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保定·淮军公所</span></p><p class="ql-block"> 清代徽派建筑与北方建筑风格的融合</p> <p class="ql-block"> (2025 . 08 . 22)</p>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淮军损失惨重。数万将士战死沙场,却连个像样的纪念场所都没有。李鸿章坐在直隶总督府的书房里,翻看着厚厚的阵亡名册,心情沉重。这些跟随他南征北战的兄弟们,不能就这样被遗忘。保定是北洋重镇,也是淮军驻扎的核心区域。在这里修建昭忠祠,既能凝聚军心,也能彰显淮军功绩。李鸿章选中了城隍庙旧址,这块地方位置绝佳,占地约30亩。</p><p class="ql-block">李鸿章偏爱徽派建筑,从安徽请来大批工匠。保定本地工匠得知消息后,他们认为外地工匠抢了自己的饭碗,多次到工地闹事,甚至发生了械斗。李鸿章不得不出面调解,最终达成妥协:南方工匠负责祠堂主体建设,北方工匠承建四合院部分。南方工匠带来了精湛的徽派技艺,北方工匠则以四合院建造见长。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在这里碰撞融合,意外地造就了独特的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从昭忠祠、到李鸿章公祠、再到淮军公所博物馆,古建淮军公所走过了135年风雨历程。虽然淮军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一段腥风血雨的历史,但现在展馆的展陈文字上并没有明显的评价,毕竟连课本教材上都将太平天国删掉了,历史已经过去了。</p><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名城_保定,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资源。如果你对古建筑和戏曲文化感兴趣,这里绝对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保定府老城区</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戏楼,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封闭式戏楼,戏楼的设计与建造,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戏楼的独特魅力与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的戏楼:一楼是戏台和看场,能容纳上百位贵宾落座;二楼为包厢,可由木制楼梯通往。方正的戏台坐南朝北,34平方米,四角各有一根立柱,皆为原迹。</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方是美轮美奂的螺旋藻井,由3800个木构件榫卯结合而成,不仅造型工艺精美,更起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扩音作用。过去的老戏台没有扬声器,藻井可以起到聚拢声音的作用,再将清晰的声音回传到戏楼各个角落。</p> <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多少戏,南腔北调万千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