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人郭婶(短篇小说)

李老

<p class="ql-block">  郭婶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女强人。说是她刚落地的那会儿哭声就震天动地,吼得山响,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上的叶子都簌簌地直往下落,像下了一场急雨。村里人都说,这闺女不一般,将来肯定是个能折腾的角色。 </p><p class="ql-block"> 幼小的时候,她是村里一伙野孩子的“王”,攀岩上树掏鸟蛋,处处逞强;上了学,她在她班里当班长,她的那个班开展各项活动比全校哪个班都强。到了十六七岁的时候,她初中毕业,在村里当了团支部书记,还是铁姑娘战斗队的队长,她捧着《毛选》在田间地埂上宣讲,嗓门亮得像敲铜锣;在县上学习《毛选》积极分子大会上,她站在台上高喊:“妇女学《毛选》,个个都是穆桂英,人人顶起半边天!”嗓音洪亮,台下掌声雷动,她一时成了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p><p class="ql-block"> 郭婶响应政府号召,晚婚晚育,她和吴叔结婚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俩人承包了二十亩土地,种粮食,栽果树,还辟出二亩菜园地,经过精心浇灌栽培,那菜园地里绿油油一片,茄子紫得发亮,辣椒红得似火,连村口做豆腐的刘老汉都念叨着:“郭婶家那菜园子,连神仙来了也要掐一把青菜尝尝鲜哩!”</p><p class="ql-block"> 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他们家的日子也就风生水起,红红火火,成了全县受表彰的最先带头致富的典型户。</p> <p class="ql-block">  儿子明生骨子里就随了郭婶的要强,他在县城念了高中,考上省城一所名牌大学,毕业后当了公务员,工作努力,几年后就当上了县土地局局长,乡亲们见了都为他竖起大拇指。     </p><p class="ql-block"> 可郭婶从不夸奖儿子,人前人后总是说儿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嘴像淬了火的刀子,一尽挑着儿子的剌儿。明生上小学的时候,每学期都拿回“三好学生”奖状,可郭婶看了就说:“你这孩子,怎才得了个三好呢?要是我就要得他个五好哩?”明生辩解说:“学校开展的是三好活动,只能得三好,没有五好。”郭婶还是坚持,梗着脖子说:“还是你不行,要是能行的话,老师凑也要再凑上两个好,给你发一个五好学生的奖状哩!”后来,学校开展“五好学生”评比活动,明生拿回了“五好学生”奖状,郭婶高兴了一会儿,然后就又板起了面孔:“进步了,成了五好生了。可是,这还是不行啊,要是行,就要得他个八好、十好的奖状哩!”</p><p class="ql-block"> 吴叔斜着眼去看郭婶,也发现她嘴角有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虽然知道她是一颗“豆腐心”,但总怕她那“刀子嘴”伤害了儿子,每遇这种情况,他就要偷偷地为儿子安慰几句。明生也早摸透了他妈这脾性,习惯了,说就由她说去吧,饭熟了,他低头扒饭不吭声,碗沿磕得叮当响,权当没听见。</p><p class="ql-block"> 郭婶好强,在家里说一不二,吴叔就得处处让着她,不然,天天起火带炮的,日子哪能有一会儿的安宁呢?不过,吴叔在背地里也劝郭婶:“别老是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这样说话怕要影响孩子的情绪哩!”</p><p class="ql-block"> 郭婶就直戳戳地指责吴叔:“你知道个啥?说他好,说他行,他情绪就高,真的就能行了吗?”</p><p class="ql-block">  明生担任了县土地局局长以后,也经常回村里看望老人。村里人每次听说明生回来了,就会来郭婶家和明生一起拉呱。大家都夸明生有能力,是村里走出去的一个杰出人才。郭婶每当听到人们夸奖她的儿子,她就立即插进话来说:“你们别夸他了,我的儿子我知道,他没本事,他要是有本事,怎么不当个县长哩!”</p><p class="ql-block"> 村里二棍就说:“明生担任县土地局局长,按老皇历的说辞,应该是土地爷,管着咱这一方的土地哩!”</p><p class="ql-block"> 郭婶听了就是一阵子笑,说:“那不就是个土地爷嘛,要是能耐大,就应该当他个天地爷,不光管着地,还要连这一方天空也管着了哩!”</p><p class="ql-block">  郭婶的话让众人瞠目结舌。明生也红着脸,低了头,嘴角闪过一丝苦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去年,明生退休回了村里,成了村里的中心人物,村里人白天黑夜都要来和明生家长里短地闲聊,郭婶家就门庭若市。</p><p class="ql-block"> 郭婶却看不惯,说庄户人家不好好下地干活,闲谝能当饭吃?她就常指派儿子家里地里地去干活,像使唤长工一样不让闲。</p><p class="ql-block"> 一日,吴叔下地去了,郭婶见明生闲着,就让他把院子里的一个大瓮搬到窑里的灶窝去,准备秋后储藏粮食用。那瓮足有一百多斤重,明生弓着腰搬了好一阵子,怎也搬不动,他就用两只手扳着瓮沿,让瓮斜着明光光黑溜溜的身子,转着圈儿一点一点地往窑里挪动,累得满头大汗。正狼狈间,村里的大二来了,大二和明生打小就在一起玩耍,困难时期,明生还常常从家里拿了窝头给大二吃,是一对铁哥们。大二见明生搬瓮,立即就去插手,他是村里有名的“大力士”,只两手扳着瓮沿,肚腩一挺,就把瓮稳稳当当地搬到窑里的灶窝去了。</p><p class="ql-block"> 郭婶这下又数落开了:“我说明生你不行嘛,你看看,人家大二,两手一扳,肚腩一挺,就把瓮搬到窑里去了。你费了大半天的事,还满头流汗,只是让瓮在院子里转了几个小圈圈。”</p><p class="ql-block"> 然后,对着大二说:“明生不行吧,我养的儿子我知道。”</p><p class="ql-block"> 大二挠着头憨笑,明生用手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又忍不住偷瞄着他妈的脸——郭婶眼底仍是藏匿着一丝不易觉察的严肃神情,像院子里的那棵老槐树,不时地晃动着叶子。</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老支书看不惯郭婶老是这样说道她儿子明生,就对郭婶说:“老妹子,你不要老说你儿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嘛。明生在县里工作几十年,成绩突出,风风光光,县上领导都尊重他哩。现在退休回村啦,咱村里人更是看重他,想让他发挥余热,为咱村里再出一把力。明生不是不行,是咱村里突出的人才,能行着哩!”</p><p class="ql-block"> 郭婶仍是说:“不管怎么说,我的儿子我知道,我就是觉着他不行嘛!”</p><p class="ql-block"> 村里修路缺了资金,村干部都发愁。明生默默地跑上跑下,去联系县里的几个部门,又带头捐款,经过一番折腾以后,终于让一条平平坦坦的乡村公路通到了县城。路修成通车那天,村里人高兴地放鞭炮庆贺。郭婶也去了现场,她望着儿子在人群里笑着挥手,嘴角忽然翘起,腰板挺直,又拽了拽吴叔的衣角,说:“这小子,还真地能行了哩!”</p><p class="ql-block"> 吴叔在一旁偷着笑:“你呀,刀子嘴豆腐心。明生要是听见你说出这样的话,怕是乐得要蹦高高哩!”</p><p class="ql-block"> 郭婶狠狠地瞪了老伴吴叔一眼,不过,那眼里的光,比路边新栽起的那排路灯夜里放的光还亮!</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李玉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黄河仙子的传说传承人,《大宁文化》主编。专著有《情满太行》《黄河仙子传奇》《日月凝眸》《日月流韵》等12部,主编、编审省内外他人文学作品20余部。部分散文入选《当代10名作家散文今选》和《中国散文大系》,多次获国家和省市级文学作品奖,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曾获临汾市首届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22日</p>