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实践三」恩施市舞阳中学720班 陈博雅</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徐尹</p> <p class="ql-block"> 恩施州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的地区级综合性少数民族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恩施市金桂大道文化中心内,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巴文化、土司文化及民族民俗文物为特色。在这里,历史的尘埃与文明的光辉交织,每一件展品、每一处场景复原都承载着土家族及恩施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古老的青铜器皿,还是精美的民族服饰;无论是庄严的宗教祭祀用品,还是充满烟火气的传统作坊复原,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座博物馆,揭开岁月的面纱,探寻那些被珍藏的记忆与文化密码。</p> <p class="ql-block"> 踏入展馆,穹顶如夜穹绘满神秘符号,山水浮雕壁立两侧,“建始之音” 门扉后,那尊器物似在无声诉说远古故事,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寻根之旅。</p> <p class="ql-block"> 洞穴微光中,建始直立人先民雕像围火而聚,粗糙皮肤、原始姿态,还原百万年前狩猎采集的生存日常,触摸人类起源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猛犸象与伴生动物的骨骼化石,如凝固的史前史诗。庞大骨架撑开岁月帷幕,让我们得以窥见远古生态,想象冰川世纪的神秘图景。</p> <p class="ql-block"> 展柜里,建始直立人头骨及牙齿化石静静陈列,斑驳痕迹是时光刻下的密码,它们见证人类祖先走出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步。</p> <p class="ql-block"> 古老化石与石器散落展柜,巨兽遗骨、粗糙工具,串联起史前人类与自然博弈的生存史,每一件都藏着远古求生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屈家岭、石家河文化的石器整齐排列,古朴外形下,是先民耕耘、渔猎的生活印记,承载着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星火。</p> <p class="ql-block"> 楠木园古墓群出土的陶器,虽历经破碎与修复,却仍留存着巴人生活的烟火气,陶罐碗盏间,似能瞥见千年前的饮食与日常。</p> <p class="ql-block"> 展墙 “陶釜” 介绍与下方器物呼应,陶釜作为早期巴文化标志,见证巴人迁徙、交流,从实用器具到文化符号,诉说族群成长脉络。</p> <p class="ql-block"> 清江沿岸遗址出土的陶器与工具,搭配田园航拍图,古今场景交融。它们是巴人定居、耕耘的物证,见证文明在江畔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沉浸式场景里,先民狩猎的紧张瞬间被定格。弓箭、呐喊、山石草木,复刻出远古生存博弈的画面,让人触摸到人类文明最初的力量与勇气。</p> <p class="ql-block"> 展柜中央,青铜罍庄重伫立。深绿色器身布满斑驳铜锈,顶部双兽钮盖威风凛凛,似在守护千年秘密。玻璃展柜外,参观者身影模糊,古今对话在此刻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 三尊青铜壶并排陈列,壶盖兽形装饰各具姿态。背景墙上,八幅兽钮特写照片与文献记载相映,讲述着巴人“武王伐纣,前歌后舞”的英勇传说,让冰冷文物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 五件巴式甬钟整齐排列,钟体布满乳钉纹饰。左侧展板详解其历史渊源,右侧图示标注各部位名称,展现古人在乐器制造上的独特智慧,奏响跨越千年的巴渝回响。</p> <p class="ql-block"> 砖石券顶墓遗址实景展示,墓室内散落着人骨与陪葬品。玻璃展柜中,陶俑、铜镜、钱币等文物有序陈列,无声诉说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与生活图景。</p> <p class="ql-block"> 考古现场复原场景震撼呈现,红褐色岩壁环抱砖石墓穴。墓门拱券结构清晰可见,内部石阶与残存墙体,让人仿佛置身真实考古现场,触摸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 汉代铜洗文物展区,六件青铜器皿造型古朴。上方展板详细介绍其用途、纹饰与铭文特点,“富贵昌宜侯王”等吉祥语,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青铜盆与铜洗系列展品,在灯光下泛着青绿光泽。墙上高清文物细节图,放大展示盆底精美的鱼纹与铭文,让观众清晰领略汉代青铜工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 古代制陶作坊复原场景生动逼真,茅草屋舍、陶窑烟囱、制陶工匠与满地陶器,再现了先民制陶的繁忙景象,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手工业的繁荣。</p> <p class="ql-block"> 巴东县旧县坪遗址展区,灰色墙面庄重肃穆。上方“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字样醒目,下方展柜陈列着出土的陶碗、陶罐等文物,见证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p> <p class="ql-block"> 崖墓场景复原震撼人心,灰褐色岩壁上开凿着多个墓室洞口,藤蔓植物攀爬其上。洞内隐约可见棺木,展现古代巴人独特的丧葬文化,神秘而庄严。</p> <p class="ql-block"> 红褐色岩壁上,错落分布着大小不一的石窟。中央三个拱形洞窟内,佛像端坐其中,衣纹清晰可辨。岩壁顶端绿植点缀,右下角黑色说明牌静静伫立,诉说着石窟艺术的千年沧桑。</p> <p class="ql-block"> 永宁寺铜钟巍然矗立,灰绿色钟体刻满2000余字铭文。双龙形钟钮气势恢宏,钟身纹饰古朴典雅。展柜前两块展板,详细介绍铜钟的铸造背景、铭文内容与历史价值,彰显其作为“青铜史书”的独特地位。</p> <p class="ql-block"> 展厅中央,青铜佛像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双手合十。背后巨幅“容美土司献佛”壁画,生动再现了土司率众供奉佛像的场景。左侧“容美土司”四个金色大字,点明了这段历史的主角。</p> <p class="ql-block"> 唐崖土司墓模型精致逼真,灰色石质建筑尽显庄重。墓前牌坊、石像生布局井然,背景壁画还原了墓葬所处的山林环境。展柜前蓝色说明牌,详细介绍了墓葬的结构、历史年代与文物价值。</p> <p class="ql-block"> 两尊巨大的“天命碑”碑刻相对而立,碑首龙纹雕刻栩栩如生,碑身文字虽历经岁月侵蚀仍依稀可辨。碑座龟趺造型沉稳,展柜前说明牌解读着碑文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 古旧的木质店铺内,身着蓝色长衫的掌柜正在柜台后忙碌。货架上堆满了粮袋、陶罐,墙上挂着腊肉与各式农具,“南北杂货”的招牌在昏黄灯光下泛着岁月光泽,还原了旧时乡村商铺的热闹景象。</p> <p class="ql-block"> “张关合渣”店铺内,三位伙计各司其职。一人推磨、一人添料、一人掌勺,土灶柴火噼啪作响。木质招牌高悬梁上,墙面熏得黝黑,处处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与市井烟火。</p> <p class="ql-block"> 土法榨油坊内,几位汉子正用撞杆撞击油槽。巨大的木榨结构古朴,地面散落着油饼,“土法榨油”木牌高悬门楣,重现了依靠人力物力榨取食油的传统工艺场景。</p> <p class="ql-block">竹编工坊里,老匠人正专注编织竹器。满地竹篾与成品箩筐、簸箕错落摆放,屋顶悬挂着“竹草编织”字样的圆形竹匾,整个空间充满了自然质朴的手工艺氛围。</p> <p class="ql-block"> 土法造纸作坊内,牛拉石碾正碾压原料。土墙斑驳,竹帘、纸槽等工具齐全,“土法造纸”木牌斜挂梁上,完整还原了从原料加工到纸张成型的古老造纸技艺。</p> <p class="ql-block"> 西兰卡普织锦展厅,织娘正坐在传统织机前穿梭引线。四周墙面挂满色彩艳丽的织锦,下方展柜陈列着织锦成品,电子屏实时展示织锦纹样的编织过程,古今结合展现非遗魅力。</p> <p class="ql-block"> 玻璃展柜内,民俗文物琳琅满目。左侧烟杆、铜灯与右侧茶壶相映成趣,中间两根螺旋纹木柱刻满文字,背景老照片定格旧日生活场景,展现了传统民俗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 红色刺绣长卷悬挂展柜,百余人物纹样栩栩如生。下方陈列着各式绣品,色彩艳丽的图案中,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与精湛的手工技艺。</p> <p class="ql-block"> 墙面整齐排列着二十余面傩戏面具,造型夸张、色彩浓烈。从狰狞兽面到威严人相,每一面都承载着驱邪纳福的古老信仰,左侧石像更添神秘氛围。</p> <p class="ql-block"> 四幅古老幡画悬挂展柜,褪色的颜料仍依稀可见神祇形象。下方陈列着木雕面具与法器,整个展区弥漫着浓厚的宗教祭祀氛围,见证着民间信仰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展柜内陈列着土家族传统服饰与“撒叶儿嗬”舞蹈道具。白色对襟衣绣有精美花纹,草编服饰质朴粗犷,背景照片中的苞谷叶,诉说着与自然共生的民族智慧。</p> <p class="ql-block"> “廪君祠”木质牌坊下,廪君雕像手持弓箭,威严端坐。青砖墙面与雕花窗棂古色古香,两侧楹联诉说着土家族始祖的传奇故事,庄重肃穆中透着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 三峡纤夫场景复原震撼人心。陡峭崖壁下,五位纤夫赤裸上身、弯腰弓背,奋力拉动纤绳。幽暗光线下,江水奔腾,再现了昔日航运的艰辛与纤夫的坚韧。</p> <p class="ql-block"> 摆手舞场景微缩模型生动逼真。土家汉子身着传统服饰,在摆手堂前载歌载舞。远山如黛,绿树环绕,还原了土家族节庆祭祀时的热闹场景。</p> <p class="ql-block"> 玻璃展柜内,六套土家族服饰色彩斑斓。红、蓝、粉等各色绣花衣裤搭配精致头饰、绣鞋,展现了土家族服饰工艺的精湛与民族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原了一座古朴的土家吊脚楼,木质的房屋结构搭配石砌的台阶,显得厚重而有历史感 。屋檐下悬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往昔的热闹与温馨。</p> <p class="ql-block"> 恩施州博物馆将巴文化及土家文化融为一体进行综合展示,<span style="font-size:18px;">无不展示了民族独特的个性与文化特征,也</span>展现出恩施这片神奇土地上人类形成、发展、壮大的整个历程。</p><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博物馆,我的心中充满了敬意与感慨。它不仅是一个展示历史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承文化的精神殿堂。那些展品,不仅仅是过去的见证,更是未来的启示。它们告诉我们,一个民族的文化,不是靠简单的模仿与复制,而是靠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创新。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只有传承与创新并重,才能让文化永葆生机。”</p><p class="ql-block"> 走出博物馆,阳光依旧明媚。恩施的天空下,土家族的文化依然在延续,依然在发展。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永远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