其发型、服装如今看着显老气、呆板,当年却是有文化青年的时代特征。<div> 第二排右5是时任政治教员(后任校党支部副书记兼副校长)张福和,右6是时任校教务处代主任方文兴老师,右7是时任语文教师(后任校政治处主任)张金春。</div> <p class="ql-block"> 1963年7月,操场边上,平房教室前的初三(2)班毕业合影,充满朴实本色、昂扬向上的时代感。</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保存完好、能够一一对号入座的一中60年代师生旧照,有一定的校史资料价值。原照收存者郭国栋提供全体名单如下(左起):</p> <p class="ql-block"> 第三排:</p><p class="ql-block"> 郭国栋、董基本、张裕南、梁定火、郭顺忠、罗顺德、林清乐、朱龙昌、朱其万、沈振民、高唯农、张长益、张紫生、方建发、张缓邦、沈鸿扬、林瑞仲</p><p class="ql-block"> 第二排:</p><p class="ql-block"> 沈国昌、方荣俊、曾仁甲、张金灿、方国平、方少林、林友光、郭伟奇、许金盛、吕全贵、郑国荣、张益恭、吴永定、朱金茂</p><p class="ql-block"> 第一排:</p><p class="ql-block"> 陈丽丹、李丽莹、张若茵、方金发(校人事干部)、吴成义(语文教师)、方进喜(校总务主任)、蔡文芳(校团委书记)、陈亿(副校长)、张福和(一中党支部书记兼副校长)、方文兴(校教务主任)、何振城(政治教师)、吴成志(班主任)、方玉珠、陈胜凤、谢彩芳</p> <p class="ql-block"> 1965年7月,朝阳楼前的一张初中毕业班合影,距今整整一甲子,60年弹指一挥间,连朝阳楼都新陈代谢了。</p><p class="ql-block"> 合影中有时任一中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黄建金(倒数第3排左3)、校教务主任方文兴(倒数第3排左4),还有林建成、吴成志、许景腾等几位中青年老师。</p> 1976年6月,初中76届(1班)毕业照,师生以朝阳楼为背景合影。第二排老师(左起)为:林锦晴(生物)、陈淑珍(语文)、游文锦(体育)、方定(语文)、方文兴(校教务主任)、李金城(英语)、方登祥(数学)、施毅生(政治)、沈子权(化学)、XXX(未详)。<div> 1976年是个特别的年份,既是一中建校50年,也是十年文革结束之年。此后,一中重新焕发活力,乘势而上,各方面不断出现新气象、新变化、新发展、新成果。</div> <p class="ql-block"> 1984年2月,一中组织学生开展“读书演讲比赛”,大操场三面密密麻麻围满学生听众。大榕树下设主席台、演讲台,后排坐着亲临现场的时任校领导和教师,显出格外重视。</p><p class="ql-block"> 右起:朱全春(校政治处主任)、徐碧桐(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朱锡尔(副校长)、吴启彬(语文教师)、张福和(校副书记兼副校长)。(高中00届蓝志文供图)</p> 百年校庆,百年盛事。记得上一次隆重的校庆,是1994年11月举办68周年校庆活动。不知道为什么不早不晚,选择68周年举行纪念,而不是按通常惯例在65周年或70周年。但那年恰逢高中74届毕业20周年,更是文革后云霄一中第一次大张旗鼓举办校庆。隆重的纪念活动激起广大校友热烈反响,留下至今难忘的印象,是一次很成功的校庆纪念活动。 当时为办好68周年校庆,一中上下全力以赴,做了大量筹备事务,谋划了好几件重要事项。1994年,云霄一中举行68周年校庆筹备会议。中为朱锡尔校长,左一为吴士麟老师。 1997年11月9日,一中校友会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吴士麟老师在会上通报《云霄一中记事》编写情况。 <p class="ql-block"> 至今仍很感念吴士麟老师。他没教过高中74届,我与他不很熟悉,仅属一面之交,然而,他在百忙中,一次次亲手给我邮寄筹备纪念活动的相关资讯如每期《校庆通讯》,发来邀请函,最后寄赠重要成果。如这本《云霄一中记事》(他可不止寄给我一个,很多外地的老校友都是他亲手寄出),记载的校史、教职员工变迁很有检索、核对、提示、认证的实用性。</p> 吴老师那年寄来的新编《校友录》,涵盖了一中初中、高中历届校友的名录,迄今仍是直接查找、核对认识的或不认识的历届校友的可靠渠道。 《68周年校庆纪念册》也是吴老师寄赠的。虽然当时编辑、印制条件相对简陋,但这册彩印纪念册仍算精致,凝聚编辑者的心血,留下一批宝贵的影像,如今也是历史资料了。 当时大会精心制作了纪念徽章分赠到会的校友。高中68届校友游源泉至今犹保存着一枚。 据高中66届校友(后任一中数学教师)郭国栋回忆,这枚纪念徽章由当时的美术教师周先英设计。他描绘了两种图稿提交组委会讨论,最后采用了其中一种图案。(图为1962年2月,云霄县文化局颁给周先英春节参展作品水彩画《晚归》的创作奖奖状。) <p class="ql-block"> 别看这枚圆形纪念章(下右)不过1分硬币大小,但分寸之间颇见巧妙构思,设计简约含蓄而形色搭配醒目。鲜红底色喜气浓浓,代表68周年的6与8 的阿拉伯数字叠加组合,有点像宝葫芦,又有点像太极图,下端内里那圈好似日月相交,是否含有“日新月异”“不舍日夜”的隽永蕴意?</p><p class="ql-block"> 矩型纪念章(下左)或许也出自周老师设计吧。碧绿底色象征青春洋溢,生命长青;几个美术体英文大写字母交织,构成“云霄一中”拼音字母头——“YXYZH”,同时又形成树木意象(让人联想到桃李)以及9、4两个阿拉伯数字(隐示94年),艺术构思也很精妙。</p> 上世纪90年代那时,多届校友人到中年,还在顾家庭、拼事业阶段,也没几个发家致富的,但对母校68周年校庆仍报以极大的热忱,踊跃捐款、捐物大有人在。高中74届共捐资8.3万元,在朝阳楼南面,合力建起一座“校友亭”(总投资16.6万元),以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恩,由时任县长江宏真题匾。这景观伴随着30余年来春暖花开、秋高云淡,至今犹矗立于校园一隅。 当年,吴士麟老师殷切地给我寄来参加68周年校庆活动的邀请函。虽然彼时公务在身走不开,吴老师的热忱难以忘怀。如今这故纸也成为一份往事印迹,萦绕着68周年校庆的历史回音。 68周年校庆群策群力,善始善终,圆满完成后给校友们发出致谢函,温暖人心。这份粉色的一纸打印件,措辞应该也是出自负责校友会秘书处事务的常务理事吴老师之手,亲拟、亲寄各地校友,考虑之周到,言辞之亲切,心意之温煦,使人不能不感动于那年代老一辈教师深厚的素养和品德,认真负责的风格和精神。 <p class="ql-block"> 振奋人心的68周年校庆也催生了一中校友会及第一届理事会的成立。吴老师作为常务理事之一,应该是兼在校友会负责会刊的编辑、审核工作,编印《校友通讯》,并按期亲手封装寄出,为广大校友服务,传达信息动态,保持联系沟通,默默地做了大量的繁琐事务。吴老师虽然已仙逝多年,他的师风师德一直长存、闪耀在历届学子心间。</p> 举办68周年校庆后,一中再接再厉,完成既定的史料编篡事项。《云霄一中记事》于1997年编成,1998年出版。2004年10月再出版《校友风采录》(第一辑),这也是68周年校庆成果之一,主要由时任校长朱锡尔和吴士麟、梁任、方佑伍等老师收集、整理,后任方跃飞校长到任时出版。书中记载78位老中青历届优秀校友的事迹、成就(以文革前毕业的部分老校友为主),反映出望安山下培育的桃李的灼灼光华,为后来学子树立了“见贤思齐”、催人奋进的楷模。 2023年3月,一中校友会秘书长、高中75届校友苏龙成寄来他负责牵头编撰的《云霄一中记事》续集(完成于2022年末)。续集衔接第一册(截止时间1997年末),记载1998年到2022年的一中大事要事,全方位展现出一中与时俱进、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是一本各类信息蕴含量丰富的权威资料,很有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望已经不远的云霄一中百年纪念,将是新的鼓舞人心的喜庆高潮。百年榕影,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苍苍,一派生气蓬勃;百年涛声,一浪更比一浪高,向东奔腾不歇。 <h3 style="text-align: left;"> (《石矾宝光》,本地摄影家林汉荣艺术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