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李双江的母校情

尧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2025年8月19日上午9时40分,哈尔滨第四中学校园内,树影斑驳,秋阳柔洒。在校领导的陪同下,两位特殊的访客缓步踏入校门——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前副主席、中國式現代化四十人經濟學家成員 、哈四中校友程路;另一位则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乐坛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这场跨越七十年的“回家”之旅,因一段深沉的母校情而格外动人。</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李双江与程路一行首先来到校史陈列馆。扩建后的新校舍窗明几净,陈列馆中悬挂的老照片记录着四中近百年风雨,而最让李双江驻足的,是革命教育家、原四中校长李鹏委员长母亲赵君陶的照片与塑像。他静静凝视着这位著名革命者的面容,目光深邃,似在时光长河中与前辈对话。“赵君陶校长是四中的灵魂人物之一,她的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代代学子。”校史讲解员轻声介绍,而李双江微微点头,仿佛从那段峥嵘岁月中汲取着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转角处,一面墙悬挂着李双江青年时期的大幅演出照。照片中的青年眉目俊朗,身着军装,眉宇间已初显日后舞台上的光芒。他快步上前,双手合十贴于心口,向校方深深鞠躬:“感谢你们还保留着这份记忆!”在场校友无不动容——这不仅是对青春的怀念,更是对母校珍视每一位学子成长的感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沿着展厅前行,一阵悠扬的钢琴声飘来。循声而去,只见一位年轻姑娘正端坐琴前,指尖流淌出《黄河颂》的激昂旋律。李双江驻足聆听,眼眶微红:“这是1996年我赠送给母校的钢琴!”那年正值四中五十华诞,刚在歌坛崭露头角的李双江特意定制了这架三角钢琴,琴身上刻着“献给培育我的母校”。二十九年过去,琴键依然清亮,仿佛时光从未流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他走向演奏者,连连称赞:“姑娘,你的基本功很扎实!”年轻女孩惊喜抬头,发现眼前这位慈祥的长者竟是仰慕已久的李双江,激动得一时语塞。程路笑着打趣:“双江学长,您听出来了吧?咱们四中的音乐基因,一代代传下来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展厅的留言簿上,李双江提笔写下:“七十年光阴弹指过,四中恩情永铭心。”短短十字,浓缩了他对母校的眷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參觀校史館之後,在四中会议室,大家熱烈座談起來。四中校长谷学峰、李雙江學長、程路主席先後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谷校長介紹了學校现状和今后发展远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李双江在会议室与师生分享了自己的“四中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1953年由道外太古小学考入哈十中、1956年考入哈四中高中部;1956年至1959年高中三年,是我人生的基石。”李双江回忆道,他的音乐启蒙始于班主任柯勤老师的鼓励。“那时学校条件艰苦,她偷偷给我开‘小灶’,带我去参加市里的合唱比赛。”那时李双江凭借一首《解放区的天》榮获黑龙江省中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校长郭宪章却严肃地对他说:“成绩属于过去,学习无止境,艺术更要发展。要用歌声歌唱时代、歌唱党和人民!”刘旭升老师则是他舞台实践的引路人(音乐人)。“战场上出英雄,舞台上出表演艺术家’。刘老师四处奔走,为我们争取演出机会。有时排练到深夜,我落下功课,他亲自帮我补习。”李双江感慨,“正是这些老师的包容与栽培,让我明白:艺术家不仅要有一副好嗓子,更要有家国情怀。1959年,李双江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到新疆军区文工团任独唱演员(授予中尉军衔)。“我在新疆度过了十年,那里的雪山、草原和十三个民族的歌声滋养了我。”他动情地说,“没有新疆的淬炼,就没有后来的李双江。”十年后,调入总政歌舞团。“五十多年来,我每年演出三百多场,走遍了边防海防哨所。”李双江回忆,一次在高原哨所为战士演唱后,发现炊事班的战友因任务未能到场,他带着学生专门到炊事班和警卫连,为他们再唱一次。这种“为兵服务”的信念,贯穿到他后来的艺术生涯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55岁的李双江被任命为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又工作了20年,75岁退休后又特聘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特聘教授,继续培养声乐人才 。至今仍在教学第一线,为军队文化艺术,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四中教会我的不仅是唱歌,更是责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與李双江同回母校的校友、66届高三一班的程路,回忆起与校友、学长李双江的友情,讲述了80年代同去法卡山中越交战的前线,李双江为出征战士唱《再见吧,妈妈!》最多一天演唱70次的动人事迹!程路主席還對教育為改革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包括哈四中在內,全国中学教育、高等教育,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所做的贡献做了简要分析。认为哈尔滨和黑龙江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一个大台阶的前夜。哈尔滨人乐观务实的精神面貌,哈尔滨的实力和潜力必将为东北振兴做出较大贡献!这其中,也有我们四中人的努力。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66届高三一班校友为母校敬献字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李双江为母校敬献专著并签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李双江与四中领导及校友在学校门前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老校友的聚餐上,大家欢聚一堂,畅叙同学友谊,并祝校友、学长永葆青春、健康长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活动尾声,李双江激情表达,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舀来天山清泉水,采来草原红玫瑰。我们用热情烧烈火,煮出的奶茶令人醉。香甜的奶茶捧过头,眼中含着欢笑的泪。祝福母校天天向上,培养国家的栋梁。这杯奶茶献给四中师生,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祝福家乡万万岁!”字里行间,既有对学生岁月的眷恋,更有对母校的赤诚祝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程路主席感慨:“双江学长的歌声里,永远跳动着一颗纯粹的中国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本文作者姚明贤,1962年从哈十三中考入哈四中高中,1965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1970年分配至饶河县广播站,期间与哈四中66届老高三知青、校友程路相识。此次程路與李双江回访哈四中母校,特意邀请了部分四中老校友回校相聚。作者在活动中亲耳聆听、亲眼见证了李双江对母校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德艺双馨、倾情为民的高尚品德,遂撰写此文,与大家共享!</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