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求凰:情与爱的双向奔赴

冷韵追魂

<p class="ql-block">琴弦润诗魂,千年有余音。谈及上下五千年的才子佳人,除了李清照的婉约、鱼玄机的炽烈、唐琬的凄婉各有风华,卓文君的《白头吟》也是名垂千古。她用尽一生将“凤求凰”的浪漫邀约,谱写成了“爱与坚守”双向奔赴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走进《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是从电视剧中,那时还很小,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段是:在一次宴会上,一少年抚琴弹奏了一曲,一位风姿卓妁的姑娘躲在幕后,娇羞的面容似盛开的花儿,之后在一个月黑之夜,院内的姑娘翻墙与院外的少年私奔了,这抚琴的少年就是司马相如,与他私奔的女子叫卓文君。</p><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有了更深的了解。故事发生在西汉那片繁而古朴的世界里。成都才子司马相如应临邛县令王吉之邀,去巨富卓府赴宴,邂逅守寡在家的卓府千金卓文君,宴会中,司马相如应邀献艺,一曲《凤求凰》随着琴音传入躲在幕后偷听的文君耳中。宴会之后,司马相如差人向卓文君传达了他的倾慕之情,却遭到了卓父的强烈反对。对司马相如一见钟情的卓文君为追求自己的真爱,在月黑风轻之夜,收拾行囊时并偷偷藏起父亲最爱的那支玉簪,然后身着简朴便装逃出卓府,与守候在院外的司马相如私奔回成都。</p><p class="ql-block">然才子的风骨并不能填饱肚子,司马相如因“家徒四壁”,穷困潦倒,车马早已当了盘缠,卓文君随身配带的金银手饰也变卖了许多补贴家用。为了生活,他们重返临邛,开了家酒店,过起了“自此长裙当垆笑,为君洗手做羹汤”的生活。文君挽起袖管当垆卖酒,司马相如相伴左右,苦难见真情,他们相互扶持,以心换心,把昔日琴音相逢的浪漫融进了温暖的人间烟火里。最后感动了卓父,在他的支持下度过了难关。</p><p class="ql-block">司马相如凭《子虚赋》、《上林赋》的才华赢得了汉武帝的赏识,从寒门才子转身成为御前红人。长安的繁华与官场的诱惑,让他对昔日的“琴音相伴”逐渐疏淡,甚至有传言司马相如想纳年轻貌美的女子为妾,让独守空房的文君倍受冷漠。</p><p class="ql-block">司马相如一纸家书如雪上加霜,纸上无任何署名及其他,只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几个数字,这没头没尾的不得不让人胡思乱想啊,“无亿”,是无意纳妾还是对她无意?文君提笔久悬于半空,沉思之后在这些数字后面补充了完整的内容,从最初的相识相知写到最后独守空房,并附诗一首托信差送到了远在京都的相公手上。许是司马相如被卓文君的深情与刚烈所感动,又或许纳妾本是谣言,为减少误会,让文君安心,立即回信表明态度,拒绝纳妾并“终身不复娶”,不久将卓文君接去京城,两人重归于好,并相伴到老。卓文君的书信,正是流传千古的《怨郎诗》与《白头吟》。</p><p class="ql-block">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故事,早已超越了普通的爱情传奇,他们冲破门第、礼教的束缚,在困苦中坚守,在情变中救赎,让爱情的力量在波折中愈发深沉。</p> <p class="ql-block">《凤求凰》不仅仅是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的见证,更如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对真挚情感的追求之路 。爱情里最动人的,从来不是门当户对,而是灵魂的相互照亮。历史上不缺为爱赴汤蹈火之人,但在中国古代史书中,卓文君绝对是第一位用才情与智慧冲破封建礼仪束缚打响爱情保卫战并取得圆满成功的女子。她赢的不仅仅只是“挽回爱情”,而是“女性在情感中的主动权”。末了,以一首小诗作为结语吧。</p><p class="ql-block">赠文君</p><p class="ql-block">琴心一点破樊笼,</p><p class="ql-block">夜月私奔意气雄。</p><p class="ql-block">不是春风催桃李,</p><p class="ql-block">敢教情字越千峰。</p><p class="ql-block">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