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里江山(上海篇)

周国新

<p class="ql-block">上海外滩,这座位于黄浦江畔的著名地标,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无数游客。外滩不仅是上海的象征,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滩东临黄浦江,北至外百渡桥,滨江岸线长1.5公里。其历史可追溯至1843年上海开埠,曾是英法租界的核心区域,集中了汇丰银行、海关大楼等52栋历史建筑,融合哥特式、巴克洛式、文艺复兴式等多种风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会”。</p> <p class="ql-block">黄埔公园东濒黄浦江,南临外滩绿带,是上海最早的欧洲花园,始建于1868年。她是外滩百年沧桑沧的见证人。1868年仅对外国人正式开放。1886年公共租界工商局才允许华人有条件参观,到1928年公园彻底对华人开放,限制性标语全部撤出。</p> <p class="ql-block">黄埔公园以人民英雄纪念塔为主景,该塔矗立在公园东北部的黄浦江与苏州河交汇处。塔高60米,形态如江中涌起的三股浪柱汇于高空,象征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牺牲的人民英雄。</p> <p class="ql-block">外白渡桥渡桥经历过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桥体。据史料记载外,外白渡桥最初是木桥,建于1856年,中间设有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这座桥是由当时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其他人合资修建的,因而被命名为”威尔斯桥”。</p> <p class="ql-block">第二代外白渡桥位于“威尔斯桥”左侧,建于1873年,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当年的英国人叫它“花园桥“,而百姓直呼为“外摆渡桥”。后来由于民间口误被读成“外白渡桥”。1907年另建了新桥,这才有了第三代的钢结构“外白渡桥”并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外滩历史纪念馆通过历史照片、文献档案和实物展品,系统呈现外滩180余年的发展轨迹。展馆主体分为解放前老外滩历史与解放后新外滩发展两大板块,以“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起点”和“改革开放窗口”为主线,展示航运功能、万国建筑群保护等内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的外墙装饰有丰富的浮雕,展现了近代上海的历史变迁。这些浮雕包清末时期的场景,太平天国时期的生活、国民革命时期的斗争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不屈,生动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陈毅广场位于南京东路外滩,广场中央矗立着新中国第一任上海市市长陈毅的塑像。塑像用青铜浇注,高5.6米,底座用红色磨光花岗石砌成,再现了陈毅同志视察工作时的典型姿态。陈毅广场一个世纪前这里是英国驻华总督巴夏礼的纪念铜像。</p> <p class="ql-block">外滩观光隧道是上海首条黄浦江越江行人隧道,隧道的浦东出口紧邻东方明珠电视塔的西侧,浦西出口位于外滩陈毅广场的北侧,是中国第一条越江行人隧道,采用无人驾驶自动控制系统,12辆四𤩹透明的观光车不间断地运送游客往返浦江两岸,</p> <p class="ql-block">外滩“情人墙”是黄埔公园至新开河的黄浦江边,全长约1700米的钢筋混凝土防洪墙。这个地段是观看黄浦江对面宏伟建筑风光的绝佳之地,每天都有大量游客前往此地观光上海的地标风情。</p> <p class="ql-block">倚栏东望黄浦江,远眺浦东东方明珠电视塔、金茂大厦,还有那美轮美奂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与造型独特、起伏有致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构成了一部风格迥异的古典与现代和谐统一的艺术交响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关大厦建于1927年,仿造英国议会大厦的大钟(大本钟)制造,由英国乔伊斯公司造好后送到上海组装。此楼外立面的大钟为亚洲第一大钟 ,(全球现存唯有的三座威斯敏斯特大钟之一,是另两座是英国议会大本钟和俄罗斯红场巴斯克大钟)。</p> <p class="ql-block">浦东发展银行建于1923年,三扇青铜大门和两旁的铜狮子由英国专门铸造。底层中部突出八角形门厅,顶部有8幅彩色马赛克拼成的壁画,分别描绘了20世纪初上海、巴黎等8大城市的建筑风貌。此楼耗资800万两白银,被誉为“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考究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外滩段的街廓建筑讲究个性,新古典主义墙面和巴洛克山花墙,有英国、意大利、法国及西班牙式等等。又如新折衷主义风格、新巴洛克清水红砖墙及扁平连接券 、相间的红砖白墙和印度式侧向柱廊、美国装饰艺术造型和绿色穹隆顶部,都凸显建筑个性。</p> <p class="ql-block">路面也是街廓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外滩段的路面经历了从沙土到煤渣,从铁力木砖到沥青,从洋灰(混凝土)到石材地转的演替。街廓天际线由平坦渐趋起伏,从四坡屋顶为主,到带有局部山花和穹隆的平顶渐多。</p> <p class="ql-block">黄浦江是长江汇入东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也是上海市最大的河流。黄浦江名称最早见于南宋,最初为吴淞江支流,元代后逐渐成为太湖流域主要排水通道。名称演变与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黄歇治河道有关,后人将该河命名为“黄歇浦”,后演变为“黄浦江”。</p> <p class="ql-block">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也是中国最具代表的河流之一。它流经上海市区,两岸荟萃了上海城市的精华。从外滩的万国建筑群到陆家嘴的摩天大楼,从豫园的古典园林到田子坊的艺术街区,黄浦江两岸的每一处风景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是上海不可替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黄浦江两岸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人们可以欣赏到古典与现代建筑风格的融合。黄浦江也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全国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黄浦江两岸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推动着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黄浦江瞬间被璀璨的灯光及晚霞点亮。五彩斑斓的霓虹灯光映照在江面上,江水仿佛变成一条流动的光带。此时的黄浦江,既有着大城市的奢华与浪漫,又不失江水的唯婉与宁静。它是上海的心脏动脉,源源不断地为这座城市注入生机与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塔坐落与上海黄浦江畔、浦东陆家嘴嘴尖,以其468米的绝对高度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之高塔,卓然秀立于陆家嘴地区现代化建筑楼群,与隔江的外滩万国建筑群交相辉映,展现了国际大都市的壮丽景色,成为上海标志性建筑和旅游热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的外观设计独特,主塔由11个球体组成,象征中国文化中的“ 11个珠子”,寓意幸福和繁荣。其中最大的球体直径达到4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玻璃球体建筑。夜晚,东方明珠色彩斑斓,犹如一颗巨大的明珠镶嵌在上海的天际线中,美仑美奂。</p> <p class="ql-block">设计师将十一个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球体从蔚蓝的天空串联的绿色如茵的草地上,远处看宛如两颗红宝石的巨大球体,描绘了一幅“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如梦画卷。东方明珠塔由擎天立柱及广场、塔座、下球体、上球体、太空舱、发射天线桅杆组成。入夜,遥望东方明珠,色彩缤纷,璀璨夺目;登塔俯瞰夜上海流光溢彩,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上海陆家嘴是中国乃至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位于浦东新区黄浦江畔,与外滩隔江相望。这里高楼林立,现代化建筑群集中,是上海经济活力的象征。其中三座摩天大楼: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鹤立鸡群,因外型和高度被戏称为“三柱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陆家嘴位于浦东黄埔江畔,与外滩隔江相对,是海内外首屈一指的的金融中心。这里汇聚了了东方明珠、环球金融大厦、金茂大厦、上海中心大厦等众多地标建筑。每到夜晚这些高楼大厦灯火通明,璀璨迷人的夜景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陆家嘴将上海的现代大都市风采展现的淋漓尽致,站在滨江大道或地铁2号囗出来的人行天桥上、拍摄周围的摩天大楼,有种梦幻的感觉。如果觉得不够尽兴,还可以登上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的顶层观光厅,俯瞰浦江两岸的绝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上海中心大厦高632米,是世界第三,中国第一高楼,也是中国人首次建造600米以上的高楼,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工程建设领域的巨大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成果。中心大厦整体呈螺旋上升形态,与裙房结合来看像是从地面“破土而出”,如一条巨龙直冲云霄,寓意现代中国的腾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陆家嘴不仅是上海经济中心,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象征和精神地标,它见证了上海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国际大都市的辉煌历程。在陆家嘴可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与世界同步跳动,这里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了创新与变革的力量,引领着潮流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从外滩万国建筑群隔江远眺,陆家嘴现代建筑群与历史建筑形成“百年上海发展史”的时空对话,空中连廊系统将各建筑群有机串联,在陆家嘴中心绿地仰望时,巨型建筑切割出的几何天空与地面园林形成超现实景观。</p> <p class="ql-block">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形态和构架来源于“天地融合”的构思,将高楼“演绎”为连接天与地的纽带。主体是一个正方形柱体,有两个巨型拱形斜面逐渐向上缩窄于顶端交会而成,方形的棱柱与大弧线相互交错,凸显出大楼的垂直高度。为减轻风阻,在原设计中建筑物的顶端设有一个巨型的环状圆形风动开口,后来将大楼顶部风洞由圆形改为倒梯形。</p> <p class="ql-block">金茂大厦的设计源于东方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的融合,以中国古塔为灵感,88层缩进式结构成就全球超高层标杆。大厦的外立面采用高品质玻璃幕墙,双“凌云之耳”的设计独特而秀美,其金属玻璃幕墙巧妙的映射出城市天际线上的多变天空,并随天光变幻,夕阳下璀璨如塔。</p> <p class="ql-block">南京路步行街是上海市黄浦区著名的商业步行街,全长1528米,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融合了百年历史与现代商业繁华,是上海的地标性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南京路始建于1848年,最初名为“花园弄”,1865年正式定名南京路。1999年南京路步行街建成开放,实现与外滩的无缝衔接。其历史见证了上海从开埠到现代国际大都市的商业发展历程,曾开创亚洲百货业多项先河,如最早使用自动扶梯等。</p> <p class="ql-block">上海老凤祥珠宝银楼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原为“老凤祥裕记银楼”,后迁至南京东路432号。1952年更名为“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店”,1985年恢复原名“老凤祥银楼,并使用“凤祥牌”商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永安百货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建筑呈略带正方形平面,东北角沿街处理成弧形,顶部有三层高的巴洛克式塔楼,外墙采用汰石子饰面,现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华老字号沈大成创始人沈阿金为集点心与小吃之大成,故名沈大成。由于沈大成注重选料,讲究制作精细,因而一举成名。因沈大成的寿桃、桂花条头糕等品种享有盛名,还有蟹粉小笼及宴席点心均口碑甚佳,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享誉海内外。</p> <p class="ql-block">南京路步行街采用不对称的布置形式,以4.2米宽的“金带”近代为主线,贯穿与整条步行街中。“金带”上集中布置城市公共设施,如座椅、购物亭、问讯亭、广告牌、雕塑小品、路灯、废物箱、电话亭等,并设有34个造型各异的花坛。</p> <p class="ql-block">上海老餐厅南京路店,位于七重天宾馆七楼,以本帮菜为主打,菜品以浓油赤酱为特色,兼具家常韵味,环境典雅,提供包厢。七重天宾馆,其前身是1937年永安公司注册的“七重天”娱乐场所,现为南京路步行街核心区域的地标性建筑。该建筑始建于1932年,原上海滩高端社交场所,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上海的早晨》中。</p> <p class="ql-block">1876老站创意园位于上海虹口江湾镇,这里曾是淞沪铁路的重要站点—-“江湾站”的旧址。淞沪铁路是中国第一条商业运营的铁路,依托这个历史背景,创意园被打造成了一个充满怀旧色彩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与1876老站创意园一墙之隔的广场铁轨上,一台1988年大同机车厂出产的建设型8260号蒸汽机车静静停靠在站台边。经过精心的上漆保养,它仿佛从历史的深处走来,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怀旧气息,让人不仅沉浸在往昔的岁月中。</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代的变迁,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淞沪铁路南段被拆除,这段历史也由此画上了句号。然而,老蒸汽机火车头、绿皮车厢以及那些历经百年的枕木铁轨,依旧顽强地保留着。它们共同勾勒出中国铁路第一站的历史画卷,让后人得以一窥当年的车站盛景。</p> <p class="ql-block">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座落于车站西路与广纪路的交叉点,承载着全国铁路网中历史最久的车站之一的厚重记忆。这条铁路的前身是吴淞铁路,由英商怡和洋行于1874年集资兴建,并于1876年建成,迎来了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的全线通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创意园在改造中,充分依托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的背景,采用集装箱模式,打造“集装箱创客走廊”,引入微缩创意火车模型展示馆、火车车厢改造的咖啡馆等,与蒸气机车头、铁轨、站台及钟楼,相互交融,使这一区域集游览、休闲、娱乐功能与一体。</p> <p class="ql-block">园区内的铁轨延伸至月台后的小树林,树木繁茂,落叶覆盖地面,形成独特的自然风光。铜牌“时光隧道”镶嵌于树干间,为游客提供探索历史的趣味体验。</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松江,一座英伦风情的泰晤士小镇从开业冷清到婚纱摄影胜地,见证了城市更新的智慧与韧性。它用红砖尖顶和石板街道讲述着沪上小资的混搭美学,如今成为两万对新人的幸福背景墙。这不仅是建筑的逆袭,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探索。</p> <p class="ql-block">自上海开埠,外来文化与本土气质交融,而泰晤士小镇就是这种混搭美学最直观的体现。2002年由英国阿特金斯公司设计,历时四年建成开放的泰晤士小镇乍看下去,会误以为自己漫步在伦敦郊外的人工湖“泰晤士河”,四周环绕欧式教堂、广场和草坪。</p> <p class="ql-block">上海人的智慧总能化危机为机遇,当初濒临被遗忘的小镇、被赋予新的使命:婚纱拍摄基地,成为新人们定挌幸福瞬间的首选,也吸引大量小姐姐前来打卡留念。据统计2023年全年有超过两万对新人在这里拍摄婚纱照,而每逢周末更是热闹非凡。不仅如此,各类创意市集、艺术展览也陆续落户,使小镇焕发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整个小镇,无论是宏观布局还是细微之处, 都流淌着纯正的欧洲风情,每个街区都独具特色 ,令人流连忘返。 而小镇东侧,则是一幅近26.7万平方米的湖面画卷,搭配着美丽的游艇码头,每一步都置身于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p> <p class="ql-block">泰晤士小镇的哥特式中心教堂,内部虽然禁止拍摄,但置身于其外,便能感受到蓝天白云下的庄严与美丽,无论什么时分,众多摄影师都会选择以这座教堂为背景进行拍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小镇的牛津街上漫步,你可以随意穿梭于这充满异域风情的建筑群中。街边白色的座椅等待着人们的小憩,而咖啡厅与意大利餐厅更是提供了品尝美食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泰晤士小镇的英伦建筑风格令人陶醉,这里的美景不仅吸引了众多观众,还是众多电视剧的取景拍摄地。漫步在小镇街上,你会发现许多别具一格的风景,每一处都值得你拍照,留下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漫步小镇,英伦风情与文艺浪漫完美邂逅,仿佛穿越至英国古典街区。红砖洋房,维多利亚露台,还有蜿蜒的石板路与静谧的河岸、每一角落都弥漫着浓郁的英伦气息。</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中心是一片商业区域,有不少商铺、餐厅等,可以在街道上随意走走,或是去附近的松江美术馆,松江城市规划展示馆参观。逛累了,找一家咖啡店坐下喝着咖啡,翻着杂志,晒晒太阳,慢慢品味这英伦格调的生活节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漫步石板路可偶遇红色电话亭、爬满藤蔓的复古邮筒,街角咖啡香与钟书阁书香气扑面而来,同教堂广场被新人选为拍摄婚纱照的背景一道,构成绝画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泰晤士小镇的道路是大地铺开的羊皮卷,联排别墅排成凝固的乐章,凸肚窗像一个个湿润的音符,在外墙上跳跃。雕花铁门铁艺的藤蔓攀上门柱,似要将时光缠绕成永恒。</p> <p class="ql-block">漫步一家幽静书店,享受一段宁静阅读时光,无疑是都市生活中的一种惬意选择。坐落于泰晤士小镇的钟书阁书店,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读者和摄影爱好者粉至沓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踏入书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由玻璃铺就的主通道,其下整齐地码放着众多大部头书籍。通道两侧,新鲜阅读书架与畅销榜书架错落有致地分布。书架细分政治历史、艺术文化、生活休闲、国内外文学、心理励志等热门领域,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分布九宫格式的书房,由不同主题组成了书籍的迷宫。挑高穹顶与欧式风格带来一种庄严的殿堂感,用书架围合出中心的图书“圣殿”呈回字形分布,仿佛坠入时空书海。</p> <p class="ql-block">“社科九宫格”为九个主题空间,涵盖政治宗教、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经济管理、古典文学、国学、人物传记以及科普类多个领域。每个空间的书架都以黑色为主调,彰显沉稳的典雅风格,而天花板上则装修有古典西洋油画,营造出一种别样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上海绿地钟书阁位于徐汇区绿地缤纷城一楼,以“连锁不复制”为理念,打造出兼具人文现代设计感的阅读空间。书店以镜面、拱廊和梧桐书架营造出虚实交错的幻境。大堂内书架设计古典,天花板采用镜面设计形成倒影,视觉效果独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书店的入口处巧妙地再现了石库门的经典门廊造型,而墙面则运用新型材料仿造出石库门特有的砖墙纹理。踏入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让人重返上海老街巷的温馨时光。这里别致的书架,巧妙地设计成船舶的模样,与中华造船厂的历史紧密相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从书阶拾阶而上的是安静而独立的阅读空间,老虎式窗户透进交错的光影,时空在此刻幻化出迷人的艺术气息。大厅中法国梧桐式书架,清浅的木质原设和浅灰的砖墙相映成趣。品一杯香醇的咖啡,沉浸在阅读的惬意中,这便是上海骨子里的海派优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童书区则使人来到了“科学大爆炸”的未来年代,各种机器人、星球、蒸汽机车的书架造型,在镜面映衬下充满奇思妙想。</p> <p class="ql-block">上海平高世贸中心钟书阁商城店,以其独树一帜的全玻璃外墙设计著称。白色的钟书阁logo与玻璃上的名言名句相映成趣,共同营造出一种简约而不失格调的阅读氛围。</p> <p class="ql-block">走进书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简约至极的大理石地板,裸露的管道天花板设计别具一格,使整个空间呈现出“工业化”的冷色调的风格。而古朴的实木书架更是透露出一股浓郁的文化氛围,将书店牢牢锁定在了“书籍“本身。</p> <p class="ql-block">“信笺”作为主线,纵横交错的线条在室内铺展开来并不断延伸,象征中华文化五千年来发展的脉络清晰而有力。这家钟书阁的前身是钟书的始发站,也是初心所在,为书店刻上了钟书阁独特的烙印,也是对于“把书店做成书店”这个原则的极致体现。</p> <p class="ql-block">这家钟书阁不仅设计独特,更拥有令人瞩目的规模。其占地2000平方米的宽敞空间内,汇聚了十万余册的丰富书籍,为读者提供了无尽的阅读选择。此外,书店还精心设置了饮品区、文具区和童书馆,满足了读者在休闲阅读时的各种需求。</p> <p class="ql-block">上海钟书阁闵行店,位于香樟时尚广场三楼,藏书约6万册,以社科、文学类为主,并保留了教辅文具专区。书店采用“连锁不复制,一店一文化风格”理念,空间被分隔为不同主题的小书房,有讨论室、小画廊,写作室等,营造出精致体贴的阅读环境。</p> <p class="ql-block">踏入钟书阁闵行店,映入眼帘的一道精致的黑色书墙,与白色柔光下的陀螺书架交相辉映。设计师巧妙的运用了陀螺元素,象征着在知识的海洋中寻找心灵的平衡。陀螺的旋转,更寓意着在书籍的深邃世界中,人们不断寻求自我认知与心灵和谐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在书殿的一角,运用镜子进行空间延展,营造出一种读书隧道的独特氛围,具有迷宫般的阅读氛围,令读者在书中探险。这个空间仿佛是一个知识的迷宫,又如同一条通往智慧路的隧道,引领读者在书海中遨游,探索未知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拜占庭式拱形采用弧形木做顶梁,而木梁之间以镜面玻璃填充,将墙面及地上的一切元素倒映开来,使整个书店显得如梦幻般的艺术感。同样的流连忘返,同样的意依依不舍,爱书者在这里却忘却时光的流逝。</p> <p class="ql-block">思南路是1914年法国公董局为了纪念《沉思》作者—-流行音乐家如勒·马斯南,修建了这条路并命名为“马斯南路”。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马思南路以贵州省思南县更名,并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思南公馆拥有51幢历史保留保护建筑,同时汇聚了独立式花园洋房、联立式花园洋房、带内院独立式花园洋房、联排式建筑、外廊式建筑、新式里弄、花园里弄、现代公寓等多种建筑样式,是上海近代居住类建筑的集中地。</p> <p class="ql-block">现思南公馆由思南公馆酒店、特色名店、企业公馆、思南公馆公寓四个功能区组成。思南公馆酒店由义品村中的21栋独立式花园洋房组成,外观保有过去的风貌。商业区域则新旧混合,通过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拼接形成当代高品质商业街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比起老洋房记录的百年居住风貌,经过保护性修缮与适应性再生的思南新街区,都是上海历史街区更新工作中具有代表意义的一笔。历史、文化、人物、故事、情感都融合在这个重生的街区中,为上海这个古老而绮丽的城市讲述只属于她的独特经历。</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位于思南路73号,是一栋西班牙式花园洋房。1946年,这里是周恩来同志率领的中共代表团在上海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是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周公馆一楼朝南的一间是会客室,墙上挂着召开记者招待会时使用的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形势图。当年周恩来多次在这里召开中外记者招待会,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及第三方代表沈钧儒等交换意见。</p> <p class="ql-block">朝东的面积约为14平方米的房间,是周恩来的工作室兼卧室,室内陈设非常简单,床上被子是办事处成立时发的。办公桌上是周恩来为上海各界人士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举行李公朴、闻一多公祭时,在追悼大会上亲笔写的悼词和他阅读的书刊。</p> <p class="ql-block">楼房的南面有一个花园,花园的中间是一片正方形的草坪,草坪的中央耸立着处一颗雪松,三面环绕着女桢、腊梅、黄杨、茶花等树木花卉,环境幽雅。现在的周公馆是上海唯一保存完好、对外开放的周恩来纪念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香山路7号(紧邻思南路东端),是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土1918年至1924年在上海的㝢所。一幢欧洲乡村式样的小洋房,由加拿大华侨集资买下赠予孙中山先生。</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文物馆与孙中山故居共同组成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由一幢欧式洋房改建而成,设有《孙中山生平展》和《精诚无间 笃爰有缘—-孙中山宋庆龄婚姻展》陈列。</p> <p class="ql-block">1924年11月17日,孙中山、宋庆龄安全抵沪入住莫利爱路㝢所。当日孙中山、宋庆龄在㝢所花园接见前来致敬的上海各界代表。</p> <p class="ql-block">1921年孙中山派张秋白为国民党代表前往莫斯科参加远东劳动人民代表大会。这是1921年10月,孙中山任命张秋白为中国国民党赴俄全权代表的委任状。</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