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赶海小记》</p><p class="ql-block">人生中第一次赶海是在何时,竟已全然记不真切了。只晓得那是初到大连,第一次见到海,第一次踏入海浪中捉蟹——其实说到底,不过是戏水罢了。对于我们这些生长在内陆的人而言,真正的赶海并非易事。于是后来,但凡是到了海边,能拾得一二海物,不论是否应着潮汐,便都当作是“赶海”了。</p><p class="ql-block">此次来姑娘家探望两个外孙,倒像真正体验了一回赶海的意味。</p><p class="ql-block">姑娘为我和爱人订下一处海畔旅店。推窗见海,云岫初开,碧波在望。步行至滩不过三五分钟,一条长近两公里的海岸线舒展眼前,三道石堤如手臂般探入海中,划分出游泳区与冲浪区。凌晨四时,我倚在窗前拍日出。连日阴雨,偏偏我们抵达时逢云开雾散。东方天幕渐染,红、白、灰、蓝交织流淌成霞绮,我用手机延时尚且不能尽录其美,便索性径直向海边走去。</p><p class="ql-block">沙滩是灰褐色的,沙质极细。若要以专业尺度衡量,约在20至40目之间——近似沙泥,最宜贝类栖息。滩上散落着张开或破碎的贝壳,每一步踏下,细沙软软陷落,深可及四十厘米仍不见硬底,如行海绵之上,教人步履不稳。冲浪者早已三三两两聚在离岸百米处的海面,排成数列,静待一波好浪。能真正踏浪而行、穿梭于峰谷之间的实属少数,多数人甫一站起,便又跌回浪中。</p><p class="ql-block">更近处则是赶海的人群,水自膝盖及胸,人们缓步移动——原来是在挖蚬子。寻常赶海需借铲耙掘开泥沙,因蚬子多藏在十公分以下的沙中。而这里沙质纯净,竟可直接以脚代铲。我也俯身加入他们的行列。先用脚趾探入沙中,掘出一个小坑,再如跳芭蕾般轻旋脚尖,沿坑缘细心感知。触到蚬壳时,心中一喜。偶尔有幸得两三只聚在一处,但这样的好运不多。滩上游人如织,孩子们挖得尤为专注。</p><p class="ql-block">两个多钟头下来,所获大约可盛两盘。虽不算多,却终于知晓如何挖蚬,也亲眼见得它们怎样钻沙遁形、避敌求生——还有视频为证呢。当晚在姑娘的露营处,我们将自己挖得的蚬子烹熟佐酒,就着烧烤与篝火,吃得格外香甜。</p><p class="ql-block">海边人赶海,看重的是大潮,是海获之丰。而如我这样的内陆客,但能走进大海,亲涉涛声,体验一番寻觅之乐、发现之喜,便已心满意足。赶海之趣,本不在所得几何,而在那一份身临其境的认知、尝试与享受。</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0日于东京</p> <p class="ql-block">赶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