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战祭英雄 即兴走云南(6)

德哥

<p class="ql-block"> 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位于云南省腾冲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纪念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抗日阵亡将士及死难民众而修建的烈士陵园,也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p> <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3日我们怀着肃穆敬仰的心情来到腾冲滇西抗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入口处有小广场,作为纪念馆的前奏,让人们在进入纪念馆之前能够静下心来,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广场的设计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缅怀。​</p> <p class="ql-block">  石斗杆与照壁寓意着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高台处《警钟》愿和平时期的人们铭记历史,警钟长鸣。</p> <p class="ql-block">  往前直走那大堂式建筑为«滇西抗战纪念馆»。大门紧锁。</p> <p class="ql-block">  导图中,我们主要参观《国殇公墓》部分。沿中轴线向上至到公墓。</p><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两测为雕塑区。每尊雕塑都有着感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始点标示《国殇公墓》国家重点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中轴线两侧古柏参天,配以低植物“万年青”显得庄重肃穆。</p> <p class="ql-block">两则宽敞草坪,松柏入云。</p> <p class="ql-block">  导游选讲了些雕塑故事。</p><p class="ql-block"><b> 张问德</b>(1880-1957)腾冲城关五街人,清末秀才。腾冲沦陷后被委任为腾冲抗日政府县长,1943年8月31日,日军腾越行政班本部长田岛寿嗣致函张问德,企图召降。9月12日,张问德识破其阴谋,复函义正词严的痛斥日军罪行,这便是有名的《答田岛书》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左:<b>陈纳德</b>(1893-1958)祖籍法国,少将衔司令官。1941年应国民政府邀请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又名“飞虎队”。1942年,编入美国第十航空队,1943年改编为美国第十四航空队,负责中印缅战区的对日空战。</p><p class="ql-block">右:<b>史迪威</b>(1883-1946),美国陆军上将,生于佛罗里达州帕拉特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任中缅印战区美陆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1943年兼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副司令。</p> <p class="ql-block"><b>滇女情深</b></p><p class="ql-block"> 一位傈僳族妇女,在深山里碰到一位身负重伤,昏迷不醒的美国空军飞行员,因当地找不到饮水,她便用自己的乳汁抢救,使其得以脱险。</p> <p class="ql-block"><b>雷打树下</b></p><p class="ql-block"> 抗日名将寸性奇的父亲寸大进,88岁高龄,眼见国土沦陷,日寇猖獗,恨自己年事已高,无力报国,遂坐在大罗绮坪观音寺被雷电击断的千年古杉下,含恨绝食而亡,死后双目不瞑,彰显了民族气节。</p> <p class="ql-block"><b>  筑路</b></p><p class="ql-block"> 滇西人民积极投入修公路、修机场为滇缅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雕塑区结束,继续上台阶。可见平台小广场。广场两侧耳房外墙悬挂二战日本侵略者投降事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再上台阶,便来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b>忠烈祠。</b></p><p class="ql-block"> 忠烈祠建于小团坡脚的方形平台之上,台高2.2m,长32.6m,宽22.6m。平台当面用石条砌筑。平台两侧各筑石阶,地面用石板铺就,忠烈祠为仿清祠祀建筑重檐歇山顶回廊式土木结构,通高8.3m,面阔25.1m,进深14.15m,面阔五间,明间、次间用格扇门,稍间正面开圆形窗。 忠烈祠是祭祀阵亡将士英魂的殿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台基正面嵌“<b>碧血千秋</b>”石匾,是国殇墓园落成时由蒋中正电题,时任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先生代书的。</p> <p class="ql-block">  正檐下悬挂的“忠烈祠”木區是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先生题书的。</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大门两立有《蒋中正签署布告》和《国殇公园落成碑记》。</p> <p class="ql-block">  门额上的“河岳英灵”木匾是蒋中正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祠内正方悬挂孙中山像及国民党党徽和党旗。香台摆满鲜花,两侧墙体嵌阵亡将士题名碑石,共9618人。​</p><p class="ql-block"> 祠内外立柱悬挂何应钦及远征军二十集团军军、师将领的题联:</p><p class="ql-block">闻鼙思袍泽频挥热涙悼英灵</p><p class="ql-block">歼虏下名城重振国威惊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民国三十三年夏,滇西抗战进入反攻阶段。盟国军队来华援助,在收复腾冲的战役中,美军少校麦姆瑞等19名军官兵壮烈牺牲。</p><p class="ql-block"> 他们安葬于此,墓碑前献有鲜花以慰英灵。</p> <p class="ql-block"><b> 盟军抗日阵忘将士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b> </b>从<b> </b>1943年8月17日至1944年9月14日,美国盟军共出动30多架次飞机,先后在高黎贡山、来凤山及腾冲城内对日军进行攻击,有力地配合了攻坚战的进行,减少了远征军地面部队的伤亡;同时,美军作战参谋团也积极参与支持各部队进行地面攻击。在反攻滇西战斗中,共牺了19名美国盟军官兵。2001年,在国内诸多学者、社会人士及史迪威将军外孙伊斯特布鲁克先生的多方搜寻下,终于找到了19名盟军阵亡官兵的档案。2004年,在政府支持下,国殇墓园于此为他们重新修建了墓碑和纪念碑,象征着中美盟军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一起赢得和平的伟大进程。为此,原美国总统乔治·布什于2004年给保山市市长写了一封感谢信,代表美国人民,感谢腾冲人民修建此盟军纪念碑,佐证两个伟大国度友谊的善举。</p> <p class="ql-block">  沿阶而上,整个山坡都是密匝匝中国将士的墓碑,非常悲壮。未能上山去看,太扎心,太难过了。于是面向坡上墓群躹躬致哀致敬!</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立碑致谢</p><p class="ql-block"><b>腾冲国殇墓园印度捐款芳名录</b></p> <p class="ql-block"> <b>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于2011年9月14日建成,是为了纪念牺牲在印缅战线的中国远征军将士而修建。整个建筑群由纪念广场、纪念碑、英烈墓冢三个部分构成, 总建筑面积68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b>  </b>广场的前面,是4X5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示意图”铸铜地景。地图上标示出三大主要抗战物资运确通道,以及中国远征军的十大战役地点。 </p><p class="ql-block"> 广场入口的正面,是“华岳英灵“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纪念广场的两侧,是二十个大小不等的立碑。组合成错落有致的碑林,揭示出当年中缅印抗日战区风云的起伏跌宕。</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中心是4.2米X3.8米x2.8米的方形主题铸铜浮雕纪念碑。正面是取材于芒友会师的历史照片创作而成。纪念碑的背面。“中国远军七十年祭“祭文。</p> <p class="ql-block">  拿战刀的日军军官,在穷途末路时被当地老百姓擒获。开心一幕!</p> <p class="ql-block"> <b>倭塚</b></p><p class="ql-block"> 在陵园北端有一座非常特殊的坟冢,内埋侵略腾冲的日军尸体。倭冢埋葬的是侵略腾冲日军最高指挥官148联队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和他的继任者副队长太田正人大尉和桑弘大尉。这倭冢成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有力罪证。</p><p class="ql-block"> 英雄陵园位于山上,倭塚在山下角落。意味着侵略者跪地谢罪之意!</p> <p class="ql-block">  观腾冲《国殇墓园》后,</p><p class="ql-block">英魂长眠血染沙,</p><p class="ql-block">悲壮气概震中华。</p><p class="ql-block"> 国强方能威天下,</p><p class="ql-block">自强不息铸荣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