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时光 织就父亲岁月画卷

刘健(美涵金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文字 陈长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编制 刘 健</b></p> <p class="ql-block">  时光恰似奔腾向前、永不停歇的河水,默默丈量着岁月的长度。‌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之际,我回首往事,仿佛看到了父亲用“抗日战爭”时光为主题而织就的岁月画卷。画前驻足,笔触或许不完美却韵味独特,每一条细腻丝线都记录着他的故事与经历,构成了他坦然存在、缤纷多彩、独一无二的人生图景。</p> <p class="ql-block">青春时光抗日留下无悔印记</p><p class="ql-block"> 世人皆知青春是宝贵的。青春岁月短暂却熠熠生辉,及时奋进才能绘就人生精彩画卷。我的父亲就是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一生无悔。</p><p class="ql-block"> 父亲于1919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献县临河乡一个农民家庭里,兄弟四人排行老二。尽管家里贫穷,祖父母还是让孩子们读了几年私塾,都有了一些文化基础。父亲青春时英俊潇洒,温文尔雅、眉宇间带有英气。1937年9月29日,献县被侵华日军攻占并沦陷了2826天,人民群众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残酷伤害。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日斗爭,使献县成为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地带。当父亲看到日本鬼子烧杀掠夺、残害中国平民百姓后,义愤填胸,激发了爱国热情,决定要用自身行动來打击日本侵略者。为此,他19岁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祖父母及其家人的全力支持下,父亲把全部青春时光乃至生命都投入到抗日游击战中去,奠定了‌磐石之固‌的“抗日”履历。</p> <p class="ql-block">坚守抗战七年赢得胜利荣光</p><p class="ql-block"> 时光织就人生的经纬,诉说着不为人知的过往。时光的长廊,编织父亲成长的岁月故事。从1938年起,父亲就活跃在献县(老电影“回民支队”就在本县内)这片“抗日战争”的热土上,经历了枪林弹雨的洗礼,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战斗印记。尽管日伪军在冀中平原进行“大扫荡”、“三光政策”,造成人们生存空间恶劣,但他从未退缩,坚持不懈地奋力战斗。父亲跟随县区游击队,采取伏击、奇袭和破坏日伪军设施等灵活多变的游击战术,对日伪军、汉奸、特务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爭,打击其有生力量,保卫家园。由于他机智勇敢,对敌作战英勇,从1940年10月开始,先后担任了献县区游击队手枪班长、队长,并在很多次游击行动中都冲锋在前,又善变作战策略,即完成了任务且保证了队友们的安全。他“三过家门而不入”,日夜奔波、风雨无阻地加入了长达七年的抗日战争,立下过赫赫战功。</p><p class="ql-block"> 1945年初,父亲调到献县县委交通部任分站长,全身心地投入到侦察日寇伪军敌情、传递情报和上级指令、护送重要人员过境、掩护物资转运等敌后秘密工作中,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父亲用“青春时光”这支笔,在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中,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父亲时任游击队“手枪队长”</b></p> <p class="ql-block">巩固东北解放新政权留下身影</p><p class="ql-block">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父亲悠悠岁月的故事,说不尽,讲不完,让人不禁感慨万干。随着抗日战爭的胜利结束,1945年10月,中共中央东北局派钟子云担任中共滨江地区工委书记,接收、解放和巩固滨江地区及哈尔滨。父亲被选调“北上”同行给钟书记当警卫员。哈尔滨当时处于解放前夕,国民党原有军警宪特残余势力,试图破坏新政权稳定,曾暗杀了中共东北局北满分局委员李兆麟(与钟子云同是该地区领导人)。父亲针对警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惕洞察一切。严密对钟子云的守卫和及时应对,在多次行动中展现出机智勇敢,化险为夷,确保了首长的生命安全。1946年某天下午,钟子云在市内与随行人员行走时,突然遭到枪击,贴身警卫的父亲瞬间发现紧急处置,用生命和鲜血保护了钟书记安危(解放后钟子云成为我国煤炭工业部最早的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哈尔滨于1946年4月28日解放后,钟子云任市委书记,制定“恢复经济、发展生产、支援前线”的方针。我的父亲受命任市委机关指导员、哈尔滨造纸厂厂长、哈尔滨市农场主任。期间,他把不怕吃苦、敢打敢拼的作战精神带到工作中,采取措施全力组织生产,保障粮食供应和物资储备,保证城市生活必需品,支援解放战争前线,为早期解放东北做出了积极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解放初中共哈尔滨市委办公旧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阜新五龙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建国初全国首座百万吨级竖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独特印记在阜新煤矿</p><p class="ql-block"> 岁月,飘然而过;在悄然流逝中印记着父亲奋战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1948年11月,钟子云从哈尔滨调到阜新,任矿务局局长、阜新市委书记。父亲随之调到海州矿任党总支书记、平安矿副矿长,领导和指挥了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父亲从抓农业改为抓煤炭行业,“易辙改弦”需要应对新的挑战,1953年至1955年到北京中央燃料部干部学校“矿长班”学习,增长了煤炭企业管理专业知识。毕业回局,担任了新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年产百万吨的大型竖井—阜新五龙矿矿长。此时,父亲身为高级领导干部,坚持夜以继日地工作,认真履行抓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的职责,经常身穿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和矿灯,深入井下采、掘工作面调研,‌与工人、技术员和衷共济‌,视为常态。他后任局生产处副处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局长由矿务局长许在廉兼任、后任煤炭部常务副部长)善于专研业务,注重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主动解决安全生产中的难题,保证了全局各大煤矿的生产安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阜新矿务局西山住宅区</b></p> <p class="ql-block">特殊岁月凸显坚韧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时光细语,岁月诉说。</p><p class="ql-block"> 随着国家能源建设的需要,1963年父亲调到由荒凉农村因煤而建、“旭日初升”的铁法矿务局,任局党委常委、常务副局长。当时整个铁法煤田建设都是白手起家,我们家搬到了一个烧煤做饭、取暖的住房里。父亲为人平和低调,其身躯承载着过多的重荷与艰辛,似乎岁月不曾让他言倦。他不像母亲那样对儿女们细腻入微地关怀备至,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撑起一片天。在工作中,他以身作则、严以律己,紧紧团结党委一般人,密切联系群众,按时完成自己所分管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父亲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遭到批斗、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被强制接受“特殊”待遇——下放劳动。俗话说“根深不怕风摇动,身正不怕影子歪”。他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对党无比忠诚。1971年5月被恢复原职。1983 年12月,根据中组部的规定,申请离休以后,仍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积极参加企业的重大活动,为企业发展谏言献策、奉献余热。。</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铁法矿务局建局初办公楼(1963)</b></p> <p class="ql-block">一生清政廉洁得到社会认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难舍,父亲与时光告别,与岁月再见。父亲党籍所在的党组织——中共铁法能源公司委员会为父亲隆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同时对父亲的一生功绩给予了高度论定。追悼会由公司总经理主持,党委书记、董事长致悼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悼词写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我们怀着极其沉痛心情,悼念原铁法矿务局党委常委、副局长,享受副省长级待遇(中央组织部干薪字[2011]424号文件批准)的陈俊华同志。享年96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陈俊华同志德高望重。他政治坚定、顾全大局,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一生艰苦朴素、作风正派、为人耿直、平易近人;他严于律己、廉洁奉公,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在他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培养下,子女们事业有成,而且都十分孝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陈俊华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荣的一生。他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以及他默默奉献的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 永别了,我親爱的爸爸。您亲手绘制的人生画卷,我们后人珍藏了。 再见,一个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游击队员,祖国人民没有忘记你!</p><p class="ql-block"> 在伟大的抗日解放战争中,正是无数的中华民族爱国先驱,为了祖国的和平,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才换来今天生活的幸福与安宁。我们要珍惜,永远铭记。</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长平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前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2025.8.22沈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