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8.27返家途经少林寺

蓉儿

河北~河南 黄河 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由于其座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的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创建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外文化交流大高潮之际——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当时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圣山——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距今已有1500余年。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佛教禅宗祖庭之一,少林武术发源地。少林寺因少林功夫名扬天下,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 少林武僧雕塑 少林武术是中国最有影响的一个武术流派,因形成于少林寺而得名。它以强身健体、去病延年、保护名山、镇守古刹、防身抗暴、杀敌制胜为目的。以朴实无华、套路繁多、功法繁衍、内外武功着称。以技击性强、利于实战为风格。以拳打一条线、威发卧牛地、打人不见形、打了还嫌迟、内静外猛、刚中透柔、劲似曲蓄而有余、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拳打一气连等特点,而独创一家享有盛名。少林武术的内容包括:拳术、器械、散打、把头、点穴、卸骨、擒拿。 少林象形拳。有鹰拳、蛇拳、蛤蟆拳、螳螂拳、猴拳。。。。 硬气功运气 头断铁棒 二指禅 手指碎碗 铁钉穿玻璃碎气球 软气功 金钟罩 十八般兵器 少林寺的 山门,是清雍正年代奉敕建造,山门上「少林寺」的门匾则是清康熙皇帝的御笔。 一指禅 李世民的亲笔签名哦!找到没?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就是现在的和谐、统一。 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人一体像。你看出来了吗? 一九二八年,军阀石友三以少林寺辅助他的对头樊钟秀为理由,三月十五日攻占寺院,先纵火焚毁法堂,次日,又把天王殿、大雄殿、紧那罗殿等多处尽付一炬,法堂及其贮藏,全毁于“火厄”。赵朴初先生题字时觉得藏经阁书已经不全,就把左边的那两笔画给去掉了。 菩提达摩Bodhidharma (?─536),简称达摩或达磨,中国禅宗初祖,南天竺婆罗门人,是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师从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得大乘佛法真传。   南北朝时期,航海至广州,后一苇渡江入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以二入四行首传大乘,他所到之处,均以禅法教导学人。公元536年入灭,葬于熊耳山空相寺。 地上的凹陷是练功所踩踏的 立雪亭 传说有一年冬天,达摩独自一人在山洞里修行,一位名叫姬光的年轻人出现在他的洞口。姬光研究道教已有数年,他听说达摩慕名而来,决定成为他的门徒。姬光站在洞外,在没膝深的积雪里忍耐多时,等待达摩完成。 达摩开定了,他走到洞口看到姬光在雪地里站着。达摩问道:“你站在雪地里干什么?”姬光答道:“向佛祖求法”。达摩沉思片刻道:“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 当达摩知道姬光与道教有长期的联系,便有所考虑,他怀疑这位年轻人心不诚,仅仅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见识而来。 为了试探姬光的诚意,他沉思片刻道:“要我给你传法,除非天降红雪。” 姬光解意,他意识到这是圣僧指点他禅悟的秘奥,毫不犹豫地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放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谁知这虔诚的刀声穿云拨雾,飞报西天,惊动佛祖如来,随手脱下袈裟,抛向东土。 霎时,整个少林,红光笼罩,彩霞四射,鹅毛似的大雪片被鲜血映得彤红,纷扬而来。 神光放下手里的戒刀,弯腰拿起鲜血淋漓的左臂,围绕达摩亭转了一圈,仍侍立于红雪之中,亭周围的积雪也被染成红的。 此情此景,达摩看得一清二楚。他感到姬信仰禅宗态度虔诚,于是同意收姬光为弟子,并为年轻人包扎了伤口。他给自己的新弟子取名叫慧可。 慧可断臂以后,表现出高度的刚毅,他忍受着强烈的伤痕,双膝跪在雪里,用仅有的右手,恭敬地接了“法”。后礼拜谢而退。至此,慧可就接替了达摩,成为少林寺禅宗的第二代,称之为“二祖”。 达摩在临终前,将自己的袈裟和斋碗传给慧可,使他成为中国禅宗二祖。 为了纪念禅宗二祖慧可,少林僧人都单手合十,斜披袈裟。 面壁室在前面的山上。 达摩面壁 几经流浪,达摩到达了少林寺,他为这半隐半现的处于山脚下密林深处的小寺庙的魔力所吸引,并决定留在这里,因为1的最好地方是与外界隔绝。 僧人需要安静的地方,不久,他便在庙后面山坡上的四分之三处发现一个小山洞,这个石洞高宽不过3米,长度约有2丈。方方的洞门,正好向阳敞开,冬暖夏凉,空气清爽。洞前有一块紧凑的小草坪,周围浓荫蔽日,不见天空。真是:“此地无盛夏,空山听鸟鸣。”达摩来到少林寺后,就把这个天然石洞做为他修性坐禅的地方。 相传:达摩在这个石洞里,整日面对石壁,盘膝1。不说法,不持律,默然终日面朝壁,双眼闭目,五心朝天,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处“苦心练魔。”洞内静若无人,万籁俱寂,入定后,连飞鸟都不知道这里有人,竟在达摩的肩膀上筑起巢穴来了。 什么叫做“入定”呢?“入定”是指坐禅坐到一定程度,思想高度集中,排除了一切恶念、邪念、亲念,外界的一切,对他没有干扰,这是形容高僧修禅的高度造诣。 一年夏天,达摩发现自己刚坐下1不久,便不知不觉地打磕睡,他被自己的惰性激怒了,并且认识到打磕睡是绝不会达到佛教的终极境界的,于是,他用刀割断了自己的眼皮,扔出山洞。 此后不久,一个很小的达摩眼皮落地的地方长出一棵茶树芽,后来僧人的弟子们发现了这棵茶树,茶叶经过调制,帮助僧侣们在长期的1过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自此以后,茶叶就成了1厅里必不可少的物品。达摩在山洞里呆了九年,直到达到佛教之终极。 当达摩离开山洞开始传授禅宗时,弟子们发现,他坐禅面对的那块石头上,竟留下了一个达摩面壁姿态的形象,衣锦织纹,隐约可见,宛如幅淡色的水墨画像。人们把这块石头称为“达摩面壁影石”。把这个天然石洞,称之为“达摩面壁洞”。直至今日,遗址尤存。 达摩面壁九年的事迹,为历代人民所敬仰。寺僧们将影石开辟下来,放在寺内,瞻礼供养。明万历年间,人们在面壁洞外边,建立了一座双柱单孔的石碑坊。前壁刻:“默玄虚”,后壁刻:“东来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