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贤典范故里情

张杰民-运城-乐骑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参加雷先典老师暨古运新城联谊会,向西张耿农业技术夜校捐赠图书活动的人员,在夜校门口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乡 贤 典 范 故 里 情</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1, 100, 250);">——雷先典老师向西张耿农业技术夜校捐赠珍贵藏书记</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和艾青先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样,我也始终爱着我的家乡盐湖区龙居镇东张耿村”。雷先典老师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雷先典老师1939年11月生于龙居镇东张耿村,自幼就读于家乡学校,1960年毕业于运城师范学校。先后任风陵渡中学语文教师;解州联校教师、教导主任、联校校长;运城红旗路学校校长;康杰中学团委书记、副校长兼副书记;运城地区人民路学校书记、校长;运城行署教委正处级视导员。1989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1998年被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中学高级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p><p class="ql-block"> 这样一位从东张耿村走出来的优秀知识分子,还有着一份浓浓的家乡情怀,自从退休后鲜在运城城里家中颐养天年,每年春天即回到农村老家中种菜养花,同时关注家乡的发展与变化,为家乡的富裕美丽而鼓舞,为农民的忧愁困难而呼吁,为政府与农民的沟通搭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p><p class="ql-block"> 雷先典老师一直有一桩心愿,想将自己珍藏了近70年的一套《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书籍,捐赠给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5日,由古运新城文企联谊会牵线搭桥的图书捐赠仪式在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会议室隆重举行。盐湖区龙居镇党委书记卫开河、人大主任李纬强、西张耿村党支部书记相晓辉、包村干部张庭证、村民代表及历任村党支部书记数十人参加了捐赠活动。捐赠仪式由龙居镇人大主任李纬强主持。西张耿村党支部书记相晓辉首先致欢迎辞。雷先典老师向夜校捐赠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套三册和自己所著的文集五本。龙居镇党委书记卫开河同志对雷老师捐赠行为表示感谢,并亲自为雷先典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  雷先典老师捐赠的珍贵藏书,已经摆放在西张耿农民技术夜校展示柜中。</p> <p class="ql-block"> 捐赠活动现场</p> <p class="ql-block">参加捐赠活动的老师、领导、工作人员。</p> <p class="ql-block">  此次捐赠活动缘起2025年6月23日,古运新城文企联谊会会长冯建国会长,李耀进秘书长应邀到东张耿新村拜访雷先典老师。谈话间说起前一天联谊会十数名会员去西张耿农业技术夜校参观的事,雷先典老师不禁将他与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的几十年情结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 雷老师说夜校展览馆办的很好,但是实物展柜中,有毛主席对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作出“一个受欢迎的农业技术夜校”批示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中、下三册)一书,只有一张从芮城县图书馆中拍的图片,没有实物,甚感遗憾。自己倒是有一套收藏了近70年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是1956年在解虞一中求学期间,因被学校评为阅读模范个人,解虞县新华书店为他所赠送的奖品。原来计划赠送给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但是找出了时,却发现其中的上册右下角被老鼠啃咬,留下了一堆纸屑碎片。雷老师既生气又惋惜,心疼不已,为没有精心保存悔恨不已,也就把捐书给夜校的想法搁置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冯建国会长听完雷老师的讲述后说道:“这是一份在家中珍藏了近70年的书藉,更是您的心爱之物,也是目前发现的首份孤品,捐出来更能体现珍贵与厚重,也会更有意义。”之后,冯建国会长代表古运新城文企联谊会多次与盐湖区委,龙居镇党委,西张耿村干部进行了沟通,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并且组织了这次隆重的捐赠书籍仪式。捐赠的前一天,雷先典老师抚摸着书藉,一页一页地翻动着,用毛刷和柔软细布,一遍一遍地清理着书页,爱不释手。细致精心地如对待出嫁闺女一般,为它系上了红丝带。</p><p class="ql-block"> 捐赠仪式上,谈及与西张耿村的过往,雷先典老师几度哽咽、泪水盈眶,他追忆了与西张耿村几十年情感的交织,与《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毛主席批示文章中很多人物的亲密关系,他的义父义母,他的嫂子姚凤兰(当时的妇女主任兼副社长),他的朋友王运昇(当时那位老实敦厚、善于学习的技术股长),还有义父母家隔壁邻居杨士俊(当时的社长)……每每从书籍中看到熟悉的名字,就觉得格外的亲切,对他们的事迹与精神愈加钦佩。如今故人已随流水去,然而他们神采飞扬的青春,却和夜校里神采奕奕的塑像一起,成为西张耿人永远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西张耿村两委向捐赠者颁发证书</p> <p class="ql-block">  雷先典老师的情绪也带动和影响着大家的情绪,大家为他高尚的情怀所感动,正如冯建国会长所言:“今天的捐赠活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雷先生捐赠的这套《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保存了近七十年,几乎见证了共和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而对于我们来说,书里的西张耿农民夜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时至今日,依然是我们运城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在捐赠仪式上,雷先典老师还将自己先后出版的“家刻”小书《春华秋实》《岁月留痕》《雅韵悠然》《情韵怡然》《老树余韵》书籍一套五本,捐赠给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图书馆。</p><p class="ql-block"> 古运新城文化联谊会副会长李耀进代表古运新城文化联谊会向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图书馆捐赠了《锦绣河东》《云山之路》《风景这边独好》《福同惠》《河东陈记烟火味》《三管银杏不负秋》《好人陈玉芳》等系列图书50册。龙居镇党委书记卫开河同志表示感谢并为古运新城文化联谊会颁发了收藏证书。</p><p class="ql-block"> 古运新城文化联谊会副会长薛广立、高民强,《古运新城》编辑部主任吉秀珍,编辑卫文英及摄影师刘向龙等会员参加了捐赠仪式。捐赠仪式结束后,大家走进西张耿村农业技术夜校,将已有70岁“高龄”的《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中、下三册)虔诚地摆放进展品柜。</p> <p class="ql-block">  捐赠仪式上与会人员踊跃发言,肯定和赞扬雷先典老师的无私大爱,高尚情怀。</p> <p class="ql-block">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将珍藏近70年的书籍捐赠出来这一举动,犹如一颗投入时光长河的石子,涟漪中荡开的不仅是书籍本身的流转,更是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情感沉淀与精神传承。70年,足够让一本普通的书褪去物品的属性,成为个人或家族的生命年轮。这些书可能带着特殊的时代印记,纸页间藏着家族隐秘的精神火种。当捐赠者将它们从私人空间推向公共领域,每一本书都成了见证了时光过往,翻开泛黄的书脊,既能触摸到个体生命的成长轨迹,也能窥见大时代的变迁。这种私人记忆与集体历史的交织,让书籍超越了文字载体的功能,成为可感知的文化基因。</p><p class="ql-block"> 珍藏70年的书籍,往往被赋予不可替代的情感价值,它们是雷先典老师学生时代发奋阅读的青春见证、甚至是家乡情怀的精神寄托,选择将其捐赠,本质上是一场情感断舍离的勇气,不是割舍回忆,而是让回忆以更辽阔的方式延续。这种选择背后,是对知识共享的深刻认同。当私人的藏书进入公共空间,它们不再被锁在抽屉或书架上沉睡,而是被研究者翻找史料、被阅读者受到启发、被爱好者赏心悦目。一套书从一个人的宝藏变成千万人的星光,这种价值的放大,是捐赠者最动人的情怀注脚。</p><p class="ql-block"> 70年间的漫长岁月,中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的剧烈转型,许多70年前的书籍,本身就是文化变迁的活化石,捐赠此类书籍,本质上是在为文化传承接力。更能通过展览、研究等方式,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小众记忆融入公共文化,这正是对捐赠者情怀的最生动回应。</p><p class="ql-block"> 情怀的最高境界,是让爱流动。捐赠书籍既珍惜承载的过往,更希望这份珍惜能被更多人感知;既守护私人记忆的温度,更愿意让它成为公共精神的养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70年的藏书捐赠,是情感通过具体的物质载体来传递。当我们翻开一本来自70年前的旧书,触摸到的不仅是纸张的纹理,更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深情,一个时代对文化的坚守,以及文明最本真的模样——它永远在流动,在分享,在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感谢雷先典老师的大爱之举!</b></p> <p class="ql-block">  捐赠仪式后,把书藉分别摆放在夜校展台、阅览室书架上。参加活动人员再次走进展览馆,重温70年前的光辉时刻。</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美篇制作:张杰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图片视频:刘向龙 张杰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审核指导:冯建国 雷先典 吉秀珍</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音乐选播:谷金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