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品来自:作家温宏声老师报告文学</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摄影家泰山居士老师</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温宏声,作家、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作家协会第七届全省代表大会代表。著作有长篇报告文学《警示随想》、《冰球似火》、《世界记忆七三一》;长篇小说《错案》、《哈尔滨大侦探》、短篇推理小说《死亡路线图》与陈春山合作中篇推理小说《寻刀》。其中《错案》获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二等奖,《哈尔滨大侦探》和《世界记忆七三一》获哈尔滨天鹅文艺大奖三等奖,《世界记忆七三一》在哈尔滨日报连载,并改编成广播剧,受到广泛好评。报告文学《终极对决》在新晚报连载并获哈尔滨警察故事一等奖。创作表现日军七三一部队“特别移送”档案发现过程的纪录片《血证》,在全国展播中获中组部纪录片展播一等奖。多年来创作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纪录片、诗歌等200多万字。</p> 《美木的四月天》 <p class="ql-block"> 去年5月26日早上,空中飘下濛濛细雨,果戈里大街上的行人们都步履匆匆,只有一个芊芊女子手撑雨伞悠然漫步,似乎在品味这细雨的含意。当她走到南岗新华书店门前回头望去,只因那句“细雨点洒在花前”,车水马龙的街道上遍地是叫不出名的花丛。女子收起伞,原来她穿一身古朴优雅的旗袍,如果你跟随她来到书店的三楼,看到大屏幕上“权作一幅相思笺——民国八大才子才女作品欣赏会”的会标,你会忽然觉得她是刚从民国雨巷中走来的结着愁怨的那支丁香。果然有几位朋友说她有点像林徽因,她只是笑一笑,如果承认了唯恐贻笑大方。可她心里清楚,林徽因是她生命中的偶像,读她的诗歌,穿她的旗袍,甚至微笑着她的微笑,如果有几分相像那也不足为奇。那天的作品欣赏会上,文艺爱好者和读者欢聚一堂,人们仿佛走过时光隧道,仰望星光灿烂,在歌声、诵声、琴声中,品味民国才子才女的文采飞扬和传奇人生。她的朗诵获得了许多赞誉和掌声,这让她心情舒畅。当活动结束走出书店时,雨停了,抬头望天上散去的薄云,分明是林徽因深情浅笑的脸。天上传来了《我爱这雨后天》的诗句,虽然没有香草、落叶,但吹远的一缕云,象烟、象烟。</p> <p class="ql-block"> 她有一个好听的网名叫美木,她喜欢林徽因,迷上林徽因还要从中学时代时代说起。林徽因走进她的心灵,是伴着姐姐带回来的一本杂志,林徽因就在其中一页冲着她微笑。她被《你是人间四月天》感动了,第一次读就觉得心里软乎乎儿的,像摸到了春日里刚刚融化的薄雪,又像看见花前闪耀的星光。后来才知道,这首诗是他写给儿子的。这哪是写四月天,分明是母亲把孩子的爱拆成了春天里最软的风,最嫩的绿。读了这首诗,她喜欢上了林徽因。她开始四处寻找林徽因的诗。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她去书店买不到,问同学借不到,后来她把想法告诉了姐夫,是姐夫在去北京公出的时候给她买一本林徽因传记。她读林徽因如饥似渴,甚至在课堂上都会走神儿,那些神奇的诗句不小心碰掉了黑板上的数学公式。读了《你是人间四月天》,才知道笑音能点亮四面的风;读了《深笑》才知道,原来天真可以迸出,留恋可以挂着;读了《黄昏过泰山》才知道月一片可以挂在胸襟;读了《静坐》才知道冬有冬的来意;读了《一首桃花》,才知道那一树的嫣红,是春说的一句话。她从喜欢林徽因,到渐渐迷上了林徽因。只要是跟林徽因有关的书她就买,还常常到街头杂志摊上去寻找林徽因。林徽因对于她来说,永远是带着暖与光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美木在是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她还是《妙笔生花古诗词创作》副主编、《巾帼笔墨》副主编、《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还被《都市头条编辑部》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她的《梅兰竹菊六绝》,读来如临微风,如沐细雨,如赏轻雪。她的《笔墨纸砚七绝》,让人领略笔端风云变幻,墨沼波涛白雪,一纸世上功名,砚池千古文章。她的自由诗也如四月天的气候温爽人心。她在《桃花树下》写到“春风打开妩媚的桃花。”她在《心中那缕幽香》中写到“纸条上的心事被风悄悄翻开,于青涩的时光种下浪漫的债。”她在《清浅时光》中写到“归鸟驮着斜阳掠过天际线,手机提示音轻轻响起,新收到的信息里,藏着人间最温软的清浅拾光。”我虽然不懂诗,但也能从美木的笔下听出那一树一树花开的声音。我羡慕美木,羡慕她诗人的生活。我行走过阡陌,但写不出《陌上花开》;我活在岁月,但写不出《岁月的勋章》;我去过阿尔山,但写不出《阿尔山之旅》;我年年过夏天,但写不出《冰城仲夏夜》。读着美木的诗,我突发奇想:“从明天起,做一个写诗的人。填词、押韵,精通平仄。从明天起,关心诗坛和诗人。像所有的诗人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话虽这样说,但我终究赶不上美木,她的作品《我敬山河一杯酒》获得纪念长征胜利九十周年诗歌征文大赛金奖,还被中国作家在线组委会聘为签约作家,被中国城市专家网评为冰雪大使,她是活跃在哈尔滨这座诗歌之城的优秀诗人。“能在烟火里守诗意,能在困顿里有担当。”这时美木对林徽因的评价,她的这句评价也是我想起了她的两首七律。一首是:“妖雾笼罩正春寒,爱侣从医夜未阑。白盔白甲身影裹,视频屏里问母安。虽忧染恙离家苦,更念妻母照料难。待到阴霾消散日,相携把酒话言欢。”还有一首是:“佳节惊闻病染身,孤灯照影倍伤神。堂前侍母心常累,屏后传声语更真。愿化春风驱瘟气,甘承苦累守家人。唯期早破妖孽日,执手同看柳色新。”美木的诗回顾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丈夫拼了命战斗在救死扶伤的战场,婆婆重病卧床不起,她的腰病复发行动困难,学生的网课一堂也不能落下。她没有想到会瞬间跌入顾此失彼,疲于奔命的困境之中。她那时只有一个信念,她这一生不可能经历林徽因那样的艰难困苦,不可能遭受到林徽因那样的精神创伤。她后来回忆说,再艰辛、再难熬,她的心中始终装着“人间四月天”,装着“执手同看柳色新”的希望。她真的做到了在烟火里守诗意,在困顿里有担当。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林徽因就是照进我生活中的一束光。</p> <p class="ql-block"> 美木是寻着龙之声读书会主席郭敏那天籁般的朗诵声走进读书会的,又在林娘老师的引领下加入“巾帼笔墨”文学创作团,她把这些都看做是幸运和幸福的事情。如今她还成为了“巾帼笔墨”的副主编。听说我在写美木,林娘老师特意为她写了一篇短文,写得情真意切,我照抄如下。“美木,这北国的姑娘,生得一副江南的骨相。初见时,我便疑心是那江南的烟雨迷了路,错落在北地的风雪里,化作了人形。她的眉目间,自有一段水乡的韵致,不是画师笔下刻意的临摹,而是天生的一段风流态度。北风虽烈,竟不能吹散她眼角眉梢的温婉;冰雪虽寒,亦不能冻结她唇边颊上的柔情。她立在那里,便是一阕宋词小令,教人想起"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句子来。她崇拜林徽因,爱读《人间四月天》。我想,这崇拜不是无缘无故的。林徽因那支笔,写得出建筑的诗意,也写得出心灵的建筑。美木大约也在自己的魂灵里,构筑着某种精致的结构罢。她读诗时的神情,竟像是与文字背后的魂灵相对而坐,静听那隔世的絮语。北国的四月,原不比江南。这里的四月,积雪初融,草木方苏,处处透着生涩与粗粝。但美木走过的地方,仿佛就有了人间四月天的意境。奇怪的是,这般江南气质的女子,骨子里却藏着北地的坚韧,她读林徽因,大约也读出了那文字背后钢铁的骨架。美木身上,便有着这般奇妙的糅合:水乡的柔情与北地的风骨,诗人的敏感与学者的清醒。她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好诗——起句是北国的风雪,结句却是江南的烟雨。”</p> <p class="ql-block"> 我在她众多的作品中翻出了这首写给林徽因的诗,从中看到了魂灵相对而坐,静听隔世絮语的意境。</p><p class="ql-block">“你的指尖轻轻抚过</p><p class="ql-block">不单是泛黄诗页里的韵脚</p><p class="ql-block">更多的时候是一把静默的尺子</p><p class="ql-block">丈量过神州无数殿宇的骨骼</p><p class="ql-block">那些被硝烟灼伤的古砖旧瓦</p><p class="ql-block">在你的笔记里渐次回温</p><p class="ql-block">每一次精准的测绘都是回信历史</p><p class="ql-block">告诉沉睡的飞檐</p><p class="ql-block">我们会记得会守着</p><p class="ql-block">这方水土的纹路</p><p class="ql-block">后来病榻成了你的工作案台</p><p class="ql-block">让国徽的麦芒沾着田野的晨露</p><p class="ql-block">让纪念碑的浮雕承住千万人的目光</p><p class="ql-block">你笔下的曲线是山河坚韧的骨骼</p><p class="ql-block">您笔下的梁椽早已成为建筑史上的勋章</p><p class="ql-block">而你的名字‘林徽因’</p><p class="ql-block">早已不是某句诗的注脚</p><p class="ql-block">是时光深处一枚闪光的印记</p><p class="ql-block">烙在华夏的史册上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我曾隔空问过她一个问题,《你是人间四月天》到底是林徽因写给儿子的,还是写给徐志摩的?过了好长时间她才语音回我:“我不去探究这首诗是写给谁的,我觉得她是写给所有人的,她是写给我的。</p><p class="ql-block"> ”哎呀,差点忘了,美木的大名叫王梅,是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她天真、庄严,她每天送给学生的是爱、是暖、是希望,是人间的四月天。</p> 冰城文艺交流~新华书店诵读会 中国都市文学社红霞诵读~美木的四月天 巾帼笔墨创作团队留言集锦 <p class="ql-block"> 刚刚听到红霞播讲的《永远的四月天》, 产生了一种神奇的感觉,这是我写的吗? 我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字吗?任何一种文 艺形式的转换,都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 红霞老师的精心演绎使这篇作品感动人心。我是在开车时听到了《永远的四月 天》,本来有些阴天,可听着听着已是红霞满天。想一想从前那些外国老电影,中 国老一代的配音演员,是他们用感天动地的声音,让我们记住了杜丘、真优美、佐 罗、叶塞尼亚,他们用具有穿透的声音穿透了我们一生的记忆。再说美木的故事足够好看,我不过是一个记录者。还有在作 品完成之后,到底是用美木的四月天,还是永远的四月天,还费了一番脑筋,看来永远也挺好,感谢修改老师让四月天能够永远。最后再次感谢红霞老师用声音塑造了一个天真,庄严如同四月天的美木。</p><p class="ql-block">——温宏声2025 08 23</p> <p class="ql-block"> 美木,这北国的姑娘,生得一副江南的骨相。初见时,我便疑心是那江南的烟雨迷了路,错落在北地的风雪里,化作了人形。</p><p class="ql-block"> 她的眉目间,自有一段水乡的韵致,不是画师笔下刻意的临摹,而是天生的一段风流态度。北风虽烈,竟不能吹散她眼角眉梢的温婉;冰雪虽寒,亦不能冻结她唇边颊上的柔情。她立在那里,便是一阕宋词小令,教人想起"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句子来。</p><p class="ql-block"> 她崇拜林徽因,爱读《人间四月天》。我想,这崇拜不是无缘无故的。林徽因那支笔,写得出建筑的诗意,也写得出心灵的建筑。美木大约也在自己的魂灵里,构筑着某种精致的结构罢。她读诗时的神情,竟像是与文字背后的魂灵相对而坐,静听那隔世的絮语。</p><p class="ql-block"> 北国的四月,原不比江南。这里的四月,积雪初融,草木方苏,处处透着生涩与粗粝。但美木走过的地方,仿佛就有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意境。她笑时,连风都柔软了三分;她静默时,连阳光也沉淀作琥珀色。</p><p class="ql-block"> 奇怪的是,这般江南气质的女子,骨子里却藏着北地的坚韧。她的温婉不是易碎的瓷器,而是经霜的枫叶,愈冷愈见鲜艳。她读林徽因,大约也读出了那文字背后钢铁的骨架——那位写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女子,同时也是在战火中丈量古建筑的学者。</p><p class="ql-block"> 美木身上,便有着这般奇妙的糅合:水乡的柔情与北地的风骨,诗人的敏感与学者的清醒。她站在那里,本身就是一首绝妙的好诗——起句是北国的风雪,结句却是江南的烟雨。</p><p class="ql-block">——林娘</p> <p class="ql-block">写给王梅</p><p class="ql-block"> 初见你,便被你的柔声细语所触动,甜甜的,像寒冷的冬天遇到明媚的暖阳,心生温柔。</p><p class="ql-block"> 你名为梅,人如其名,恰似一枝寒梅,静立于现代诗与古典词的渡口。梅影诗心,不喧嚣,不张扬,只以文字的暗香轻轻勾勒着世界的轮廓。</p><p class="ql-block"> 你的诗,既有江南才女的细腻,又透着北国梅格的风骨。如梅之三变:萼是江南的胭脂红,枝是北国的铁骨铮,香是文字间永不消散的灵韵。真的应了那句“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p><p class="ql-block"> 你待人真诚、热情、友善……如江南细雨般沁人心脾。以花之姿,待人之心,既能入诗,亦可入世。</p><p class="ql-block"> 愿你永保这份纯真与美好,万事顺遂,幸福快乐!</p><p class="ql-block">——阳光波</p> <p class="ql-block"> 美木,她的温婉气质宛若一曲潺淌的古筝,弦间倾泻的江南烟雨,叫人蓦然屏息。玉指弹出苏堤春晓时柔软的晨光,曲终了,余韵仍悬在鬓边发梢,让人心甘情愿沉溺在这般熨帖的温柔里,不肯苏醒。</p><p class="ql-block"> 她爱笑,那笑容就像拨动冰弦时漾开的涟漪,每个音符都裹着藕荷色的晨光坠入茶盏,清香四溢。</p><p class="ql-block"> 她的温婉中蕴含着坚韧,智慧中透露出温柔,这是岁月的沉淀与修养的积累,让她在平凡中绽放出不凡的光芒。</p><p class="ql-block">——郭敏</p> <p class="ql-block">写给美木</p><p class="ql-block"> 与美木的近距离相处,始于那次共赴阿尔山的颁奖采风之旅。六日同行,更有幸同住一室,这段时光让我真切体会到那句箴言的深意——“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忠于人品。”她貌美却无半分轻浮,才高更不见丝毫傲慢,与她相处的每一刻,都透着沁人心脾的舒服。</p><p class="ql-block"> 她生自北国,气质却似江南女子,温婉如春日繁花,风姿绰约。眉宇间凝着岁月的温润,笑意若清风拂面,即便是一袭素衣,也难掩那份由内而外的优雅,尽显东方神韵。</p><p class="ql-block"> 她的才华与美貌相映成辉,在亲手耕耘的文学天地“妙笔生花”间,以笔墨为舟楫,载着心中的画与情。细腻笔触勾勒出心间百花园,让繁花盛景、烟火温情皆跃然纸上;更以文字为桥,借诗性参悟人生,将对真善美的追寻,化作灵魂深处灵动的篇章。</p><p class="ql-block"> 她循心而行,任文字挣脱束缚恣意生长,让艺术之美在时光中静静流淌。以巾帼才情书写现代诗行,将平凡流年晕染成浪漫隽永的画卷,终成文艺长河中一抹温婉而璀璨的华光。</p><p class="ql-block">—李春艳</p> <p class="ql-block">美木~我心中的美才女</p><p class="ql-block"> 初识美木,是几年前在一个诗友的新书发布会,她文静甜美,就像一缕春风拂过,给人温暖。再见美木是仓央体诗歌阿尔山一行,我们姐妹几个一起留下愉快的旅途回忆。</p><p class="ql-block"> 因为文字我们结缘,因为诗歌我们成为一个团队的姐妹,感谢上天冥冥之中的缘分,让我结识了优秀的美才女妹妹。美木的文笔清新俊朗,每次读她的诗,总觉得字里行间都带着江南的水汽——古诗里藏着小桥流水的韵律,信手拈来便是平仄天成;现代诗里又裹着雨打芭蕉的温软,字句轻浅却余味绵长。她总是安安静静的,带着纯净的知性美,像水墨画里淡墨勾勒的女子,不多言语,却把万千心绪都酿成了诗。这份内敛里的才华,就像春日江南的薄雾,看似清淡,走近了才知满是沁人的香。</p><p class="ql-block">——飘</p> <p class="ql-block">写给美木</p><p class="ql-block"> 虽未曾与美木谋面,却早已在文字里,与她相识了千遍。</p><p class="ql-block"> 想象中,她该是带着江南水汽的模样——写古诗时,笔尖会淌出青石板路的平仄,字里行间都是小桥流水的韵;写现代诗时,又像雨打芭蕉的轻响,字句浅浅,余温却能漫过时光。</p><p class="ql-block"> 她该是安静的,像水墨画里淡墨描就的轮廓,不多言语,却把万千心绪都揉进了诗里。那份藏在内敛里的才华,该如春日薄雾,远看是清清淡淡的朦胧,细品时,才觉满是沁人心脾的香。</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美木,光是想想,就觉得是文字里长出的温柔。</p><p class="ql-block">——楚韵清风</p> <p class="ql-block">写美木:</p><p class="ql-block"> 初见一场文字盛宴,你温婉知性,落落大方,一笑间如沐春风。二次相见是一起去阿尔山,有了更深刻的相处,你就像草原的格桑花美丽,让我更想走近。</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走进你的诗词,感受古风里的高山流水,平仄中的诗情画意,品味每首诗词的古韵情长。在你的现代诗里细细品味夏日清荷淡淡幽香,随着悠悠南风,徐徐荡起涟漪。你的才华展现四季青墨的笔端,又如缓缓轻柔的琴音拨动心弦。</p><p class="ql-block">——张嫚</p> <p class="ql-block"> 美木老师的名字,就如同她心灵的世界——美,是绘画中铺陈的色彩,诗词里流淌的韵律;木,是那份扎根生活的质朴,是向上生长的坚韧力量。在知识与美的交汇处,美木老师捕捉着生活的流光溢彩,春风化雨,以智慧启迪心灵。</p><p class="ql-block"> 她最动人的特质,在于将平凡日常点化为诗意栖居。无论是一花一草的描写,还是一时一刻的感怀,在她笔下都升华为对生命本真的探寻与礼赞。</p><p class="ql-block">——房芯羽</p> <p class="ql-block"> 当美木老师从泛黄诗页中打捞起这首献给林徽因的诗,她触摸到的不仅是文字的温度,更是两个穿越时空的灵魂共振。静默的尺子与国徽的麦芒形成精妙的对仗——前者丈量着物理空间的建筑骨骼,后者丈量着精神家园的情感深度。这种双重丈量恰如美木本人的教育实践:用数学的严谨搭建知识框架,用文学的柔光滋养孩童心灵。林徽因将病榻化为案台的坚韧,与美木在讲台上播种希望的日常,完成了跨时代的互文。所有照亮人间四月天的光,都来自那些将生命活成诗的人。</p><p class="ql-block">——泰山居士</p> 感谢巾帼笔墨全体成员给予我的鼓励支持! 巾帼笔墨两周年与朋友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美篇编辑:美木</p><p class="ql-block">2025 08 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