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铁之城脱胎成文化净土的老城——米什科尔茨

尹科峰

从斯洛伐克去匈牙利要路过一座老城,叫做米什科尔茨,我们有幸在这里留宿一夜,可以让我细细品味这座老城。 那是一种儿时的印象与现代的实景在拥抱,似曾相识的公交车站,公告栏、休息椅还有那些两节的公交车,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像是重逢了多年不见的老友,拥抱一下吧。 19世纪这里曾经是匈牙利的重工业中心,也是钢铁之城,当年的列宁冶金联合企业曾是匈牙利最大钢铁厂之一。 1989年10月的匈牙利宪法修正案后,随之而来的解体、变革、更迭,导致了20世纪开始,重工业在这里逐步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文化、教育和旅游等产业的蓬勃发展。 晨光赋予这些老洋房新的生命,它们是 “工业繁荣期富人区” 的活化石 ,也是隐藏在这座“刚柔并济” 的城市中的历史密码。 曾经的辉煌与如今挂上「警告!屋顶有坠落物危险!」的警示牌,见证了当时的工厂、矿业从兴旺走向衰败的历程;也见证了城市从烟尘滚滚到文化净土的蜕变。 曾经代表荣耀的别墅一度被废弃,任藤蔓野蛮生长, 而今这些别墅或成为民宿、或成为画廊,那些藤蔓反而成了 “岁月静好” 滤镜,成了“童话屋”装饰。 经历了 “私人财产” 到 “城市名片”的老别墅,不再是腰缠万贯的,也没有了傲慢骄横,在岁月慢炖之后、成了光阴的诗歌、浪漫的童话...... 在老洋房的遐想中,无意间发现了一条绿意怏然的小径通往一座小山,这样的地方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不知道这属于私人的教堂还是家族的墓地,也或者兼而有之。晨光斜照在这些哥特式的“迷你教堂”,就像是在宣告:绿色已经被唤醒,那些工业基因已经被深深埋葬在绿荫之下。 这边是小教堂的肃静和飞鸟与松鼠的嬉戏,另一边是旧车站的怀念和老别墅的遐想,而两者仅仅通过一条绿荫小径连接在一起,或许只有这样一个经历过历史碰撞的城市,才能如此的“混血”。 回到城市的大路,清晨的光芒温暖着城市上班的路人,没有工业城市的喧哗、也感觉不到商业都市的匆忙、只有浓浓的文艺色彩感染着我和我的相机。 匈牙利真是一个可以把任何东西都吞噬进艺术氛围中的地方,无论是钢铁煤炭、粉尘雾霾;无论是藤蔓锈斑、残壁危墙;无论是战争灾难、变革更迭........都会随着岁月,演变成油画、音符、雕塑、电影...... 匈牙利艺术是纯天然的,不追求“纯粹的民族性” 也不追求“彻底的国际化”,而是用音乐、电影、绘画与世界对话。<div>  既回望历史,也直面当下。这种艺术的融合,形成了匈牙利艺术独特的宽广和博大的特色。</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