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 8月22日 周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美籣 感恩随笔 第 0367】</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有风的日子——风里的文明絮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今年的初秋,艳阳高照的日子持续了大半个月,每到黄昏,风就轻飘飘的吹散了热气,很喜欢那个时间里骑单车兜风的感觉。风,这位时光最忠实的信使,总在不经意间穿梭于历史的长河,驮着千百年的文明密码,悄然来访。正如爱默生所言:“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风亦是如此,它带着不同时代的印记,将那些或辉煌或沧桑的过往,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我与它的初次邂逅,是在博物馆的展柜前。彼时,它正轻柔地掠过仰韶彩陶的纹路,那些赭红色的涡旋与弧线,本是沉睡了数千年的沉默,经风一吹,竟似有了流动的暖意。仿佛能看见先民们围坐在窑火旁,指尖蘸着陶土,将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期盼,一点点刻进器物的肌理。正如“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这风带着远古的温度,跨越了漫长岁月,让这些质朴的文明印记,在今日依旧散发着独特的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而后,风又钻进了殷墟甲骨的裂痕里。那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符号,本是深埋地下的谜题,风却能读懂其中的奥秘,它拂过“王”字的遒劲,掠过“卜”字的虔诚,将远古先民对天地的叩问,悄悄传递到今日。就像叔本华说的“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先民们对未知的探索欲望,被风裹挟着,吹进了我们的认知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穿过竹简与羊皮卷的年代时,风在竹简的缝隙间穿梭,带着墨汁的清香与竹片的温润,让那些记录着礼乐、兵法、哲思的文字,不至于在时光里褪色。它也曾拂过西域的羊皮卷,那里有丝路的驼铃回响,有异域的风土人情,风将这些多元的故事收拢,一路向东,与中原的文明撞个满怀,酿成了更醇厚的文化滋味。正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在风的传递下,不断交融、发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如今,我常踩着满地斑驳的光影前行,或许是在午后的书房,或许是在秋日的公园长椅上。当我摊开书页,那些裹挟着文明密码的风,便从文字的褶皱里涌了出来。读《诗经》时,风里有“蒹葭苍苍”的水汽,有“桃之夭夭”的芬芳;读《史记》时,风里有楚汉相争的金戈铁马,有古圣先贤的浩然正气。正如苏轼所言“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这些文字间的风,带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在阅读中与千百年前的时光,轻轻相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原来风从未停止过脚步,它带着仰韶的陶韵、殷墟的甲骨魂、竹简的墨香,一路走到今天,又将我们此刻的阅读与思考,悄悄送往未来。我们都是风的聆听者,也是文明的传递者,在光影流转间,感受着文明的传承与延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以感恩的心,开始新的一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以感恩的心,送走静谧长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