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星期二(晴),到达新加坡的第二十三天 清晨八点,儿子稳稳握着方向盘,载着我一同送 Nini 去夏令营。车子在初升的阳光里平稳滑行,窗外的树影与街景慢悠悠向后退去,像一首无声的晨曲。Nini 安静地蜷在后座,耳朵追着车载音响里流淌的旋律,偶尔听到喜欢的歌,便脆生生喊一声:“爸爸,这首我喜欢!” 于是,在路口等候通行时,儿子便会给那首歌点亮小红心。<br> <p class="ql-block">忽然,没有过多久,这份宁静便被轻轻打破。原本乖乖听歌的 Nini 像是被什么魔法点醒了,小小的身子探了过来,将小手搭在我的椅背上。她那双清澈的眼眸里,盛着比晨光更亮的憧憬,用稚嫩却格外郑重的语调,一字一句地向我描绘起她五彩斑斓的梦想蓝图:“爷爷,等我长大了呀,我要在一座粉红色的学校里当老师,教小朋友们唱歌跳舞;我还要在一家蓝色的理发店里做美发师,给大家剪出最漂亮的发型;不过最最重要的是,我要在一家黄色的宠物医院当医生,给每一只可爱的小狗小猫看病,让它们都健健康康的!”</p> 她的童声清脆悦耳,每一个梦想都被她赋予了鲜明的色彩,简单而纯粹,却充满了最真挚的热爱与向往。那一刻,我仿佛真的看到了那个在粉色校园里温柔授课、在蓝色理发店里创意飞扬、在黄色宠物医院里爱心满满的小小身影。<div>在她的性格里,没有一点尖锐的棱角,像块被阳光晒得温热的鹅卵石,用自己的方式悄悄爱着世界。</div> Nini 这阵子刚巧放了假,孩子们想着让她在课堂之外多接触些新鲜知识、增长见闻,便特意给她报了这个假期夏令营。这可不是普通的营地,而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科学主题夏令营 —— 这里既是孩子们探索兴趣、发掘潜能的广阔天地,又能在独立能力、社交能力与兴趣爱好的培养上发挥积极作用,悄悄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铺垫下坚实的基石。 夏令营在如切路上,旁边就是一家搏击赛事场馆。新加坡的这类搏击赛事场馆(Fight Promotion 场馆),历史能追溯到 20 世纪中叶,其发展演变既深深植根于本土武术文化的积淀,又与国际赛事的引入、政府政策的支持紧密交织。<br> 从发展轨迹来看,它清晰地呈现出从 “单一赛事场地” 到 “综合体育生态” 的转型:早期多依托社区现有设施开展活动,功能相对单一;中期通过引入国际顶级赛事,逐步打响知名度,吸引了更多关注;近年来则凭借专业化训练体系的构建、娱乐化赛事模式的创新,再加上政府的持续扶持,已然形成了涵盖训练、赛事运营、体育旅游的完整产业链。 今天的早餐是煎饼子,这是 Jasmine 教 Khin 做的。作为 Khin 的初次尝试,这软饼的卖相确实不算精致,边缘有些歪歪扭扭,表面也不够平整,但凑近一闻便有淡淡的麦香飘来,咬一口味道也不错。 吃完早饭后,我们又去了超市和菜场。路上看到了一棵开着黄花的树,远远看去非常好看。 今天下午我没去接 Nini,儿子说夏令营离他公司不远,他下班后会直接从公司过去接她。 <div>下午四点,我和 Jasmine 一起出门去接 Nana。小家伙长大了,已经不用我抱了,自己攥着心爱的小狮子玩偶,一路蹦蹦跳跳地跟着我们往家走,小脚步轻快得像踩着快乐的节拍。</div> 晚饭后,儿子喊我一起到院子里抽雪茄。为了让氛围更惬意些,他还把家里的音响搬了出来。于是,在轻柔流淌的音乐里,我们慢慢品着雪茄,任时光静静流淌,度过了这样一段闲适美好的时光。 抽雪茄这事儿,可比抽烟讲究多了。首先得备妥雪茄剪,要么是利落的 V 型剪,要么是稳妥的断头台式,用处就是精准裁开雪茄顶端的密封帽,既得让烟雾顺畅流通,又不能伤着那层细腻的茄衣。打火机也有讲究,我们用的是喷枪式的,火力匀,能把雪茄燃得周正,免得用了带杂味的火源,坏了嘴里的那点醇香。<br> 儿子总说抽雪茄比抽烟好,理由是他从不把烟吸进肺里。这话倒让我想起以前的一位美国朋友Rob,他也说过类似的:“抽雪茄嘛,不过是把烟味含在嘴里品一品,转头就吐出去了。” 可到底有没有影响,我心里其实也没个准数。<br>不过说起来,我和儿子抽雪茄,倒真谈不上有什么瘾。儿子偏爱收藏雪茄,那些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茄体在他的恒温恒湿收藏柜里静静躺着,像藏着一盒子时光的故事。当心情高兴时,他便会从收藏柜里取出雪茄,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一边抽着雪茄,一边看烟雾在谈笑间轻轻漾开,说到底,不过是借这片刻闲情,消磨一段快乐的时光罢了。 Nana 这孩子天生爱凑个热闹。我们在外面抽烟时,特意把饭厅通往院子的门关上了,没想到她偏不肯走开,非要扒在门后,隔着玻璃眼巴巴地瞅着我们,那小模样,真不知道这有啥好看的,却看得格外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