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辈的抗战</p><p class="ql-block">文/张荣荣</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人们都在著文纪念,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脚步一同成长的,我深深爱着我们的祖国,也深知我们今天的辉煌是从苦难中走过来的。回顾历史是为了珍惜现在,迈向更好的未来。</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唯一的一次取得全面胜利的战争,历时十四年,虽然付了惨重的牺牲,但胜利的意义十分重大,它证明了觉醒了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我们纪念抗战,就是要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想写写我的两位父亲的抗战故事。以表示我对他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怀念。</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张亮,1918年正月出生于山西柳林县孟门镇南坡村,父辈是农民兼手艺人。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全面爆发,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在三七年入党的外祖父和舅舅的影响下,三八年春父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革命,一九三九五月,父亲秘密参军,在一一五师学兵大队独立支队当兵,支队驻隰县川口,主要任务是培养军事干部。晋西事变后,支队开往武乡县八路军总部。父亲所在的连队是个先锋连队,全连百分之百的共产党员,打仗时总是做开路先锋。朱总司令曾单独接见全连战士,讲道:我们红军时期有过这样一个连队,现在抗战时期又组建了这样一个连队,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鼓励大家要珍惜这个荣誉。四0年春,父亲入抗大总校学习,半年结业后又回到学兵大队。四0九月支队要走山东,因为一一五师师部在山东,连队三百多人大部分去了山东,留了九十七人到晋西北开展敌后游击战。父亲又回到贺龙任校长的抗大八分校受训,此时,22岁的父亲己担任八路军排长,培训结束后,父亲到了晋绥边区兴县蔡家崖,被分配到临县分区,军部征求了意见后,派父亲一行五人去岚县开展抗日工作。此时岚县已被日本鬼子占领,属于敌我双方“拉锯区,汉奸多,干部中投敌叛变的多。斗争异常复杂残酷,而父亲又被分配到斗争最艰苦,最残酷的岚三分区普明镇。当时岚县共有13个敌人据点,普明三分区就有7个,我军在全国共有建10个情报站,岚县就有1个,工作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父亲怀着对日寇的民族仇恨,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硬是打开了工作的局面,组建了区游击队,后成为县七中队。四一年冬天,父亲任七中队指导员,队长张克山,陕北人。四二年二月发生了岚县 “木会事件”,中队九十多人在木会村夜宿,突然被200多日本鬼子包围,形势十分危急。突围中,一排长牺牲,三排长被俘,战士被打死十几人,被俘十几人,危急之中,父亲组织其余队员分散突围,父亲跳下两丈多高的崖楞,脚扭伤也浑然不知。“木会事件”使中队损失三十多人,分区工作严重受挫,县委书记知道父亲安全突围,高兴地说:“有干部在就好”。因为当时干部太缺乏了。42年春,三分区区长牺牲,游击队被消灭,县里就派父亲带领游击队60多人到普明一带活动,第一天就在丁家山村与敌人遭遇。42年6月,区长调走,200多干部就有100多投敌,斗争形势十分严峻,组织上任命父亲为岚三分区区长兼游击队指导员,父亲带着游击队到敌区抢粮食,活捉日本兵南旗,逐步打开局面。42年秋,晋绥边区又将兴县三个区划到岚县,父亲兼任区长,成立了一个武工队。43年上级号召开展地雷战,组织上又派父亲去学习制雷技术一个月,回来后在岚县摆开了四十里的地雷阵,打得敌人魂飞胆颤,于45年6月就将敌人挤出了岚县。当时父亲已担任岚县民兵大队政委,又组织围攻静乐县。在三分区工作期间 ,父亲多次与敌人遭遇,与死神擦肩而过,但父亲凭借着自己对敌人的高度警惕,靠着广大群众的掩护,一次次有惊无险,逢凶化吉。一次在白龙山马坊村的墕墕上,碰到了4个伪警察,父亲背着水烟与敌人周旋,4支枪向父亲射击,子弹在两腿间穿过,凭着多年练就的“飞毛”腿,父亲边跑边跳,顺利脱险。还有一次,父亲在李家湾开完会,晚上村闾长把父亲安排在闾长家楞底的一个老婆婆家里住下,父亲估计到在村里活动了半天,动静不小,敌人可能要来,就与同事半夜里朝敌人碉堡方向转移,果然天刚亮,敌人就进了村,抓住了闾长拷问,但父亲已安全脱险。因为岚县斗争特殊复杂残酷,投敌叛变的多,汉奸也多,父亲的行动常被告密,所以父亲组织民兵游击队惩处了六七个汉奸。虽然斗争十分残酷,但父亲生性乐观,一有空闲,父亲就给群众唱小曲,村里人常说,下午不上地去了,听张指导员唱曲去。父亲也参加演戏以宣传发动群众,斗争中与当地群众结下了深厚的生死情谊,正是这些纯朴善良的老百姓,帮助父亲一次次地逃脱了敌人的追杀。一九四五年秋天,父亲调回岚县公安局任政保股长,侦察科长。曾向敌区派遣情报员十几人,甚至派到南京。一九四六年,发生了震惊全国的“四·八”空难事件,组织上又派父亲带人带布到黑茶山收尸并做好善后工作。四七年八月,父亲调到晋绥边区公安总局,主要做策反和外勤工作,四八年任河府县公安局长。四九年六月,走新区的干部在临汾集中,秋天开始南下四川,父亲任新区干部连指导员。干部连成员大部分是各县的公安局长。五0年一月接管了成都,先后任成都市公安六分局局长,兴津县公安局长,省公安分校组织科长。五六年调到重庆西南政法学院任组织科长,总务处长等职。六一年十二月因病退休回原籍,七八年改离休,享受副地师级待遇,二00八年二月父亲因病去世,享年九十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的公公刘泽生,一九二四年九月生于柳林县刘家山村,西局岔龙泉初中毕业。抗战爆发后,刘家山是离石抗战三分区所在地,十五岁的公公受影响,于三九年夏投身革命,参加离石县抗日人民政府工作。当时县政府驻临县碛口西湾村及兴隆湾村一带,公公有文化,任县财政科科员。四0年二月入兴县晋绥财经干部训练班学习半年。结业后分配在碛口镇贸易三分局搞税收工作,逢集遇会,就流动到咀头、孟门镇,成家庄镇、招贤镇等地贸易办事处或税务站进行收税或查处奸商工作,当时的经济十分困难,税收成为抗日政府和军队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之一。</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公公调柳林税务局,后又调到晋绥边区第三专署(时驻离石城)任财务科会计。四八年五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一野七纵队十旅负责经营企业生产。</p><p class="ql-block"> 四九年四月解放太原战役后,随军向大西南大西北进军。同年四月加入共产党。先后参加了解放西安、宝鸡、天水、兰州等城市的战斗。是年十二月挥师南下解放成都。五0年,所在部队改编为铁道兵工程第五师。五0年十二月入朝作战,主要是修建被敌人炸毁的铁路和桥梁,保证铁路线的畅通和战争物资的供应。五四年归国后,部队主要任务就是转战南北修铁路,先后参与了汤林线、鹰厦线,成昆线、青藏线的筹备建设,主要从事军需后勤工作,七七年调回北京铁道兵总部,先后任军需处和管理处处长等职,八七年离休后,仍关心家乡吕梁建设,为家乡发展跑項目,跑资金。二00七年12月病逝,享年八十三岁。</p><p class="ql-block"> 二位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十七八年了,但他们的精神风范,思想品德深深地印在了儿女及孙辈心里,他们是抗战老战士,是令人尊敬的革命老前辈,我们永远怀念他们!</p><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p><p class="ql-block"> 文学鉴赏班张荣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