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壤,静待花开

山水清意

以爱为壤  静待花开 作者   武宣县三里中学  雷超然 <p class="ql-block">  <b>以爱为壤,以心为光,守护每一颗沉睡的种子。人生天地间,各有所负之使命;种花育人时,无非寸寸用心滋养。</b></p><p class="ql-block"><b> ——题记</b></p> 晨光守望 <h3><b>  推窗望见玉兰初绽时,陶行知先生那句箴言便萦绕心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教育者所求的“大事”,恰是这般春风化雨的守候——在万千独特的生命轨迹里埋下希望的胚芽,点燃思想的星火。教师,便是时光里的耕耘者,唯有以爱为沃土培育根基,以心为晨光照亮方向,方能在岁月深处,静候那满园的生机。<br></b></h3><h3><b> 躬耕讲台三十余载,我深知这园圃的耕耘是终身的修行。并非每寸土地都能盛开张桂梅老师谱写的奇卉,但正是无数细微却恒久的光亮,终能辉映成穿透时代的灯塔。<br> 记得班上有一个名叫小琦的学生,初二时,他如困兽陷于厌学的泥沼,拒绝踏入校门。初三重回校园,仍是无故缺席的常客。即使枯坐课堂,灵魂也似游弋别处:不听讲、不写作业、拒绝交流,只蜷在角落,像一株倔强蜷缩的蓓蕾,沉默地裹紧满身利刺,抗拒一切靠近的暖意。</b></h3> 微光唤醒 <h3><b>  我从未责备,而是课间问一声冷暖,课后道一句坚持。一次板报比赛,我力荐小琦执掌画笔。未曾想,这沉默的少年竟在协作中主动献策、倾注全力,最终夺魁!那一刻,他眼中腾起的光,如同暗室骤然点燃的星辰。才华被看见,价值获珍重,那沉寂的世界边缘开始悄然崩解。<br></b></h3><h3><b> 此后,我定期家访。半个学期过去,小琦的成绩悄然上升。语文课上,那只曾低垂的手,怯生生地举向空中。这点滴的举动,是晨露悄然汇聚的证据。罗杰斯曾言,“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变化和学习”,而变化的起点常在那被无条件接纳与看见的瞬间。正是这样的瞬间让我更坚信:师者未必万丈光芒,只需眼底有光、心中有热,便足以刺破阴霾。</b></h3> 敞开心扉 <h3><b>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马卡连柯的箴言常在耳边。爱是基石,更是方法之源的活水。<br></b></h3><h3><b> 深秋某夜,操场暗角,我撞见蹲在地上轻颤的他。见我走近,他仓惶抹泪,眼神闪避。“陪老师走走?”我轻声问。他默然点头,起身相随。<br></b><b> 月光如霜,泼洒在跑道上宛如一匹静默的银绸。我讲述校园百年变迁,细数那些从尘埃中破土、向上生长的旧时足迹,话语轻柔如风拂过:“孩子,人生并非预设好的单一轨道,它更像是广阔无垠、充满可能的莽原。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一条所谓‘正确’的路径,才能看见脚下这片沃土的无限生机。执起信念的犁铧,深耕只属于你的那片天地吧。”他一路沉默。翌日,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置于我案头。心扉未启,但那紧闭的窗,确已透入了一丝微醺的晚风。</b></h3> 荆棘护花 <h3><b>  爱非纵容,而是带有温度的方向和具体的策略。针对小琦的情况,我采取了差异化的教学措施。基础薄弱?课堂提问从简单入手,作业布置进行分层设计,先确保他啃下“保底”的知识点。美术是亮点?鼓励他发挥特长,参与班级美化活动、年级画展等,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态度反复?在沟通中明确底线要求,如无故缺席必须补课,作业可减量但必须每天完成。 于是,讲台旁成了我们特殊的“书房”。他默写生字词,我批阅昨天的诗文赏析;他解最基础的方程式,我在一旁梳理章节脉络。这份静水流深的坚持,不仅是监督,更是精准的辅导和日复一日的陪伴,终让他真切感知:有人始终如一地郑重守望着他脚下的每一步,无论深浅。<br></b><b> 教师节清晨,我的办公桌上多了一张字条:“谢您未弃荆棘丛中的我。”暖流瞬间漫涌——原来荒棘深处,果真藏着未曾谋面、柔软而丰沛的花芯。</b></h3> 花开有时 <h3><b>  为师者当铭记:仁爱失,教育如失魄;真诚缺,智慧之火难燃。育人并非纸上空谈,须以躬行的肩臂承托生命。仁心与容让,恰是我们解码差异、发现火种的密钥。想起孔子“有教无类”的古训,更思及苏霍姆林斯基“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的教诲。小琦的转变并非奇迹,而是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的具体实践在他身上的回响。期末考试结束后,他行至跟前,深鞠一躬:“老师,谢您未放弃迷途的我。”<br></b><b> 后来,小琦以艺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本地一所高中,偶尔会发来新的画作和道一声问候。这不正是我们守望的意义吗?并非所有的种子都能长成参天大树,但只要用心守护,每颗种子都有权利绽放属于自己的那一抹生机。<br></b><b> 任风霜蚀刻流年,仍需怀抱初心扬帆,高擎一盏永不熄灭的心灯,只为照亮学子足下那片广袤无垠的未知莽原。<br></b><b> 心若执信,山海可平;爱既深种,芳华必呈。当坚守与赤忱在时光中沉淀为沃土,终将春潮漫卷,万蕾争妍。而我们只需阖目静立,细听风中传来苞裂的脆响、叶展的微吟——那是生命回应至深守望的最美绝唱,是新枝于天地间迸出时的,细小却震颤的宣告。</b></h3>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 2025年8月22日,我的作品《以爱为壤,静待花开》刊登在《来宾日报》的“来宾教育•梦工厂”专刊👏 👏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