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登顶记:累与景的交织之旅

老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山顶的壮美是登山的动力:秋风送爽、松涛阵阵,天上的云彩不需要滤镜,美得让人心跳。从土官箐水库往上登,每一步都写满意志与信念,每一次站立喘息都是挑战,回望来时的坡,才发现每一步都不容易,都见证了身体与自然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我多次到这个叫土官箐水库的地方玩,到它的源头去探寻,去发现。我发现,多爬山就是最好的养生!</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说,地气聚在山,天气聚于峰,高山都是地壳运动几亿年挤压出来的能量库,修行之人爱往山里跑,就是去迎合山里的这个场能!</p> <p class="ql-block">对五桂山的向往,始于那句“五桂联芳”。五桂山,在县城北三里,五峰高耸云间,姿态秀美,有如画图。明朝进士韩始雍曾作诗:“岧峣若贯珠,脉脉钟奇异。天为启文明,燕山良足记。”可真正踏上登山之路才懂,这“天堂”般的存在的景色,原是需要我用一步一喘的疲惫铺就的。从山脚到山顶,短短几公里的山坡,挑战着我身体的极限,每一滴汗水落下的地方,都藏着登顶后回望时的回甘。</p> <p class="ql-block">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便轻装出发。这些在远处看起来绿意盎然的森林里原来是大大小小的坟墓,一个人行走其间,感觉阴森森的。我佩服死者后人那独到的眼光和风水意识!也感叹:要不是实行殡葬改革,实行公墓化的话,这些林子里到处是坟了。尽管如此,吹来的风是凉的,溪涧在林间叮咚作响,看阳光透过松树叶间隙在地上织出光斑,听山雀在枝头蹦跳着鸣叫,像在为挑战者鼓劲。</p><p class="ql-block">行至半山腰,双腿已开始发沉,每抬一步都像灌了铅。呼吸从平稳的节奏变成急促的喘息,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滴在石阶上晕开一小片湿痕,后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黏糊糊的。抬头望,前方的山路在密林间蜿蜒,像一条看不到终点的长蛇。</p> <p class="ql-block">其实,最坚刚的是“大榆栏树”段。这段路几乎是垂直向上的,石阶窄而陡,这些地方就没有坟墓了。登这段坡时,腿肚子突突地跳,膝盖隐隐的酸痛,每走两三步就得停下来大口喘气,眼前偶尔会泛起金星。风从山脊线灌过来,带着山顶的凉意,吹在汗湿的皮肤上,竟有些刺骨。心里无数次闪过“放弃”的念头,可回头望,身后是已走过的陡峭山路,往前看,云雾在远处的山峦间流动,隐约能瞥见政府修建的防火公路了。咬着牙,攥紧竹杖,把“累”字咽进喉咙,一步一步往上挪,仿佛每一步都在和自己的身体较劲。</p><p class="ql-block">恰在此时,从山上下来一个比我年青得多的兄弟,我叫他休息一下,跟我聊会儿。我们一起抽烟、谈笑,他说他是桃孔村人。他说离山顶不远了,这让我信心倍增!</p> <p class="ql-block">五桂山顶美如画,这里不需要滤镜,随手一拍就是大片。</p><p class="ql-block">那么美的景,我忍不住大吼一声。在防火公路上走过来,走过去,我用苹果手机拍了个视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讲了几句话。公路下边的树林里有人问:“你说什么?”</p><p class="ql-block">“我说这里太美了。”我答。</p><p class="ql-block">“你捡菌吗?”我又问。</p><p class="ql-block">我看到树林里穿过一个老头。他好像“嗯”了一声。</p> <p class="ql-block">照直说,在山顶上,我像个孩子,我无法形容我的心情,我一直在公路上走,边走边拍照。我感受山顶的美景,享受登顶成功的喜悦。那一刻,所有的酸痛、喘息、想要放弃的想法,都成了这风景的注脚——原来最动人的美,从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抵达的。</p> <p class="ql-block">下山时,比登上去更容易些,但小腿酸痛,可心里却格外踏实。回望五桂山,我惊叹自己刚刚是咋个爬上去的哦,那么陡的坡!我真佩服自己的毅力和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信念。原来爬山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到过”,更是在累与坚持的拉扯里,读懂风景的珍贵,也看清自己的韧性,这是我写这篇登山记的初衷和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