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秋送爽,开学序启。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水平,规范小组建设与高效使用,8月22日下午,兴隆县第二中学精心组织了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小组建设与使用专题培训。一场聚焦“小组效能”的智慧碰撞,在报告厅内热烈展开。</p> <p class="ql-block"> 学校孙继刚书记、李静校长,教学王学娟副校长,教学干部王志国、张建东、王贵敏、政教校长贾鹏、张洋主任参加并做指导,让小组建设目标更加明晰。</p> 专题分享铺路 <p class="ql-block"> 下午2:00培训拉开帷幕,徐佳文主任率先为学科教师带来《学科教师小组建设与使用》主题分享。从“破解小组建设误区”到“构建高效课堂操作流程”,她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强调小组合作是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关键,更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核心载体。</p> <p class="ql-block"> 徐主任开篇直击核心:小组建设不是“形式主义”,而是响应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载体。她结合“学习金字塔”理论——小组讨论、实践演练的知识保留率远高于被动听讲,强调小组合作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既提升学习效率,又培养团队意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课内+课外”双平台搭建,“自学、互学、共学、查学”四步学习法……徐老师的讲解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细节,为教师们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p> <p class="ql-block"> 王丹主任针对班主任群体,深入解读《班主任小组建设与使用》要点,从小组规则制定到矛盾调解,从组长培养到评价激励,全方位阐述了班主任在小组建设中的“设计师”与“引导者”角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组组建的“四维考量”:班主任需从“性别比例、性格互补、学科强弱、阶段性调整”四个维度科学分组,避免“强弱两极分化”。例如,将外向活跃与内向沉稳的学生搭配,让细心的同学带动马虎的同伴,初期每组6-8人,每月根据课堂表现微调1-2名成员,保持小组活力。</p> <p class="ql-block"> 组长培养的“阶梯式赋能”:她提出“大组长+学科组长”双轨制,大组长由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负责统筹小组事务;学科组长则由各学科有潜力的学生担任(不一定是成绩顶尖者),由科任教师专项培训。班主任需每周召开组长会,教方法、解难题。</p> <p class="ql-block"> 小组规则的“共同约定”:规则不是班主任“一言堂”,而是引导学生讨论制定,比如“发言要举手,不打断别人”“组内任务轮流做,不推诿”,并将规则张贴在小组角,让“自我管理”成为习惯。</p> <p class="ql-block"> 矛盾调解的“三步法”:面对小组摩擦,王丹建议班主任“先倾听再引导后复盘”——不急于评判对错,而是让双方表达诉求;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最后带领小组总结经验,将矛盾转化为成长契机。</p> 领导点睛定向 <p class="ql-block"> 培训中,李静校长、王志国主任、王贵敏主任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强调了备课组长与学科主任在小组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为培训注入“强心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李静校长指出,备课组长是小组教学落地的“第一责任人”。她要求各备课组在集体备课时,必须将“小组活动设计”纳入重点环节:明确每节课的小组任务分工、预设合作探究的问题梯度、统一评价标准,确保小组学习“有目标、有方法、有反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王贵敏主任聚焦学科主任的“指导与监管”职责,强调学科主任要牵头制定本学科的小组使用规范,并针对本学期学科教研工作提出工作设想。</p> <p class="ql-block"> 王志国主任明确指出备课组长是小组教学在学科落地的“掌舵人”,必须牵头抓实集体备课中的“小组活动设计”——每节课的小组任务,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小组中“有事干、有收获”;同时要定期组织本组教师研讨小组运行中的问题,分享有效经验。严格导学案的设计要求,明确标注“小组讨论点”“展示分工建议”,让导学案真正成为小组高效学习的“脚手架”。</p> 学以致用提升 <p class="ql-block"> 培训现场,老师们专注聆听、认真记录,不时提笔标注重点。互动环节中,关于“如何激发内向学生参与小组讨论”“不同课型的小组活动设计差异”等问题的探讨,让思维火花持续碰撞。</p> <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既是理念的更新,更是行动的号角。兴隆二中的老师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把小组建设的智慧融入日常教学,让“自主合作”的种子在课堂生根发芽,让“追求卓越,和谐发展”的校训在每一次小组互动中落地生花。</p> <p class="ql-block"> 本次培训旨在以小组为载体激活课堂活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相信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兴隆二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必将迈上新台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铺就更宽广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