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随笔】九色甘南—天水伏羲庙

闲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图片拍摄:闲人 文字编辑:闲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为手机:Hi畅享 70 Plus</span></p> <p class="ql-block">8月18日,星期一,九色甘南环线游的第二十九站,我们抵达了天水伏羲庙。晨光中的天水城,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而伏羲庙,正是这画卷中最深邃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上午游罢麦积山石窟,午后便品味了一顿地道的天水“八大碗”。这道承载着民间智慧与吉祥寓意的传统宴席,相传源于八仙借菜的传说——曹国舅为众仙借得八碗佳肴,百姓感其祥瑞,遂将八仙桌、八冷碟、八大碗沿袭成俗。一席之间,不只是味蕾的满足,更是千年礼俗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饭后步入天水老城,伏羲庙静静矗立在市井深处。这座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的古建筑群,是西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祭祀伏羲的庙宇。修缮后的庙宇飞檐翘角,古柏苍然,已成为天水文旅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随着甘南、甘青、陇南环线游的兴起,这里游人如织,香火不绝。与2017年旧地重游相比,天水已焕然一新:城市更美,空气更清,街巷更净,高楼林立却不失古韵。这座八千年文明绵延不息的城市,以伏羲、大地湾、先秦、三国与石窟艺术为根脉,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源头故事。上午我们沉醉于石窟的艺术之光,下午又步入伏羲文化的圣殿,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了文明初启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每年农历正月十六,相传是伏羲诞辰。天水人尊称他为“人宗爷”,这一天,百姓自发聚集伏羲庙前,焚香祭拜,祈愿平安顺遂、风调雨顺。除了民间祭祀,官方也举行盛大的公祭大典,传承千年礼乐。伏羲所代表的,是早于炎黄时代的渔猎文明,是中华文明最初的曙光。炎帝兴农耕,黄帝启礼制,而伏羲则以观天象、创八卦、定姓氏、制嫁娶、教渔猎,点燃了人类智慧的薪火。</p> <p class="ql-block">伏羲,是华夏文明的拓荒者,是上古混沌中点亮天地的第一缕光。他所创的八卦,不仅是占卜之术,更是宇宙规律的最初探索。他与女娲共同擎起文明的火种,照亮了蒙昧的远古。作为中华儿女,我们从未忘记这位人文始祖的伟大贡献。正是从伏羲开始,中华文明的长河奔涌不息,绵延五千年未曾断流。站在伏羲庙前,仿佛听见了历史深处的回响——那是文明源头的涛声,是血脉深处的共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