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没有计划的旅行

草原風

<p class="ql-block">  人常说走就走,然而每每不能。我亦如此。前日里,坐在书桌前,看着窗外的天空,忽然起了远行的念头。于是和我家先生说,咱俩出去溜达一圈?去哪?去几天?随便走走吧,走哪算哪,吃住遇哪算哪,于是两人收拾一下东西,带上我家土豆,开始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没有规划的旅行</p> <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规划,但还是得有个方向,于是想起来前几天网络上看到的牛奶湖,那就直奔这里吧,导航发现,需要5个多小时行程,一想有点远,于是决定在这中间找个景点,一番搜索,中间加了一个多伦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午餐是在服务区吃的,两碗面花了50,下午三点多了,终于到了多伦湖。</p><p class="ql-block">多伦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境内,地处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它原名“西山湾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因其水域面积广阔,风光旖旎,被誉为“塞北小江南”,是内蒙古地区著名的水域景观和生态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将北国的雄浑与南方的秀美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湖面烟波浩渺,湖水清澈碧蓝,四周被低山、沙地、草原环抱,形成了独特的“高山、沙地、草原、湖泊”立体景观,在广袤的内蒙古高原上显得尤为珍贵。</p><p class="ql-block"> 多伦湖最吸引人的体验之一是环湖自驾或骑行。景区修建了一条约40公里长的环湖路,这条路蜿蜒曲折,随山势起伏,沿途设置了多个观景台。每一个转弯都可能遇到不同的风景,移步换景,令人心旷神怡,被许多自驾爱好者誉为“内蒙古最美的环湖路”。</p> <p class="ql-block">景区出来,两人决定住太仆寺旗,路上偶遇暴雨,加油站加油并等雨停,碰到了漂亮的彩虹</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两人决定先去石条山,石条山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境内,距离旗政府所在地宝昌镇约20公里。它并非传统意义上开发完善的“景区”,没有大量的人工设施和娱乐项目,其魅力完全源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这座山是中国七大火山岩石柱群之一,其形成于约2.3亿年前的晚二叠纪时期,是火山喷发的熔岩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冷却收缩形成的玄武岩岩柱。这些岩柱呈规整的四棱、五棱或六棱形,紧密排列,直立或倾斜,远望去如同由无数巨大的石条堆砌而成,故名“石条山”。</p><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境内最古老的火山岩柱群之一,其地质年代之久远、形态之典型,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罕见。对于地质学研究和科普教育具有极高的价值。它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巨大的地球历史书,让人直观感受到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p> <p class="ql-block">航拍能够明显看出火山口,石条是在火山口外围,火山口被外力侵蚀,玄武岩石柱出露地表</p> <p class="ql-block">  巨大的灰黑色玄武岩石柱群屹立在草原之上,显得格外雄伟、苍凉和震撼。这里没有喧闹的人群,你可以享受难得的静谧,倾听风声,感受天地之辽阔。</p><p class="ql-block">山脚下是绿草如茵的草原,偶尔能看到成群的牛羊,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p> <p class="ql-block">看石头表面,是不是很像花岗岩?黑色结晶体特别明显,捡了几块小的,很沉,说明密度比较大,没有气孔结构,颜色不一,有黄白色,有黑色还有红褐色,后来我找到一根倒塌的石柱,在这个石柱上找到了这三个颜色</p> <p class="ql-block">这里被《中国国家地理》2009年第8期刊选为封面</p> <p class="ql-block">石条山出来,时间有点早,于是俩人决定,不打导航,小镇里随便开车走走,不经意间,走到一个公园,进来一看,里面别有洞天,是一条依水而建的景观带</p> <p class="ql-block">特别高大粗壮的马莲,之前是没见过这么大的,图片没有参照物,可能看照片没有感觉</p> <p class="ql-block">太仆寺旗牛奶湖:泥泞中的奔赴</p><p class="ql-block">内蒙古太仆寺旗的“牛奶湖”,并非真湖,乃是一处富含石灰华与矿物质的洼地。雨水与地下泉在此交融,溶解的矿物质使水体呈现出独特的乳白色,宛如草原怀抱中的一滴醇厚奶浆,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即便雨后,通往这仙境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步履维艰,却依然阻挡不了四面八方涌来的人潮。人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鞋袜沾满泥浆,却笑声不断,只为亲眼见证那片雨后天晴后更为圣洁的“牛奶”奇观。</p><p class="ql-block">这景象颇有人生况味。我们总向往纯净与美丽,而通往美好的路途,却常是泥泞不堪、需要付出代价的。但这泥泞,非但未让人却步,反而让最终的抵达更具成就,让风景更显珍贵。</p><p class="ql-block">泥泞,是奔赴热爱的证明;人山人海,是世间对极致之美最直白的礼赞。生活的诗意,从来不在舒适的温室,而在这风雨兼程后,眼前豁然开朗的纯粹与壮丽。</p> <p class="ql-block">晚上回到太仆寺旗,明天去哪玩?承德?好像该去的都去过了,虽然过去了很久,后来想到家里路边广告牌上关于林西的广告“西游季”,想想还是去这里看看,关键是才3小时车程</p> <p class="ql-block">早上磨磨蹭蹭,中午才到林西,下午去哪里呢?搜一下林西景点,第一个就是福山,离镇子很近,于是下午去了福山</p> <p class="ql-block">去福山的路上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福山,被10元钱骗进去的景区</p><p class="ql-block">景区门口,看了景区地图,感觉应该没有什么特殊,只是普通山景而已,两人决定还是不进去了,不想爬山,下车和景区工作人员咨询一下,他们说现在没有门票,有景交车可以拉上山,才10元,一想来都来了,10元坐车上去,也行,那就去吧,结果景交只到山路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就说终点站到了,站在那里,什么风光也没有,怎么办?爬一会吧,沿着木栈道,凉风习习,虽然没有惊喜,也挺舒服,沿途景区人员指点,你看右侧山顶,碎石滩组成的像不像一个福字?还真是一个写意的福,福山是不是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爬到三分之二处,有了观景台,几处石林跃然眼前,明显的和阿斯哈图类似的层状花岗岩石林,成因应该也是差不多吧,在差不多同纬度,大兴安岭山脉深处,这种层状花岗岩石柱特别典型,相对高度都不大,各种各样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一只鸟</p> <p class="ql-block">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生命石</p> <p class="ql-block">波斯人</p> <p class="ql-block">还有三分之一的路,不想爬了,于是飞无人机,从上帝视角看这辽阔的大兴安岭。</p> <p class="ql-block">无人机攀升,如鹰隼般掠过这片北境之地。大兴安岭的辽阔在俯瞰中失去了边界,化作天地间一首无声的磅礴史诗。苍翠的林海是它最深邃的衣衫,山峦在其间起伏,是大地凝固的波涛,涌向目力所及的尽头。蜿蜒的河流如闪亮的绸带,轻轻系在这巨人的腰际。</p><p class="ql-block">阳光掠过树冠,洒下斑驳的光影,仿佛整片森林在静静呼吸。没有人类的足迹能丈量它的广袤,唯有风,千年如一日地穿行其中,吟唱着古老而雄浑的歌。在这原始而壮美的疆域面前,一切言语都显苍白,只余下对自然伟力的深深敬畏。</p> <p class="ql-block">晚上入住林西县,俩人商量明天去石塔群,这个点是在户外群看到的,群友们决定周六要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导航,很容易就找到这个地方的入口,问当地人,告诉顺着路往里走,于是我们一直走,走到两座山前,山上也是石柱林立,我说,可能就这了吧,咱俩爬上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他说不想爬,我就飞无人机,景色也不错呢。</p> <p class="ql-block">他在附近溜达,遇上两个当地人,他们说这里不是,是南面那座山,他们细心的给我们指路,说路边只有一户人家,在他家西侧,有条路,往南,就能到了。</p> <p class="ql-block">按照他们的指示,往回开,一路也没遇见这样一户人家,不知不觉就看到了起点附近的村庄,觉得不对,可能开过来吧,于是又往回开,直到养蜂人那里,也没看见这户人家,开过了?再往回找找吧,又往回返,直到村子口,又遇见老乡打听一下,说,就这里面的路边,和之前老乡说的一样,于是,掉头再往里开,这次仔细看着点路边哦,这条路来来回回,我俩走了不下5趟,不过也不是没有收获,路边的太阳花就非常漂亮,再次走进这条路,我俩放慢速度,仔细观察,终于在过了养蜂人的小房子之后,发现了这户人家,仔细前进,寻找那条往南的小路,大约50或100米之后,看见了一条往南的小路,顺着小路,一段之后就是土路了,坑坑洼洼,边上有陡崖,战战兢兢的把车开到了山脚下,终于找到了,太难了,边开车边想,这路大巴车他怎么过来?</p> <p class="ql-block">赤峰市林西县野来改村的石塔林,是罕见的天然石林景观,由地质运动与自然风化共同塑造。</p><p class="ql-block">野来改的石塔群是近几年才被发现的,但是它至少已经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沉寂。百万年前巨大的山峰隐藏在冰川之中,冰水将岩石雕琢成各种姿态和形状。冰川退去,百万年的风沙描绘,最终将巧夺天工的石塔群呈现在人们面前。巨大的石块叠成石塔,像是想象力奇特的巨匠故意为之,有的险、有的奇、有的妙趣横生、有的活灵活现,石塔一处连着一处,从这座山峰绵延到另一座山峰,姿态让人拍案叫绝。其独特的地质结构记录了地球漫长的演变史,堪称时光的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来来回回的寻找中才抵达目的地的感悟</p><p class="ql-block">路途艰险,终成风景——崎岖与迷途本是旅程的一部分,唯有亲历者才懂“找到”那一刻的豁然开朗。石塔林沉默千年,见证过无数迷途与坚持,它的壮美从不辜负奔赴的勇气。 </p><p class="ql-block">重复与修正皆是修行——5.6遍不是徒劳,而是逐步剔除错误、逼近真相的过程。人生多少事需要试错前行?每一次“走错”都在为最终的正确铺路。 </p><p class="ql-block">站在石塔下,既感人类之微小,亦悟坚持之珍贵。自然以万年雕琢岩壁,人以数小时跋涉呼应这份永恒:唯有历经坎坷,才能与深刻相遇。 </p><p class="ql-block">或许人生如探石塔林,重要的不仅是终点,更是途中那些险些放弃却又坚持的瞬间——它们让“到达”二字,有了重量。</p> <p class="ql-block">  归途中,望着窗外风景,觉得人生亦如旅行,重要的不是抵达何处,而是沿途所见所思,以及那份敢于上路的勇气。</p><p class="ql-block">既如此,何不偶尔放纵一回?须知世间风景,从不等人准备好了才出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