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新疆漫游记(五)

志华

——志华的旅行日记<br> (2025年6月9日)<br> 6月9日清晨,驻足桥头,挥别边城布尔津,不舍中再回首,额尔齐斯河倒映浮云水川流,诉说着“一脚踩四国”历史悠悠,还有挽留。昨夜清风伴游,边城生态如故里,莫名生乡愁。在喀纳斯塔桥桥头,射灯冷暖相守,染得七彩河炫彩温柔,引来游人打卡逗留,把璀璨定格珍藏到永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漫游世界魔鬼城,浅读风蚀的史诗</b></h3> <div> 莫再回首,且向前走,世界魔鬼城在200公里外的那头。一路漫游,随着黑色的铺装路,车轮碾过茫茫戈壁中往昔的寂寥和荒漠,渐现眼前的克拉玛依,已是遍野的绿树高楼,还有无数不知疲倦的磕头机在产油,让我为建设者们由衷地送去静默的崇敬和问候。</div> 前行左转,世界魔鬼城景区大门高耸入眼帘。两侧的赭红色不规则的“岩柱“,如岁月雕琢过的”雅丹群峰“托起中央的魔鬼之眼,传递着这片土地的苍凉和亘远,让游人感受“乌尔禾风城”裹挟的野性与狰狞,来点燃热血,不再怯懦,征服自己,征服这片土地的“鬼魅气息”,勇敢前行。这道门又如一道时空之门,可谓一片天地两重天。门外是柏油马路和采油工地的现代交响,门内却沉睡着两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的沉积岩。那些百万年风蚀后的垄岗、石墙、石柱和石墩紧相连,曾有恐龙印迹其间,那是比遥远还古早的从前。 穿过这道时空大门,坐上景区贼拉快的观光车,让心境慢下来,停靠在“城堡区”“宫殿区”“恐龙谷”等观景点,踩着白垩纪湖泊留在岩层灰绿与棕红纹路交织里的年轮,轻轻地行走在恐龙时代地壳运动后的褶皱里,直面近百万年来西北风 “雕刻”的残垣断壁,纵横沟壑,倾听西北风裹挟着亿万年的光阴,撕裂岩柱间的缝隙,不断地呜呜吟诵着亘古史诗。举目四望,那数以千计高低错落的风蚀岩柱,形似城堡、宫殿、猛禽、怪兽,置身其间,意会“魔鬼城” 之名的由来和亘古的寂寥。 但此刻的暖阳格外慷慨,连风都变得那么温柔。它调皮地撩着游人的衣袂、裙摆,让那些飘逸的色彩在土黄色的垄岗上,或在赭红色的石墙前、或在灰白色的石墩上灵动。就这样三五成群,燃烧着各色耀眼的热情,唤醒了这座沉睡百万年荒芜城池。 有人在追光掠影,有人在听风絮语,更多人则对着岩柱浮想联翩 —— 那座 “孔雀迎宾” 正展开尾屏,那对 “海狮望月” 在暮色中依偎,“天下粮仓” 的轮廓里仿佛还囤着远古的谷物…… 渐近的铜铃声,摇醒天马行空的思绪。踩着细碎的砂石,随着驼队和《英雄》一起《七剑下天山》,复活银幕里的刀光剑影,侠肝义胆,共享这片土地曾经的热血与苍凉…… 夕阳漫染天际时,我已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的东湖公园驻车。或许此刻,斜阳下魔鬼城里岩柱成型的巨人,正在渐隐的暮色中沉睡,任由西北风继续它的雕琢。那些今天被称为“孔雀迎宾”“海狮望月”“天下粮仓”“双面人像”“展翅雄鹰”的岩堆,明天或许就蜕变成新的模样。而我及所有的访客,不过是偶然闯入这篇史诗章节的标点,转瞬就会被时光的风沙轻轻抹去,唯有那些岩柱仍在继续生长或消亡,在无人看守的岁月里,写就属于自己的永恒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