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西极位于新疆克州乌恰县吉根乡的斯姆哈纳村,以标志性建筑“西极塔”和“最后一缕阳光”观景台闻名。怀揣走遍“神州四极”的梦想,8月,我和老伴一车二人自驾数千公里来到喀什,在当地警务室办理了克州边防证后,驾车前往中国西极。</p><p class="ql-block">       19日晨六点许,喀什还在沉睡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启程了。前行的路漆黑一片,借着车灯,我们的车接连驶过迎宾大道、喀什北收费站、上阿图什收费站,来到乌恰服务区。</p><p class="ql-block">       刚要进入,一个穿军大衣的边检人员拦住了去路。“是边境检查!”老伴边说边停车递上我俩的身份证和边防证。那边检人员查得仔细,拍照、核对,还让老伴把所有的车窗包括后备箱全部打开。我俩以为哪里出了问题,一下子紧张得心提了起来。接着,他又拿出测酒仪,让老伴配合呼气,见没问题后才挥手放行。我俩提着的心也终于放下。</p><p class="ql-block">       驶入服务区后,我推开车门准备下去拍照,一阵寒风袭来,“好冷!”我连打了几个寒颤,赶忙翻出冲锋衣穿上。嘴里嘀咕着:“才隔了多少路啊,怎么喀什着短袖,这里却要穿冬衣了!”“这里已经是帕米尔高原北部了!”正在T恤外加冲锋衣的老伴闻声说道。“噢!”我恍然悟到。</p><p class="ql-block">       离开乌恰服务区,行驶约半个小时后,到达康苏边检站。这里依然是身份证、边防证人证核对,证证核对,也依然要求打开所有的车窗包括后备箱。这一次,我俩轻松以对,不再忐忑了。</p><p class="ql-block">        康苏边检站之后是康苏收费站,一块矗立着的“西极第一站”石碑让我俩惊喜万分。老伴将车停于一侧,我俩急急下车拍照。在通过收费站时,交警同志检查了我们的驾驶证和行驶证,还给了我们一张手写限速记录单,告诫我们严格按60公里的时速安全驾驶。</p><p class="ql-block">       至此,我们驶上了国道G581前往中国西极的时光通道。此时,已是晨光熹微。</p>  <p class="ql-block">  国道G581是一条以雪山景观和五彩斑斓的丹霞地貌为特色的景观大道,这让我们对此行更加充满了期待。</p><p class="ql-block">       在经过一段持续爬坡和左转右拐后,我们的车已在山区中了。前方山峦重叠,雪山忽隐忽现。放眼望去,远处,黛青色的天幕上,连绵起伏、层层叠叠的山峦顶着山巅上的一抹冰清玉洁的白色,景色美极了!突然,一座红白相间的大山映入眼帘。“是名为‘古海沉船’的五彩山!”我手指着前方说道。古海沉船属红沙石和石膏层叠加的雅丹地貌景观,形似传说中的“诺亚方舟”。“这附近应该还有一座据说是唐僧西天取经路过时,被风刮落僧帽化成的叫‘僧帽山’的五彩山。”正说着,“古海沉船”与我们擦肩而过。</p><p class="ql-block">       半小时后,古海遗址贝壳山景区的指示牌来到我们跟前。贝壳山由古海洋贝壳堆积而成。在贝壳山,可以看到那些数以亿计大如铜钱,小如拇指的贝壳同盐碱泥沙胶结在一起,层层叠叠,千姿百态。贝壳山的存在,揭示了帕米尔高原曾为一片海洋,在地壳变迁中,逐渐上升为陆地,再成为高原的事实。“真是沧海桑田啊!”我不禁感慨道。</p>  <p class="ql-block">  太阳缓缓升起。耀眼的光芒照射在前方山峦间矗立的一座座电塔上,像是有一双巧手瞬间点亮了无数支蜡烛,闪闪发光。阳光开始爬满一整面一整面山坡,让眼前“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丹霞地貌在日照金山的场景中愈加显得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在我不停地按动着快门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我们已翻越了海拔2971米的阿克托达坂。此时,我才注意到前方不断有外文标识的集装箱车辆从对面驶来。“这应该是从伊尔克什坦口岸过来的!”老伴显然也注意到了。“看来这个中国最西部的口岸,经贸往来也很热火,作为古丝绸之路上曾经的一个重要通道和驿站,伊尔克什坦口岸必定成为中国与吉国等其他中亚国家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枢纽,古丝绸之路将重现辉煌!”老伴边熟练地操纵着方向盘边侃侃而谈。</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加斯大桥了!想到过了桥就能一睹两山交汇的奇观,我睁大了双眼,怕一不留神让目标从眼皮子底下溜走。桥的一侧有好多顶漂亮的白色毡房,老伴感慨道:“这些毡房都是为来此观看两山交汇的游客建的宾馆。看来中国西极正逐渐成为一个热门景点,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祖国最西端的独特魅力,这在以前真是想也不敢想啊!”</p><p class="ql-block">       过了加斯大桥,一幅瑰丽震撼的画卷直入眼帘。只见喀什噶尔河的支流克孜勒苏河上方,红色的、皱褶的天山山脉与褐色的、棱角分明的昆仑山山脉两条世界级山脉交织在一起。阳光恰好打在山体上,在光影魅力下,呈现出无比绚烂瑰丽的一幕。我俩站在那里,被眼前轰轰烈烈的造山运动杰作深深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周边山峦、河流、田野,视线所到之处都成了红色,乌鲁克恰提到了!乌鲁克恰提是乌恰县的下辖乡,位于克孜勒苏河与卓尤勒干河交汇处的洪积冲积扇上。这里地势平坦宽阔,平均海拔2492米。其西与吉根乡相接,北与吉尔吉斯坦国接壤。因地处天山和昆仑山两大山脉之间,乌鲁克恰提自古便是丝绸之路中段的重要商旅通道。</p><p class="ql-block">       当驶入萨喀勒恰特石堆墓保护区附近时,红原谷地地貌全无,取而代之的是座座耸立的黑色山峰和山坡上生长的灌木杂草。据记载,萨喀勒恰特石堆墓是乌恰重要的文物保护区,其展示的是游牧民族的丧葬习俗和文化。</p><p class="ql-block">       在萨喀勒,我们看到了路基上国道G581红色路牌外,还立有白色的AH65路牌。AH65即亚洲65号公路,起点为中国新疆喀什噶尔,终点是乌兹别克斯坦铁尔梅兹,全长45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214公里。乌恰部分的50余公里与G581重叠。此处应是重叠部分。</p>  <p class="ql-block">  快到吉根乡了!而此时,前行的路却变得糟糕。长长的背阴路面,冰雪还没有融化,只剩下中间几条被车轮碾得泥泞又冻住了的车撤。路面很滑,可我们不想等!心中已经听到了西极塔在召唤,巴不得立刻生出一对翅膀快快飞了去才好!年近70的老伴还是挺棒的,只见他手握方向盘,一幅运筹帷幄的样子,两眼紧盯着路面,谨慎而又大胆地朝前开去。</p><p class="ql-block">        来到吉根!吉根也是乌恰县下辖乡,地处乌恰最西端。其东与乌鲁克恰提相连,西、北与吉尔吉斯坦相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735米左右,最高点海拔5000米,属高原山地气候。驶过吉根时,抬头看到山坡上巨大的党旗雕塑和下方“西部边关党旗红”几个大字、看到道路两侧矗立的簇新的蓝色太阳能路灯和悬挂着的一面面鲜艳国旗、看到正在扩建中的“西陲第一校”,我的眼睛湿润了!</p>  <p class="ql-block">  继续往西行驶不到10分钟,我们开始翻越海拔2873米的喀拉达坂。在垭口,我俩被近在咫尺的达坂深深吸引,忍不住下了车。老伴兴奋得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我则迅速举起相机,抢拍到他在山峦叠嶂,白雪皑皑的达坂前心花怒放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翻过达坂,驶过两边耀眼的红土高原,便到了一个三岔路口。眼尖的老伴一眼瞅见了道路一侧“中国西极”石碑,正想立马拐过去,却被过来的交警同志拦住。老伴连忙递上手写的限速条,那位同志仔细检查了每一个卡点记录的通过时间,发现没有超速,便笑着让我们过去。</p><p class="ql-block">       测速终于结束,老伴长舒了一口气。想到这一路过来卡点检查4次,让有着40年驾龄的老伴,在60公里时速下驾车200多公里,真是难为他了!坐在副驾的我,流露出对老伴感激的神情。</p>  <p class="ql-block">  拐弯停车后我俩迅速下车,老伴背着三角架,我拿着国旗,两人快步走到“中国西极”石碑旁。对好镜头后,我俩展开手里的五星红旗。千里迢迢追梦西极,今日得以梦想成真,无比感慨的两人脸上露出了幸福、自豪、欣慰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拍好照,老伴蓦然看到了不远处立着的“最后一缕阳光观景台5公里”的指示牌,马上对着还在注视着四周的我大手一挥说道:“快,上车!我们去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  在两边都是荒漠,没有一丁点儿绿色的沙砾路上行驶约20分钟,一幅巨大的立体画面由远及近来到我们跟前:红色的“西”字疆门、巨大的中国版图雕塑、横亘于天幕下的“万山之祖”——冰雪皑皑的昆仑山脉三者呈阶梯状在眼前展开,让我俩震撼无比。当我们的车缓缓驶过疆门的一刹那,我的眼角瞥到了一块蓝色小牌“我在西极乌恰等你”,仿佛感受到西部边民的热情,心里顿觉暖暖的。</p><p class="ql-block">        停车场上,已有几辆车先于我们到达,好几个手持长枪短炮的游客正东瞅西望寻找着镜头。我俩下车后,则三步并作两步,径直朝西极疆门走去。</p>  <p class="ql-block">  西极疆门采用独特的“西”字设计,高大、宽阔、肃穆、稳固。令人一看便能联想到我中华大地西部疆域的辽阔、壮美、神圣和牢不可破。在我抬头端详着疆门啧啧称赞时,心急的老伴催我为他拍照了。老伴爱照相,且随便一站总能照出好效果,我嫂子总说照片里的他都是活灵活现的。这次来西极,我想他的心愿,肯定是让多拍几张好照片,带回去珍藏了。</p><p class="ql-block">       在疆门前拍完照,我俩一起来到中国版图雕塑前。这是一幅巨大的装饰在山坡上的中国版图雕塑,下面还镶嵌着一行足以唤起心灵共鸣的红字“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果然,看到这一幕,老伴沉默了!片刻,他从胸口掏出国旗用力甩开,大声喊道:“我也来西极守边关了!”“咔嚓!”我举起相机,摄下了老伴被戍边将士们爱国主义的情怀感动的那一刻。</p><p class="ql-block">       之后,我俩把目光投向了不远处立于山巅的西极塔。</p>  <p class="ql-block">  西极塔位于“最后一缕阳光”观景台上,海拔约3000左右,有一条上行的木栈道抵达。老伴试探着问我:“咱去不去?”“当然得去了,西极塔是祖国最西端的地标建筑,它不仅是旅游打卡点,更是一堂爱国主义的教育课。登上“最后一缕阳光”观景台,触摸西极塔的脉搏也是我们逐梦中国西极的标志,再累也要登上去!”我朗声说道。这时,恰好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带着幼小的孩子从栈道下来。这更坚定了我们登顶的决心和信心。</p><p class="ql-block">       在蜿蜒的栈道上步行约半小时后,我们到了“中国西极”休憩平台。老伴仰头看了看湛蓝的天空下高耸入云的西极塔说道:“我们就在这里拍照吧!我看这个角度正好能拍到我俩与西极塔和西极石碑同框的镜头!顺便也能休息一会儿,聚集精力登顶。”我笑着点了点头。</p><p class="ql-block">       短暂休息后,我俩精力得到补充。于是,一鼓作气向上攀登。当我们艰难地迈上最后一格石阶,登顶的那一刻震撼,竟让我们忘却了所有的疲惫。</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西极塔犹如横空出世莽昆仑屹立在蔚蓝色的天幕下,令人震撼无比!西极塔由两座对称的直入云端的巨型石碑、金属球体及双层塔基按中门对开、东西贯通的意向构成。抬头望去,通高<span style="font-size:18px;">19.99米,中间通道1.99米,被誉为“永恒西极”的西极塔,经典的红字镌刻</span>“中国西极”和“北纬:39.73、东经:73.98”,无疑是向世人展示着领土的主权和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p><p class="ql-block">       我提议郑重地绕西极塔走一圈,然后,两人仔细观看了西极塔红色花岗岩基座上镌刻的戍边英雄事迹。我的眼前浮现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战士们在暴风雪中持枪站岗的情景,心里充满了对戍边将士们深深的敬意。</p><p class="ql-block">       此时,艳阳高照,西极塔下帕米尔高原壮美的风光清晰可见。站在这里,“中国西极”石碑、红色的“西”字疆门以及中国版图雕塑一览无遗;站在这里,蓝天、白云、雪山,村庄、口岸以及与阳光交织在一起的河流,是一幅浑然天成的西部边陲美丽画卷;站在这里,迎最迟的日出,送最晚的日落,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西极,一个中国最奇特、最美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因想着当日返回喀什,西行的路还没有走完,我们只能依依不舍与西极塔作别。临上车时,在回眸的一瞬间,恰好让我看到了西极塔与“西”字疆门、中国版图雕塑同框的精彩画面。</p>  <p class="ql-block">  按原路返回到三岔路口,然后驶过斯姆哈纳大桥,便来到了“中国西极村”——斯姆哈纳。斯姆哈纳村是中国最西部的边陲小镇,地处中吉两国边界,平均海拔3000米。这里住着依然保留着当地传统文化的柯尔克孜族人。在斯姆哈纳村,我们看到的是牛马在长满牧草的山坡上自由漫步、鹰鹞在蔚蓝的天空中尽情翱翔、边民在黄绿相接的田野里辛勤劳作绘就的一幅幅西部边陲祥和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p><p class="ql-block">       继续向西,便到了伊尔克什坦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原名“斯姆哈纳口岸”,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通道和驿站。现为中国最西部的国家级一类陆路口岸,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伊尔克什坦口岸地处中、吉、乌、塔四国交界区,口岸经济可以辐射到西亚、欧洲、中亚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发展潜力巨大。在伊尔克什坦口岸,我们看到了满载着货物的重型卡车、集装箱车来来往往,查验、报检、过货热火朝天。老伴说道:“看这繁忙有序的景象,伊尔克什坦口岸在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联系、进一步促进与这些国家的经贸合作和友好往来中一定是发挥着重要作用。古丝绸之路正重现昔日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离开伊尔克什坦口岸,本来我还想去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西极——“中国77号界碑”所在地,因前去的路地势险要,山路崎岖,处事谨慎的老伴劝阻了我。至此,“逐梦中国西极”画上了句号。</p>  <p class="ql-block">  回到住处已是傍晚十分,喀什上空却依然艳阳高照,看不出太阳想要下山的样子。我们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自驾前往中国西极,在连绵起伏的山峦中来回行驶500余公里,归来时竟也依然精神矍铄,丝毫不觉得有半点的疲惫。</p><p class="ql-block">       无疑,此次逐梦中国西极让我们收获满满。我们不仅在雪山景观、丹霞地貌、两山交汇、古海遗址等极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中领略到祖国西部壮美的自然风光,西极石碑、“西”字疆门、祖国版图雕塑、西极塔,以及“最后一缕阳光”光景台等,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西极人文景观的灿烂和丰富,繁荣的口岸、祥和安宁的边陲、忠于职守的警察、有着崇高精神境界的戍边将士,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疆域辽阔、山河壮美、一个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中国。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守护着我们岁月静好的生活而负重前行的边疆战士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