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信阳的旅游》发布后,不少微友、美友发表了评论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鼓励、支持,但也有不少友友觉得看的还不过瘾,建议对信阳旅游作深度介绍。</p><p class="ql-block">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和期待,从今天开始,我用四个专题,对信阳的旅游作进一步的介绍。今天介绍信阳的新老八景。</p> <p class="ql-block">信阳老八景由清乾隆时期的信阳州知州张钺赋诗八首描述,包括《贤岭松风》、《浉河泛月》、《申塔朝晖》、《奎楼晚照》、《龙潭瀑布》、《雷沼喷云》、《龟山晴雪》和《长台古渡》。这八处美景构成了信阳独有的风光画卷,是古往今来传颂的经典。</p> <p class="ql-block">一句话说老八景</p><p class="ql-block">贤岭松风位于贤山,以松树覆盖率高和风景秀丽著称。</p><p class="ql-block">浉河泛月描述的是浉河的美景,浉河是淮河的主要支流。</p><p class="ql-block">申塔朝晖原址在报恩寺中,是信阳的一处重要文物古迹。</p><p class="ql-block">奎楼晚照即魁星楼,是祭祀文曲星的场所。</p><p class="ql-block">龙潭瀑布位于浉河区浉河港乡,被誉为“豫南第一泉”。</p><p class="ql-block">雷沼喷云位于震雷山,山上的石沼云雾缭绕,景象奇特。</p><p class="ql-block">龟山晴雪以冬雪后晴日的美景闻名。</p><p class="ql-block">长台古渡是明清时代重要的淮河渡口。</p> <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景点如“奎楼晚照”“申塔朝晖”已不复存在,而“长台古渡”也失去了原有意境。为延续历史文脉,从2005年开始,经过动议、分析、论证、设计和定项和实施等,至2010年底,信阳市政府在浉河两岸重建了“信阳新八景”,包括望湖轩、聚贤祠、茗阳阁、申伯楼、龟山亭、琵琶台、河洲榭和平山塔景点。 </p> <p class="ql-block">望湖轩</p><p class="ql-block">望湖轩位于南湾水库大坝东隅区域。主体建筑采用白墙红顶的楚风汉韵风格,由歇山轩亭与硬山建筑组合而成。一楼设置南湾湖发展历史展示区,通过200余张图片系统呈现水库建设历程与生态效益;二楼配备工程自动化监控系统,承担水利工程管理职能。景点西与茶岛、鸟岛隔湖相望,东接茗阳阁、聚贤祠等景观节点,临湖广场可俯瞰山水交融的湖光山色。作为南湾湖AAAA级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景点兼具水利文化展示与自然观景功能。</p> <p class="ql-block">聚贤祠</p><p class="ql-block">聚贤祠位于信阳市贤山之巅,北临浉河,西眺南湾湖。该祠因古时贤士隐居而得名。贤山别名"贤隐山",清乾隆年间信阳州知州张钺曾以《贤岭松风》诗句:“昔贤高隐处,遗岭檀清幽。松密烟速望,风翻翠欲流。梵间多宝刹,坐爱满林秋。疑是蓬莱地,申南作胜游。”正是对当时场景的完美写照描绘其清幽景致。建筑采用徽派风格,主体为四合院布局,占地1.6亩,总建筑面积865平方米,包含孔庙、乡贤祠与名宦祠三大功能区。作为信阳核心文旅资源,登临可俯瞰南湾湖与贤山古风,已成为展示地方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茗阳阁</p><p class="ql-block">茗阳阁位于浉河区茶韵路一号,建成于2007年4月29日,是信阳新建的城市文化与形象的代表建筑之一。阁楼高五层,总高度47米,占地面积63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茗阳阁以其14丈的阁顶被誉为“中原第一大阁楼”,融合了雕栏飞檐、勾心斗角、斗拱图腾等多样的中国古建筑元素,展现了浓郁的地方古建筑特色。周边风景优美,是信阳市的文化与形象象征。</p> <p class="ql-block">茗阳阁三个字是由华国锋题写的。南揽贤山,北抱浉河,西望流水,东对桥,下坐山丘,上擎天宇,虽然没有江南三大名楼历史悠久,但其建筑之精巧,气势之宏伟,可以与江南的名阁名楼相媲美,其外观形状,高低大小,与黄鹤楼酷为相似,并称姊妹楼亦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申伯楼</p><p class="ql-block">申伯楼是浉河区浉河公园内的标志性景观,规划面积15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建筑高度20米。2009年12月开工,2010年4月竣工,采用汉式框架结构,延续原'奎楼晚照'建筑形制,融合楚风汉韵与现代园林艺术。</p><p class="ql-block">楼体设计三层,一层大厅装饰《受封于申》等12块浮雕及《崧高》竹简屏风,地面中央'囧'型纹饰与商周纹饰天顶呼应,展现西周申伯封地历史。建筑三面环儿童游乐区,南邻浉河,顶层设清代诗词碑刻雅间。2025年1月1日起转型为申城老茶馆对外开放,内设茶艺表演场所,举办大鼓书、民俗展演等文化活动。</p><p class="ql-block">该景观作为浉河烟火休闲季活动场地,定期开展点灯仪式、歌舞表演等文旅演绎,成为全域旅游线上的特色节点。</p> <p class="ql-block">信阳是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的封地而称申城。追本溯源,而今天在浉河公园内立的申伯楼以彰其名,以缅其德,设计沿用古八景中的奎楼晚照中的奎楼的基本功能,楼体硕大,风格粗朴,雄浑大气。</p> <p class="ql-block">龟山亭</p><p class="ql-block">龟山亭位于浉河区龟山山顶,海拔约160米。该景观由双层八角形的龟山亭与单层四角的晴雪亭组成,采用江南园林风格建造,登亭可俯瞰浉河全景及城市风貌。其前身为清代“龟山晴雪”古景,因雪后山体如玉得名。</p> <p class="ql-block">龟山位于浉河与界河交汇处,因山形似龟,故有此名。据传,大龟山小龟山是乌龟父子,因为龟山晴雪这一景点无法记录,特建此亭以记,有晴雪亭和龟山亭二亭。白墙,绿瓦,回廊,亭台,绿色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随着城市扩建,龟山周边增设登山步道、汉白玉护栏及停车场等设施,山脚修建广场并种植垂柳,形成开放式公园。双亭建筑群保留原始岗峦风貌,与河岸现代建筑形成对比,文化景观墙展示明清诗人咏景诗作,融合茶文化等元素。现作为免费观景点,配备便捷步道与休闲设施,成为市民日常游览地标。</p> <p class="ql-block">琵琶台</p><p class="ql-block">琵琶台位于浉河北路与琴桥交叉口,前身是信阳古八景之一的"长台古渡"。该渡口在明清时期曾是淮河重要渡口与物资集散地,2010年市政府在浉河两岸重修新八景时,于琴桥南端小山岗新建琵琶台。建筑平面呈"土"字形,高20米,青灰色调仿古风格,顶部镌刻金色大字,既延续长台古渡文化遗风,又融入现代城市景观功能。现已成为集重阳登高、非遗展示、图书阅览等多元文化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地标。</p> <p class="ql-block">河洲榭</p><p class="ql-block">一半是河水,一半是楼榭,浉河水中夜舟泛月,河洲榭内听戏品茗。</p><p class="ql-block"> 两河相会双桨荡,蟾光散暮烟苍苍;</p><p class="ql-block">孤道遗珠天山满,桂席飞杯斝琼浆;</p><p class="ql-block">石舟靠斜背宜岸,飞榭兰言胜管弦;</p><p class="ql-block">长淮张良画可赋,涛声依旧对清莲;</p> <p class="ql-block">平山塔</p><p class="ql-block">平山塔是平桥区浉河南岸震雷山区域的重要景观建筑。黛青山一点红。从远处观看,它就像独立河边的护卫,单薄,却硬朗。该塔总建筑面积1853平方米,与平桥区1853平方公里行政区划面积形成数字呼应,塔高26米象征平桥区2600年建城史,其五层塔身采用唐风飞檐翘角造型,塔顶平展寓意平安,周边桃花园景观形成人文自然交融的游览节点。建筑定位为浉河沿岸最佳观景制高点,登临可俯瞰城区全景与蜿蜒浉河。</p> <p class="ql-block">黑龙潭</p><p class="ql-block">黑龙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镇,是由三级瀑布组成的水系景观,形成两山夹峙、三潭连环的自然奇观。该地平均海拔超600米,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信阳毛尖茶核心产区,自然生长的茶树因少有病虫害而品质出众。瀑布群全长约6公里,二潭瀑布因明代文学家何景明"蛟龙亦自舞"的赞誉闻名,雨后水量充沛时呈现飞流直下的壮丽景象。</p> <p class="ql-block">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三级瀑布群构成核心景观体系,由上、中、下三级落差形成连贯水系。其中二潭瀑布高约30米,水流经狭窄山体直坠深潭,明代文人何景明曾在此留下"蛟龙亦自舞"的咏叹 。下潭处形成直径约15米的圆形水域,潭水碧绿透澈倒映峭壁怪石,晴日可见原生马口鱼、桃花鱼等鱼类游弋。</p> <p class="ql-block">地理特征</p><p class="ql-block">地处大别山余脉没人山(海拔842.3米)南麓,属构造侵蚀地貌。两座花岗岩山峰间距不足50米,形成天然隘口,河水经此处下切侵蚀形成长约6公里的V型河谷。</p> <p class="ql-block">生态价值</p><p class="ql-block">周边分布着12.6公顷高山茶园,昼夜温差达8℃以上,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特殊气候条件,使茶叶氨基酸含量比平地茶园高出23%。2023年抽样检测显示该区域茶叶农残指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70%。</p> <p class="ql-block">游览信息</p><p class="ql-block">从信阳市区至景区约24公里,可通过信应公路转乡村道路抵达停车场,再沿河谷步行20分钟到达核心景观区。最佳观赏期为5-9月雨季。</p> <p class="ql-block">关联景点</p><p class="ql-block">西北方向30公里处分布白龙潭景观,两地间有崎岖山道相通[4] 。景区6公里范围内包含董峰寺顶峰茶园、范家祠堂等文化遗址,形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环线。</p> <p class="ql-block">白龙潭瀑布位于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浉河港乡。距信阳市25公里。素有“豫南第一泉”之称。</p> <p class="ql-block">白龙潭瀑布深处峡谷之中,瀑布崖中间有巨石突出,瀑布喷击其上,飞洒细如珠玑,作园伞状迭落潭中,终日不绝。若是大雨过后,山洪倾泻,百川之水,交汇龙潭,瀑布崖前浊浪滚滚,景色异常壮观。历代文人墨客来这里游玩题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明代大文学家何景明先生的裔孙,清光绪年间进士何传中的《龙潭瀑布》诗最为有名:“瀑布峰头好倚栏,白龙潭下几重难。人间天下无双处,浪漏乾坤壮大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