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岁末年初,《人民日报》、新华社就苏州的经济发展、出口创汇、教育改革等等,接连发表新闻,有的还上了头版头条。作为一个苏州人,虽不该因此而飘飘然,却也确实受到了激励、鼓舞,感到有点自豪。</p><p class="ql-block"> 省新闻界的一位老同志日前来苏州,看到苏州近几年各方面发生的喜人变化,也满怀激情地说:“苏州的发展和经验引起了世人瞩目,苏州的同志要强化‘天堂意识'”。</p><p class="ql-block"> “天堂意识”,多么形象的比喻,这也可以说是赵紫阳同志提出的“建设意识”在苏州的地方化。听来使人感到既热乎乎,又急乎乎。</p><p class="ql-block"> “天堂”固然有不少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但她毕竟不是天生、天降。“天堂”来自人们的辛勤劳动,来自人们的开拓创造。作为苏州人, 强化“天堂意识”,就要进一步认识苏州,认识苏州的优势,从而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增强建设苏州、振兴苏州的责任感、紧迫感。我们不能安躺于前人已经开创的事业和经验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当代人享受着前人创造的荫翳,同时也要为后人创造荫翳。唯有如此,我们的“天堂”才能成为越来越美好的真正的人间天堂。在这里. 对每一个苏州人来说,都不能当局外人,更不能坐享其成。苏州籍的先辈范仲淹(吴县)、顾炎武(昆山)曾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催人奋进的心声。 我们在强化“天堂意识”时,应把这两条作为座右铭。</p> ~~~~~~~~~~ <p class="ql-block"> 《苏州人与“天堂意识”》一文见报后,收到了读者王达钧同志的来稿《乐乎乎、热乎乎、急乎乎》。文稿对《苏州人与“天堂意识”》作了更深一层的阐释和补充。</p> ~~~~~~~~~~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乐乎乎、热乎乎、急乎乎</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载1989年2月23日《苏州日报》)</span></p> <p class="ql-block"> 蛇年新春第一天,喜读蔚然同志写的《苏州人与“天堂意识"》, 真使人感到乐乎乎、热乎乎,但确又感到急乎乎的。</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苏州经济持续稳步发展,效益显著,各项工作引人瞩目,“天堂”的面貌焕然一新,知名度比以前更高了。在这令人高兴的时候,蔚然同志的文章提醒每一个苏州人要增强“天堂意识”,这是很有必要的。这犹如向大家赠送了一帧精美的新春寄语贺年卡。</p><p class="ql-block"> 这篇文章说得好: “作为苏州人,强化'天堂意识',就要进一步认识苏州,认识苏州的优势,从而增强改革、开放意识,增强建设苏州、振兴苏州的责任感、紧迫感”。依笔者的理解,所谓“认识苏州",是在认识苏州的优势的同时,还应认识到苏州在发展经济中的劣势,这样,就更能有自知之明,从而千方百计扬长避短,把苏州的经济推向更加协调发展的道路。苏州在发展经济中的劣势诸如:地下矿产资源少,煤、电缺口大,已到了“燃煤(眉)之急”的地步;不少企业职工的文化、技术素质还不高,传统的小生产观念和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观念还束缚着一些同志的头脑,与贯彻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全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极其有限,随着工业和其它各业的发展,土地还可能继续减少,这对发展农业极其不利,土地管理已到了非严格控制不可的时候了, 等等。</p><p class="ql-block">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新春之际,作为“天堂”里的每一个成员,如果都能为振兴苏州献计献策,通力合作,认真抓好治理、整顿,深化改革,那么,苏州经济发展的劣势就能减少到最低限度,“人间天堂”就能建设得更加引人瞩目,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