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15030395</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收到老黄的微信,对我说:"小蔡:我看了你写的《我与书柜的故事》为你从小喜欢读书而点赞!你帮助过我家,对你的感谢无法用语言表达,我永记心里!如今我们条件好了,真希望你来我家做客。”这段简短的文字,像一束光照进了我尘封的记忆。老黄应该有近80岁了吧!还会在美篇平台看我美篇?我们已有多年未见,而相识更是三十三年前的事了。老黄的人生轨迹,恰如一条蜿蜒的山路,在崎岖中向上延伸,在坎坷处开出花朵。她以残疾之躯,用智慧与坚韧,一次次破局人生困境,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为下一代铺就了通往广阔天地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2年六月领导接待日,信访局门前排起长队,我在记录群众诉求时,听到一声呼唤:"你是蔡主任吗?"抬头看见一位脚有残疾的中年妇女,她自我介绍说:“我系东和乡村民。”噢!东和乡我工作过几年。当她讲述遭遇时,我的笔尖不禁颤抖——丈夫是家中唯一劳动力,去单位做木工路上被交警摩托车撞断肋骨,对方仅以1000 元钱就想草草了事,并且当她去特警队说理时被交警轰出大门。三个孩子中,大儿子刚考入军校,另两个还在读初中,全家靠丈夫微薄收入维生,可丈夫躺在床上,去医院住院没钱,她一把把眼泪,让我心酸。当时己近中午,我安慰她,我们会整理好诉求转领导批复的。当时我从自己袋里掏出10元钱给她,要她去买中饭吃。令人动容的是她坚决推辞。这种在困境中仍保持的尊严,让我看到了她与众不同的品格。最终在领导批示下,我跟着钱主任多方奔走。钱主任是个讲原则又有正义感领导,终于引起了公安局领导重视,案件得到公正处理。赔偿金额达到二万元,涉事交警也被处分并调离。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来汇报处理案件情况时,连说二个“佩服,真佩服!”感叹对老黄的的称赞。她能熟练背诵交通规则,能写一手漂亮字,还当面给局长写了上千字的信。这些细节背后,是一个残疾农妇如何以知识为武器,在强权面前捍卫自己权利的动人故事。</p> <p class="ql-block">老黄的智慧源于她对知识的渴求。她没上过学,靠兄姐用苇杆在地上教她写字、画画、背诗。婚后,有文化的丈夫继续帮助她学习。她借书阅读,学会记账写信,将知识转化为改变命运的力量。当乡镇干部试图将土地征用名额给别人时,她能背诵政策条文据理力争;面对交警不公处理,她能援引交通法规维护权益。这种在逆境中积累的智慧,使她在与体制对话时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她深知知识的力量,因此不惜一切代价供子女读书,从诸暨山村踏三轮车进城,在市郊租房,只为孩子能接受更好教育。三个孩子不负期望,老大考入海军航空军校,老二考上浙大,小女儿读师范。老黄用智慧打破了"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实现了阶层的跨越。</p> <p class="ql-block">老黄的人生轨迹中,最令人敬佩的是她将个人苦难转化为前行动力的能力。残疾本可成为依赖他人的理由,她却选择了自强;贫困本可让孩子早早打工养家,她却坚持供他们读书;遭遇不公本可忍气吞声,她却勇敢站出来争取权益。当儿女们都成家立业后,她和丈夫没有坐享清福,而是抓住房地产发展机遇,开中介公司二十余年,生意风生水起。她甚至在儿女们两次换房时还平均补助儿女们各一笔数量不小的钱;同时备足自己的养老钱。这种永不停歇的进取精神,打破了人们对残疾人和农村妇女的刻板印象。她像一位现代版的"孟母",不仅为子女三迁求学,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身残志坚"。</p> <p class="ql-block">老黄的故事让我想起熊培云在《重新发现社会》中的观点:个体的觉醒与行动能够推动社会进步。面对强权、腐败和不公,老黄没有选择做逆来顺受的可怜农民,而是勇敢站出来,用知识与智慧捍卫权利。她的抗争不仅为自己赢得了公正,也为类似处境的人树立了榜样。十五年前,她骑着三轮车告状,为失地农民争取到了养老金;三十三年前,她面对交警不公处理时的不屈不挠,都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非凡勇气。这种公民意识与行动力,正是我们社会需要的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智慧破局,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改写,更是对社会潜规则的挑战。老黄用她的人生轨迹证明,起点不决定终点,残疾不妨碍成功,贫困不意味着绝望。她的故事中,我看到了知识如何点亮生命,坚韧如何创造奇迹,智慧如何破解困局。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各自的"局"——职业瓶颈、家庭困境、社会不公。老黄的启示在于:抱怨不如行动,屈服不如抗争,等待不如创造。她用残疾之躯走出的人生轨迹,比许多健全人更加挺拔;她用有限资源创造的家族传奇,比许多富裕家庭更加精彩。</p> <p class="ql-block">回望老黄的人生,从山村到城市,从文盲到能写千字信,从贫困农妇到成功商人,每一步都是用智慧破局的生动实践。她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轨迹并非命中注定,而是可以通过智慧与行动重新绘制的画卷。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人生的破局者,无论起点多低,障碍多大,都能在智慧的指引下,走出一条向上的路。</p> <p class="ql-block">在我心目中老黄是一个有格局,坚持原则守底线,懂得感恩的好人。我知道她和三十多前的房东有深厚友谊,凡房东有事她总是尽力帮助。她开中介所,有部分业务是为求职农民工介绍工作。自己前半生的苦难经历让她心怀悲悯,同情弱者。中介所更像个低层互助组。她为求职者提供无私帮助,很受大家敬佩。爱出爱返,好人有好报。衷心祝愿老黄享受天伦之乐,开心快乐过好每一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