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边哼着曲儿,一边驾驶着汽车 ,行驶在起始于固原市区南郊终至于国道312线长征纪念馆附近,途经中庄水库、安西王府遗址、青石嘴战役纪念碑、杨岭村等景点,全长52公里的六盘山旅游公路主线上,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快感,似在闲庭信步,似在天宫遨游。绿油油的田野,升起袅袅炊烟的村落,湛蓝湛蓝的天空,共同形成一幅立体山水画,随着汽车的移动,像幻灯片样的在眼前连续播放着,从片首到片末,每一幅画都是精品,没有雷同,每一幅画都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每一幅画都凸显了太平年代乡村优美、宁静和富庶,每一幅画都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记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受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虽然庄稼地也是绿的,但日劳动成果仅仅只有几分钱,地里生产的粮食不足以果腹,每天都要“日出而作,曰落而息”的奔波。现在的庄稼地是绿的,但大部分都是种经济作物,用来变钱的,人们酒足饭饱之后,或在公园里唱歌跳舞,或驾车旅游,过着十分潇洒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同样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交通跟农业一样,十分落后。从老家去固原县城,仅仅只有一条砂石路(G312国道),全天都看不到几辆老解放通过,多数情况下听到的是“吱够,吱够”的马车声。到牛营村上小学要经过大约一公里的312国道,光着脚丫子走,硌得人钻心的疼,只有走大湾道班用老牛车牵引的刮路机刮过后的路,才会好受些。看今日,除了312国道外,同一方向还新建了福银高速、中宝铁路、六盘山旅游专线及其辅路,形成了一个密集的、高效地陆上交通网络,条件多好啊!</span></p> <p class="ql-block">开城梁观景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回忆往昔的思绪,被汽车因减速带造成的颠簸拉了回来,杨岭村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岭村,隶属于泾源县大湾乡,位于六盘山东麓的山脚下,因紧挨大山,雨水充沛,草木茂盛,使得这里气侯非常湿润。背依的大山,乔木繁茂,四季常青。灌木丛生,郁郁葱葱。同一时间的其它地方晴空万里,可这里的大山却烟雾缭绕,山头在云里雾里忽隐忽现,显得十分神秘。得天独厚的杨岭村,自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杨岭村看望父老乡亲后,这里逐渐发展成为集垂钓、采摘、康养、娱乐、住宿、红色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点。吸引着山南海北的人们来此打卡、消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游乐园里歇息喝茶的当儿,从游乐园员工那儿获悉的一个价位数字,差点惊掉了我的下巴。他介绍说,这里凉爽,夏季最热的那几天,来这里纳凉露营的人特别多,农家乐住宿一个晚上288元/间,就这,都要提前预约。我的老家距离这里不到5公里,平素不关心也没有下意识去了解乡村旅游给杨岭村村民带来的惊人的福祉和变化,但这的确是存在的,此情况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并一度产生了回老家打算开旅馆的冲动。</span></p> <p class="ql-block">在杨岭儿童游乐园小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汽车过了六盘山镇,王玉琳老师提议去位于六盘山镇东山坡村的许三多的“固原文化大院”转一转,我和杨金栋欣然同意并前往。许三多的文化大院早在五、六年前我和宋满栋来过一次,印象不错,这次前去也算是故地重游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大院临街,去白雲寺就从这条乡村路上经过,参观很方便的。进了大院,仅院子里的盆景、奇石、各种花卉就已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主人许三多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展厅里的地上、博古架的架子上搁满了他自已多年来创作的各种精美作品,主要以木雕为主,兼具盆景、古董收藏等,许师傅的木雕依照材料的形状,或模仿动物,或模仿植物,或模仿人物,均能因势造形,可谓构思新颖,创意独特。就是日常我们接触到的圆木、树根等物件在许师傅的刀下,均能像魔术师变戏法样的变成家具、花瓶,变成鱼虾或鸟什么的艺术品。件件做工精细,力透纸背,塑造的艺术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除了实用,还给人以美的享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许三多的固原文化大院,仅仅是众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各种文化大院的一个缩影,但它反映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传统文化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的强化,也反映了乡村旅游事业这一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还反映了旅游行业从城市向农村、大品牌向田间地埂发展的趋势,照这样的势头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方兴未艾,多元化产业发展前途光明。</span></p> <p class="ql-block">固原文化大院展厅</p> <p class="ql-block">许三多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许三多在创作</p> <p class="ql-block">展厅里展出的精美作品一一鹤</p> <p class="ql-block">莲</p> <p class="ql-block">盆景</p> <p class="ql-block">华山松盆景及院子陈设</p> <p class="ql-block">许三多不仅在工作室里搞木雕,还在自家地里大面积培值华山松盆景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泾源的富庶虽比不了江南,但夏日的泾源却要比江南更美,因为这里凉爽,是避暑的好地方。我们去泾源的那天,是公历8月15日,已是初秋,比夏日更加宜人。泾源城西庄稼地里的苞谷已长到一房檐高,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苹果、梨挂满枝头,其散发出来的香气弥漫在空气里,从车窗飘进来,沁人心脾。正当我贪婪地吮吸着五谷植被散发出来的奇香,企图把大自然的精华吸收个够的时候,一股凉凉地恰似中央空调给人带来的感觉扑面而来。汽车已来到西峡,说像空调,其实说穿了也就是特大型号的空调,而且是自然空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以前来西峡的经验可知,欣赏西峡的美景目前还不是最佳时侯,最美的时候要等到深秋,那时候,公路两面山上的乔木和灌木丛会在绿的基础上出现黄的、红的、粉红的各种各样的颜色,不是几株,一半片,一半个山头,而是漫山遍野,层林尽染,分不清哪是叶子,哪是果实,大自然向人们馈赠的不仅是美味佳肴,更是一顿视觉盛宴,让人回味无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下来我们转得很快,西峡宴会中心、野荷谷跑了一趟,胭脂峡只到门口打了个转,就借道344国道经秋千架直奔平凉,下榻在崆峒山山下的雲仙阁宾馆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位于西峡乔木掩映的山坳里的泾源县宴会中心</p> <p class="ql-block">宴会中心留影</p> <p class="ql-block">乘景区小交通前往野荷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野荷谷景区</p> <p class="ql-block">野荷花</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荷花丛中</p> <p class="ql-block">崆峒后山</p> <p class="ql-block">崆峒后山入口处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进入平凉地界,在崆峒水库的坝面上走了走,在盘旋路口望了望,在皇庙的古玩市场里瞧了瞧,但最有意思的还要数在云仙阁住的那一宿、第二天在崆峒河里“提的那一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雲仙阁宾馆,面向公路,依山而建,为两层四合院的农家乐形式的小院,房间干净整洁,价钱也便宜,房主人待人也热情,转了一天,十分疲倦的我们,向房主人提出的照顾要求,均得到满足。晚饭吃的是荞面饸饹,送的是疙𤺥拌汤和咸菜,吃了个饱,也吃了个香。彻底找到了老家餐饮风味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洗漱完毕,休息了一会儿,疲劳尽除,没干事就在二楼的凉亭里,一边喝茶,一边闲聊,那感觉惬意极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云仙阁,吃得可口,玩得尽兴,睡得舒服,我就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有意思,完全应验了在野荷谷宣传栏上看到的一句标语“人生不过三万天,快乐一天是一天”这句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云仙阁农家乐用餐</p> <p class="ql-block">站在崆峒水库往平凉方向看到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菩萨庙</p> <p class="ql-block">平凉盘旋路</p> <p class="ql-block">平凉皇庙及皇庙古玩市场外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游玩结束,即将返程时,我和王玉琳都有去泾河里捡石头的想法,杨金栋不喜好这方面,就留在车里休息,我和王玉琳二人穿过茂密的树林子,下到河里碰运气(王玉琳告诉我,说他的红运当头那块石头就是这里捡到的),河不宽,水也不大,但非常难走,因为我们没带雨鞋,只能在河堤边上走,而河堤上长满了荊棘,遇到长满刺的树实在无法通过时,只能踩着临时搭建的列石,去到对岸再往下走,如法炮制,顺流而下,还算顺利。可走着走着,前面出现了一个桥洞,水道变窄,留下供人脚踩的地方十分有限,我身子紧贴桥墩,努力用手攀着桥墩的立面,在试探穿过桥洞的时候,身体突然失去平衡,一脚踩到泥水里,滿满地提了一壶。虽然因此弄脏了鞋袜,打湿了衣服,样子很狼狈,但我却觉得很刺激,也很有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王玉琳都没有什么实际收获,但都觉得很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泾河瀑布</p> <p class="ql-block">泾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要说前边游阿左旗,在明长城那儿是“一脚跨两省”的话,半个月后的泾源平凉之行便是“一日走两省,乡村、城市一路行”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